[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王伟光的博客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561

个人档案

王伟光
辽宁大学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11-27
最后更新时间: 2011-05-07
日志总数: 16
总点击量: 90945

 

 

日  志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烫手的山芋

作者:   分类:综合发展研究     浏览:2697次   回复:1次  
发表时间:2010-04-13 10:00:28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烫手的山芋
 
 
王伟光 辽宁大学商学院
 
 
自从去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一新兴概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它也日益走进老百姓的视野中。几天前,《中国经济周刊》的一则报道称, 2009年10个省市的平台贷款债务率(平台债务合计/本省GDP)超过100%,个别县市债务率甚至超过400%。这就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人甚至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可能是我国2010年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
 
作为一种融资模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去年在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缓解地方建设资金缺口和落实大项目的重要手段。在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迅猛。目前,全国大概有8000多家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从这个意义上看,它是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产品,也是投资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在本质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一个项目借款平台,80%-90%的项目融资依赖银行。在2009年全国近10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高达40%。由于大银行审查手续相对严格,那些可控或可影响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就成为地方政府十分偏爱的借款机构了。但是这些银行的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并不是那么高,再加上贷款过程不规范甚至不透明等诸多因素,一旦项目或者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形成各式各样的不良贷款。
 
2009年许多项目是靠信贷开工建设的,这些项目投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投资。源源不断的资金需求和随之而来的偿款,将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有数据显示,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已占政府收入的240%。一旦信贷紧缩,市场变化,财政收入不足,或者某个环节出现断裂,多重风险就会发生。其结果不仅仅是留下一大堆废弃工地,也将造成(不管是个人的,还是政府的)巨额财富损失。毫无疑问,过度的地方融资和发债,可能会造成政府信用危机,后果十分严重。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地方公共部门债务余额占GDP比例不足40%,与欧盟60%的欧盟控制线还有一段距离,“无须担忧”。有的上市银行也认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质量稳定。因此,政府债务比率的极限是多少就成为一个问题了,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和应对之策。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状况,制定相关制度,使政府债务水平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空间。
 
事实上,从2009年下半年起国家监督部门就开始注意到了这种融资模式的潜在风险,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治理和监管平台运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要规范政府行为。在平台融资过程中,部分政府部门或单位角色定位十分不准确,他们的身份不符合《贷款通则》对借款人的要求。他们出具的诸如还贷支持性文件、信用担保、知晓函或承诺函等,与《担保法》等法律文件规定也是不相符的。其次,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实施分类指导。明确区分政策性融资,商业性融资或者两者混合形式,对于混合型融资,要建立健全收入风险机制;对于区县级融资平台要进一步规范引导。第三,亟需培养和储备一批融资管理人才,这不仅是为了应付当下,也是为了更长远的未来。最后,除了加强不同部门间协调以外,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公共财政的责任,让地方财政回归其公共职能。
 
不容否认,地方融资平台对于2009年经济发展有贡献,与之相伴而来的风险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借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在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的时代,承担公共职能的政府的到底应该将钱投向何方?去年在国外,看到有很多休闲活动场所,公园,健身设施,我问国外朋友为什么要建那些东西,他笑着说“省钱”——大家都锻炼身体,多活动,身体健康,国家的医疗保健支出就少了,节约开支了,省的钱,可以用在更多的民生项目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公共财政应多关注关注底层社会的弱势群体,多关注关注老百姓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来自于民,用之于民”,这不仅是财政应有之义,也是民心之所向。至于一些有盈利导向的经济项目,就交给市场吧。
 

原载《半岛晨报》,20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