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石长慧的博客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2622

个人档案

石长慧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10-09-13
最后更新时间: 2011-01-07
日志总数: 3
总点击量: 37721

 

 

日  志

钱有了,文化没了

作者:   分类:生活随笔及其他     浏览:2625次   回复:2次  
发表时间:2010-09-13 11:22:35

 

9月开学也就几天,北京大街小巷堵车的场景让人看着着实热闹。但还有比这更热闹的,东莞奖励高考“状元”像打擂台似的,前几天刚看到有人考上北大,获得了21.5万的巨额奖金,一夜暴富,让万千学子羡慕得紧;没两天,考上清华的获奖60.5万,就不光是让人觉得羡慕了,我怀疑,有清华北大的学子开始埋怨自己的爹娘,怎么就没把我生在东莞呢?
到广州去过几次,一些当地人日子过得真是舒服,孩子从生下来,就可以享受集体经济带来的分红,衣食无忧。在别的地方还在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时候,广州人民已经先富起来,教学大楼盖得一个比一个漂亮。但是学生的成绩却没有漂亮起来,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是越来越稀罕。要找出其中的缘由,可能要从回答“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开始。
打小我们就知道,在和平时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过上高质量的生活是古来万千学子寒窗苦读的精神动力。而在国势衰微之际,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也振聋发聩。可是现如今,正值和平年代,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日本,雄居世界第二,已经可以对列强说不了,也算是“崛起”了;而“黄金屋”和“颜如玉”的追求呢?对于东莞的才子(新时代也包括才女)来说,似乎已经根本不需要通过“十年寒窗”去实现了。因为十年不寒窗,集体经济所带来的分红,虽说不能买到“黄金屋”,估计买“商品房”也差不多够了;而大批东南飞的孔雀,不用说做家中的“颜如玉”,就是做金屋藏着的阿娇,也大有人愿意。君不见,“二奶村”在珠江三角洲遍地开花乎?而只懂得吃喝玩乐的“二世祖”,也早已忘了几十年前珠江边贫苦小农的先辈的艰辛。“黄金屋”和“颜如玉”的问题都解决了,还齁老累的读书是为了哪一遭?
不过“有钱没文化”总让人觉得笑话,人如衣服,不光要有面子,总还得有里子。在富裕了多年之后,东莞市地方政府似乎也觉得应该把“里子”做好。为了调动广大学子积极向学的热情,一定要拿出激励方法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后还是在钱上做文章。奖学生跟奖商人一样,考上全国前十的大学,奖五千;考上清华北大,奖五万(不知道考上哈佛耶鲁奖多少?)。如此县奖到镇,镇奖到村,层层加码,各个村镇都不甘屈居人后,这不,“二十万先生”刚出炉,还没来得及喝彩,风头就被“六十万小姐”所盖过。而在全国媒体的助力之下,镇状元一举成名,比省状元们还拉风,名利双收。而笔者不禁庸人自扰,无论是20万还是60万,我等围观的群众记住的只是一个数字(恐怕连数字也记不了几天),而这些头顶巨款的成名“状元”们,到了清华北大之后,天天和各省状元们在一起,不知会不会感到一些压力?
这些被媒体炒得满天飞的“状元”,让我不禁想起古代真正的状元来。数年前逛过一次孔庙之后,刻满历朝历代状元名字的石碑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那些国之栋梁,配享于庙堂之上,供后世观瞻,好不令人景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老百姓也有纪念本乡杰出读书人的方法。上月到黄山开会,参观徽州文化博物馆,听到因本土人文璀璨而满脸自豪的讲解员介绍了这样的逸事:某氏宗族为了激励后人勤学苦读,于祠堂花园处独辟一地,本氏族人,凡有高中进士者,即手植桂树一棵,以示褒奖。不知是否受了此方的激励,该氏百十年后,满门俊才,每到深秋,园内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好不风流俊逸。无独有偶,新余的防里“进士村”,也有村里每中一个进士或举人,就在村口种一棵樟树的古老习俗。千百年来,聚木成林,蔚为壮观,福泽后人。
我总在想,既然我们的先祖前辈有如此多的光辉传统,如今富庶发达的广东,是不是也可以向这些经济落后,而文脉昌盛的地方学点土办法呢?

钱有了,再有文化就更好了。


[评论人:张九庆] 评论时间:2010-09-14 08:46:13
欢迎博主入住。:)
有钱后再弄文化,也不算迟。
仓廪实而知礼节,钱包满而知读书,让下一代有文化且能留在(回到)当地,才能更加繁荣当地。
贫困人因穷而读书,为黄金屋,为千钟粟,为颜如玉,也是太多功利,且不能回到当地,只能有勤学的口碑,为跳出落后贫穷的人做榜样,成就了个人而不能实际为当地人做贡献。
只有读书文化,没有发展文化,那些出状元的村子仍然是贫穷依旧。
我相信,一个地方大多数人的钱有了,一定会有文化的。
[评论人:石长慧] 评论时间:2010-09-14 10:38:19
张老师教导得是。
不仅国内各贫穷落后地区的人才走出地方后,不再回乡建设本土。全球化之后,看看我国留学归国人员的数据,许多精英人才的流失也让人扼腕痛惜。
老话说得好,“穷山恶水出刁民”,到底是富庶人家出的文化人多。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是快了,国民的平均文化程度也提高了,但是文化建设恐怕滞后不少,这是值得国人反思,甚至警惕的事情。目前很多学者常常提国家软实力亟待提升,我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