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传奇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2639

个人档案

杜强
福建社会科学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10-09-16
最后更新时间: 2010-09-16
日志总数: 1
总点击量: 26653

 

 

日  志

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   分类:综合发展研究     浏览:2909次   回复:2次  
发表时间:2010-09-16 16:06:2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的竞争,其突出的表现载体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加快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进入新世纪以来,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一、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对台前线之故,福建工业投入小,基础弱,几乎没有高新技术产业。改革开放尤其是21世纪以来,福建经济实现跨越性发展,其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尤为迅速。综合分析,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据统计,2006年,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单位2189家(含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比2005增加59家;产值2988.67亿元(以现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9.5%。2000—2005年,福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6.5%,由2000年的772.74亿元、2002年的1063.19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2500.20亿元[]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出口额和实现利税额达到年均二位数增长。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为79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2000—2005年期间,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23.8%,由2000年的220.6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42.8亿元。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出ɋ交货值1268.52亿元,比2005年增长15.0%;2001—2005年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出ɋ交货值年均增长33.1%,由2001年的43.26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37.55亿美元[]。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2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2000—2005年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21.6%,由2000年的79.3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0.63亿元。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投入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企业科研活动人员以及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占全省比重高。2006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为6.78万人,占全省的67.1%;2000-2006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年均增长6.5%,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为2.86万人/年,占总数的71.1%。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有4.02万人,2000—2005年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10.6%;投入R&D活动人员为2.52万人,2000—2005年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13.3%。二是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在全省占的比重大。2006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123.24亿元,占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继续居首位,达76.9%;2006年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116.44亿元,占全省科技经费投入的82.4%,投入R&D经费为56.59亿元,占全省83.9%。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投入70.18亿元,R&D活动经费内部支出达37.66亿元,与2000年比,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9.72%和29.65%[]
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提高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9%上升到2005年的9.8%;二是全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4.3%上升到2005年的24.6%,以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电子通讯设备、软件、新材料、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5.3%上升到2005年的12.9%;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了我省对外贸易结构。“十五”期间福建外贸出口增量为219.37亿美元,其中属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额为104.64亿美元,占比47.7%。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25.5%亿美元上升为2005年的39.5%亿美元[]
第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截至2005年底,福建有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246家高新技术产业单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70.16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0.8%;增加值186.58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29.0%;实现利税总额74.67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总额的35.5%;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产业从业人员9.79万人,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20.7%。
第六,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较高。2005年福建规模以上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为1191.6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80.4%。“十五”期间,全省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29.2%、28.7%、31.5%、27.6%、25.0%、23.6%。
第七,民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机制灵活,充满活力,日益成为推动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支新兴力量。截至2005年底,福建民营高新技术产业单位为830家,占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单位总量的39.0%比重;产值205.27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2%;从业人员为6.55万人,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13.9%。
二、当前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拉动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福建刚刚进入到工业化发展的中期,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福建的高新技术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科技发展的基础还比较弱,存在不少不足和问题。当前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近年逐年下降,企业亏损面大,经济效益有待改善。目前,福建高新技术产业仍处在规模扩张时期,在产值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其经济效益指标没有实现同步增长,一些指标还出现下降。从2000年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分别为28.6%、27.5%、26.0%、25.7%,呈现逐年下降的现象。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率低2.7%。在2005年的2130家高新技术产业单位中,亏损的企业单位达675家,亏损面达3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亏损面达17.4%,高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水平1.3%[]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2005年产值指标可以说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规模小。全省2130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4家(其中2家企业基本上是组装型企业,对福建来说体会不到高新技术),比重为0.19%;产值在10至50亿元的企业33家,比重为1.55%;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比重高达59.9%。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低。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投入科研活动经费86.98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1%。其中:R&D经费44.03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56%。二是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大多数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外和台港澳地区的装配生产线和技术,自身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生产大多依赖从国(境)外进口零配件进行组装,属“贴牌”产品和产业链的低技术环节和劳动密集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大但附加价值低。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全省仅有271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设有技术开发机构,比例为12.7%;2005年,开展科技活动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为795家,比例为37.3%;开展R&D活动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为536家,比例为25.2%。四是科技创新人才不足。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为5.06万人,仅占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总数1.7%;自主创新活动人员2.88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总数0.99%。
第三,本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比例少。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中,内资企业产值的比重为20.3%,较2000年下降2.7%。同年由外商和台港澳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的比重为79.7%,比2000年上升2.3%。在2005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戴尔计算机、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厦门华侨电子企业有限公司、翔鹭石化企业(厦门)有限公司这四家产值总和占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的比重高达30.6%,而其研发和关键技术均在国(境)外。
第四,设区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极不平衡。福建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厦门、福州两市,2005年两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为1950.17亿元,占全省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的比重为78.0%,其中厦门一个市所占的比重就高达49.6%。而2005年三明市、宁德市、南平市、龙岩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占全省新技术产业企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0.6%、0.8%、1.3%、1.8%。
三、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首先,推动创新主体的制度安排,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据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实力强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动创新主体的制度安排,形成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深化改革科研体制。据《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00)》:美国、日本只有6%左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分布在专业研究机构,而我国则高达33%;分布在企业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美国为80%,日本为70%,而我国仅34%;20世纪末,美日R&D活动由研究机构执行的比例为10%,而我国高达43%。这组中国数据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福建科研体制的现状。福建的高新技术产业70、80%由外资和台港澳支撑,与北京、上海、广东、陕西、四川等省市比,科研单位和高校不仅数量少,而且实力弱,因而科研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上、放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而不是基础研究。科研投入、科技人员的配置、产学研结合点应重点放在产业企业一线。二是调动科研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要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受法律保护的激励制度,如逐步引入股权、期权激励,允许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折股,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激励机制问题,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三是制定完善的符合国际标准、接轨国际惯例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第二,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将重大科技项目与产业化有机结合,使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福建本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比例少,2005年内资企业产值的比重为20.3%,一旦外资和台港澳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外移或滑坡,将对福建高新技术产业产生消极影响。应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建立在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上。根据2006年福建省政府批转的《省科技厅关于福建省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内容,未来15年里,福建将进一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建成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支撑体系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十一五”期间,将实施17个重大科技项目,包括新材料与器件开发应用、纳米材料与器件开发应用、环境友好材料开发与应用、新一代网络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先进装备与仪器开发、新药临床研究与地道药材开发、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清洁生长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一县一业科技富民工程。福建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发展要与上述17个重大科技项目有机衔接,在目前福建79个生产力促进中心、2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的基础上,争取与发达国家和台港澳地区技术研发机构以及我国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培育发展福建本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
第三,完善鼓励企业研发的政策。2006年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其后又有60条的若干配套政策通知,其中的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涉及税收的激励政策对减少高新企业投资风险、降低成本、提升盈利有积极意义。福建省近年来也出台了一些鼓励研发和高新产业发展的政策,直接激励了研发和高新产业发展。但现行的鼓励企业研发的政策存在不足: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优惠政策重点摆在生产销售环节的所得优惠上,对成果转化的吸收和创新鼓励不足;二是优惠政策偏重区域,受惠企业集中于各类开发区内,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招商引资指标而把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放入开发区内。要逐步完善鼓励企业研发和高新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注重技术的吸收与创新,高新产业的区域优惠要转向产业、行业、项目优惠[]
第四,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以适应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中级技术工人队伍短缺严重,极大地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和素质。应改革现行教育体制,理工类专业配置要实出工艺技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力扶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符合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第五,加强闽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台湾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多、运作较规范成熟,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代工业也较福建发达得多,福建应主动与台湾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创双赢。要以福建孵化中心为基地,吸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鼓励台湾风险投资基金在福建独资、合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推动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以福建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新技术园区(含软件园)、台湾学者创业园等为平台和载体,创造良好环境,想法设法与台湾的科技园区合作,合资建立研发中心,共同发展闽台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优良的投资软、硬环境,进一步吸收台商高新技术产业来福建投资,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群。


注释:
[]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编著:《2006年福建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海西建设中又好又快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
[] 《福建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8月。
[]龚守栋、陈建主编:《“十五” 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监测》,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6年8月。
[] 《福建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8月,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编著:《2006年福建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海西建设中又好又快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
[] 同①
[]同①、②、③
[]孙秀平:《我国高技术产业税收促进政策的不足及调整措施分析》,《工会论坛》2007年第3期。
[] 《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
 
 

[评论人:James] 评论时间:2010-09-17 14:40:10
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分布在企业的人数是在不足。不过现在逐渐有所进步,有助于切实提高研发能力。
[评论人:James] 评论时间:2010-09-17 14:40:59
总体上我感觉附件的工业规模还是不大,甚至和江南一个城市比也有差距。比如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