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国家四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述
至2008年,国家先后在东、西、中部批准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统筹城乡、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等4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各试验区在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和各自的战略维度上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现将各自概况、综改任务、亮点、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一、上海浦东新区
概况:上海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是长江三角洲东缘的一方扇形土地。东濒长江口,南与南汇、闵行区接壤,西和北分别与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江相望。下辖11个街道和12个镇,区内有4个国家级开发小区,即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面积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75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工业总产值完成5050亿元,增长12%;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400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0.8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00亿美元,约占上海全市的1/3;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33亿美元,也占到全市的1/3以上。张江高科技园区加快构筑自主创新体系,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4%;生物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34亿元,增长26%。
综改任务: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其改革试点中心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三项,共确定了6个方面、60个具体改革事项。主要涉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制、企业体制、中介组织体制、公共部门体制、科技创新体制、金融体制、人力资源开发体制、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社会保障体制10个方面。
亮点: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浦东通过建立“市民中心”,探索了“政社合作、政社互动”机制,构建了“一门式”政府服务平台,发展了603家新的社会组织,借助政社合作平台开展各类活动630次,这些专业化的社会细胞,逐步有序承接政府职能,实现了“大社会”的成功试点;围绕金融、科技、涉外管理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如试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破解资金跨境运作难题,试行“一次审批、一年有效、多次放行”的检验检疫新模式,优化了国际商务环境,启动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试点,推动自主创新;围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浦东率先完成了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工作的并轨,让农民与市民一样享有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通过设立功能区域,围绕区域主导功能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开发区与周边地区产业联动发展,加快了浦东区域功能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最新动态:2008年是国务院批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周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对三年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下一步的改革工作进行部署。国家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在加大,所得税并轨后浦东享受过渡期优惠的事情已经明确,即延续原来的政策,范围不变,只是操作上可能会有些变化。近期,国务院发文明确,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并列,提法与原来一样。同时,科技部正在研究把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权下放浦东。
二、天津滨海新区
概况: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0万。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960.49亿元,增长20.2%;完成工业总产值5200.52亿元,同比增长31.3%;实现合同利用外资61.8亿美元,同比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33.45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外贸出口2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综改任务:2006年5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一是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如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二是进行土地管理改革,如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调控能力等方面的试验。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改革,重点是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创新。四是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对区域内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比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区域内的内资企业予以提高计税工资标准的优惠,对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予以加速折旧的优惠;中央财政在维持现行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内对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予以专项补助。
亮点:一是金融体制改革先行一步。根据国务院明确提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2007年1月,国内第一只中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宣告成立,该基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滨海新区功能定位要求,投资于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业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从而实现金融资本与重点产业的强强联合。另外,该基金的成立从制度安排上为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开拓了一个通道,可以吸引和动员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产业投资领域。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一样引人注目的是渤海银行的成立。该银行获得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成为了全国第一家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正负间管理模式的商业银行。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目前的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政策,银行外汇头寸间的下限为零。拥有负头寸,使渤海银行有了更大的持汇,用汇自主性,外汇的供给、需求加大,使渤海银行能根据外汇走势决定交易,为灵活管理结售汇头寸,降低资本成本,为灵活管理结售汇头寸、降低资金成本、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为客户服务提供了便利。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也在悄然酝酿,该中心正在初步筹划建立国内首个私募基金股权交易市场,为私募基金的股权流通提供专门平台。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重组功能得到初步发挥,促进了环渤海区域产业升级。二是建设创新型新区、打造“区域增长极”。通过独资、共建、合作、政府支持等多种手段,大力引进和吸纳国内外知名研究开发机构,集聚研发转化的国内外资源;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提供公共实验设施;通过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入;实施了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在高新技术的区域合作方面,滨海高新区与中关村科技园进行互动,建立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中关村科技成果在滨海高新区转化,实现相互依托、错位发展,共同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共同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与滨海高新区的人才交流协调机制。三是中新生态城探索新模式。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生态城正式落户滨海新区。生态城主要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新历年,建设“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把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技术与天津的实际相结合,在建设节能、环保、宜居住宅的同时,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配套建设一流的学校、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用建筑。另外,在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方面也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使生态城成为一个既能实现经济发展,又能兼顾环境与社会和谐的城市。
最新动态: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批复》要求,要以涉外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科技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资本市场体系和金融服务功能,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区域发展和城市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处理好新区与老城区的关系,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动老城区乃至整个天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原则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OTC市场),最具有含金量。这样天津和深圳、上海将共同构建起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三、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概况:2007年重庆市常住人口2808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4.06亿元,同比增长25.1%,进出口总额74.45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1.5亿元,同比增长30.4%,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2.7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0.78元,同比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09元,同比增长22.1%。2007年成都市户籍人口1103.4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4.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80.5亿元,同比增长2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94.7亿元,进出口总额95.2亿美元,增速为3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86.6亿元,同比增长3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9元,同比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42元,增长15.0%。
综改任务:2007年6月,重庆与成都市被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统筹城乡的规划编制、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制度创新的要求。重庆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在七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户籍配套制度改革;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三是加快推进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四是加快推进城乡均等的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五是加快推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消除城乡市场壁垒;六是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七是加快推进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成都则从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增强城乡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加强区域互动协调和对外合作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持续动力。另外还要从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等方面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
亮点:“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是人们对解决“三农”问题主要难点的概括。成渝新区采取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钱能进得去,人能出得来”,让市场机制发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引导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城市生产要素下乡”。如成都市根据市场化原则,组建了市县两级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和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改变农业产业单纯依靠补助、贴息等拨款投入支持的模式,积极探索财政经营性支农资金的市场化运作,搭建农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引导积聚了大量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和小城镇建设。目前,成立时间不长的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已经争取到协议贷款43.7亿元,授信额度78亿元投向成都现代农业。市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已经争取到56亿元的协议贷款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市则启动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金融改革、财政基本公共服务量化补助等关键领域改革试点。“增强金融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成为亮点。具体包括: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涉农金融机构改革,推动设立村镇银行、社区性金融合作组织等新型金融机构;扩大直接融资和中小企业担保规模,开发更多适合中小市场主体的金融产品;建立多层次农村保险和再保险体系,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逐步形成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乡村房屋产权抵押融资服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企业、个人三级信用网络,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支持非公经济进入金融、经营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用事业等领域。
四、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
概况: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市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城市,土地面积约5.78万平方公里,占湖北省31%,人口约3110万,占湖北省的51%,2007年武汉城市圈9城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00亿元,占湖北省的61%,比上年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0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收入分别站湖北省的55%、64%和53%。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下辖4市8县184个中心镇,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01.5万。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1%,占全省经济比重为37.9%, 2007年,三市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6.35亿元,增长30.1%,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9.2%。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96.31亿元,增长36.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7亿美元,增长24.4%,占全省的比重为60.2%。进出口总额63.79亿美元,增长30.3%,增幅比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8%。其中,出口总额达到42.03亿美元,增长21.0%。
综改任务: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通知明确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从各自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亮点: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最大的亮点就是中央给了先行先试权,不再享有政策优惠和资金投入特权。在试验特权下,一些长期制约中部城市群生产力解放的市场壁垒、体制障碍将被一并打破。届时,一些原有的商业规则也将推倒重来。武汉城市圈在解决工业和农业用地的矛盾问题,在9 个城市中实行“占一补一”的政策。从而在不减少基本农田的情况下为我们城市的发展、工业的发展腾出一些土地。如把农民的房子集中起来,腾出一些宅基地,整合一些农田,变小块农田为大块农田。长株潭城市群则力图全面消除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走地方“大部制”路线。另外,就是在长沙河西打造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创新先导区,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型。
最新动态:目前,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正在抓紧编制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上报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实施。其中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包括一个试点方案、五个具体规划、一个项目清单。试点方案相当于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建设目标。五个规划包括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社会事业规划和环境规划,相当于试验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一个具体的项目清单。按照项目清单,就是把试验区建设的方案、规划变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项目。把具体的项目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初步方案包括一个总体方案、一个区域规划(提升)、若干个专项方案和一个项目清单。总体方案和专项方案包括提出了一揽子改革方案,制定了改革的目标、思路、步骤和措施,确定了分阶段的改革路线图。力争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使长株潭城市群真正成为湖南改革创新的先导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使更多的生产要素和改革创新资源聚集湖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