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民科原创前沿科技战略研究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2343

个人档案

陈春祥
华北石油钻井研究院已退休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10-05-06
最后更新时间: 2013-05-31
日志总数: 37
总点击量: 118028

 

 

日  志

原创新能源技术研究绕不开的坎

作者:   分类:科技与社会研究     浏览:1933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11-07-09 08:39:52

              原创新能源技术研究绕不开的坎

                           

   本文所指的“坎”就是现有能量基础理论中规定的“高压禁区线”;即是否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说现有的所渭新能源技术都不存在有绕不开之说,因为它们都未离开资源性质,不存在有原始创新问题。与煤和石油没有本质区别,只有应用先后(即旧与新)之分,。例如核能、地热、潮汐、可燃冰、生物质、等无一不是资源性质,就算太阳与风能不是资源性,可受到气候和地理条件制约也类似资源条件制约。其科研与应用者也都是为了绕开“高压禁区线”这个坎。所以,人类的能源科技永远也走不出资源性这个怪圈,根本无原始创新可言!然而,根据自然科学发展规律逻辑,无论任一经典科学理论都只代表人类历史某一阶段的认知总结,它不可能永恒制约人类持续认知的各个阶段进程。故无可质疑能源科技也应有更前沿的技术研究,例如“暗能量”研究就是范例,但是,对它的研究绝对绕不开“高压禁区线”这个坎,因为它必需要证明是否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关健词:什么是原创新能源?原始创新能源研究的阻力何在?

1什么是原创新能源?

   无可质疑原创新能源技术就是非资源性质能源类型研究

   纵观自然界,非资源性质能源类型在当今只有太阳与风能两类,但非常可惜,因为它们没有100%地脱离支撑它的气候与地理条件制约,也就如同水电类型无异归类于地理资源型能量。

   而再在已认知的自然能量中寻找,就只剩“暗能量”未被开发应用。据本人研究,在被“暗能量”定义中,绝非只有真空能一种类型,可以说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能量都应纳入“暗能量”范畴。实际更科学的物理描述为:自然界中所有能量应是“有实物能量”与“无实物能量”之分。明显资源性能量为“有实物能量”,“暗能量”为“无实物能量”。

  显然,原创新能源技术课题研究应是:“暗能量”之“无实物能量”的非资源性质能源类型研究。

2原始创新能源研究的阻力何在?

  恕不知,奇怪的是该阻力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基础理论的新旧之争!它就是本文所指的“”,即涉嫌一个既古老又持续不断的话题“永动机”之争。

  公知,人类在几百年至今的动力机梦想中都在与“永动机”的研发和批判中持续上演,在研究者人群中有各类人都是同一个梦,找到人类终极能源动力机。而在批判者人群中都是来自象牙塔中坚守那同一块初级理论领地。而“永动机”案就成了人类寻找终极能源动力机的雷区路障。特别是今天的国家专利局明确认定,只要专利内容涉及“永动机”就属不可审批之列。可见当今科技界是如何畸型!说明不破解“永动机”冤案绝绕不开科技雷区,可说迫在眉睫。

   但事实是,因研究者只追求应用而忽视基础研究造成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就别怪被象牙塔中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特别是“永动机”一词本身一是概念不明,二是由批判者强加的“罪名”。例如对“永动机”的物理描述是“不消耗任何能量而不断地对外作功”,故违反科学成为铁案。

  可将历史以来所有“永动机”案例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共同点都一样,那就是首先要从自然界中获取某种方法能量或力量去实现永动,其方法能量或力量 就正是无需供给系统类型之能源。也正因无供给系统则就不消耗任何能量成立,则必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究其主因是无基础理论导向与支撑而无一例不以失败告终。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获取能量前提的永动机,不但违反科学也注定永远失败。如果说有那一位“永动机”研究者想不但不消耗能量也不获取能量就实现永动,那才是真正的白吃。

  显然,是否消耗能量决定于是否有供给系统,而是否获取能量决定于方法能量类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物理领域的概念。因为在现有物理学中所有定律定理都是建立在;首先设定某一孤立(即严格与外界隔离的热力学系统)的系统,当它对外作用时绝对存在消耗供给关系,如有一方缺失必不成立。这明显是前提条件的逻辑关系,那么一旦前提条件改变,例如象太阳与风能动力系统,同样无供给系统支撑,但该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外界密切相联系,出现了获取能量功能则替代了供给系统,肯定其逻辑关系就不是同一层次,也就不存在有任何违反科学之说,而是科学层次的飞跃。因为它将消耗能量概念替换为转换能量与获取能量概念,其实相对作功而言,消耗能量与获取能量都是同等功效,因为消耗的前提是必获取,有获取即等效。明显其矛盾焦点就是如何证明是否获取了能量?如果可证明是获取了能量才对外作功,其“永动机”也不存在违反能量守恒问题,更何况《集获取能量与对外作功于一体动力机》与所谓的“永动机”有本质区别。

   就以大多数“永动机”失败者选取的杠杆原理方法力量(因杠杆方法获取的只是省力)为例,当我们以杠杆力与重臂和支点三要素为一个系统时,它就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因为杠杆原理不遵守牛顿第三律,即作用力不等于反作用力(特别是杠杆静止作用时明显)。并且支点力量是来自系统之外的支撑力,其实杠杆省力实质是获取了更多的支点反力,这就是事实。人们常说的“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可撬动地球”,就正是人可从支点获取无穷的力量,只是这个支点力量不可视不可触摸而已。那么人类象牙塔中人为什么无视“可从支点获取无穷力量或能量”的事实呢?或许是他们忘了在“消耗能量”之前同样存在“获取能量”之实吧,就轻易认定只要“无能量消耗作功”就是“永动机”,难道不是冤案吗?

   而《集获取能量与对外作功于一体动力机》科技主题,首先绕不开的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故由本人首创的《宇宙结构力能》基础理论体系就有效理顺了“能量守恒定律”中涉及牛顿基础理论力学三定律之缺失内容,将“能量消耗”概念与“获取或转换能量”概念等效,重要的是将“获取或转换”与现实中对有实物能量(如煤与石油等)获取相区别,即对无实物能量的获取才具科技层次。但“能量消耗”与“获取或转换能量”只是在能量守恒意义上可等效,而有实物能量的消耗与无实物能量的获取在物理上是有本质区别,即有实物与无实物就是本质,因无实物也就不存在有消耗问题(有关基础理论可参看其它内容)。

  所以,“永动机”之争只不过是盲人摸象之争,“永动机”一词也必将由《集获取能量与对外作功于一体动力机》所替代,并由《集获取能量与对外作功于一体动力机》完成多少代人所谓“永动机”之梦想。因此,凡“永动机”研发者都绝不要想走捷径(只急于应用),没有基础理论导向与支撑的研究都是徒劳的,这也是太阳与风能为什么不可替代所有动力机的根本原因。说明“永动机”之争的实质是基础理论之争,其阻力或“坎”也是基础理论焦点,原始创新的核心即基础理论研究。

  故本文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想与研究公示探讨,希望是抛砖引玉,由更多人参与研发并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