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魏宏儒的博客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444

个人档案

魏宏儒
安徽省来安县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所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10-17
最后更新时间: 2013-04-28
日志总数: 7
总点击量: 63143

 

 

日  志

关于建议国家调整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研究的报告

作者:   分类:科技预测与评价研究     浏览:3095次   回复:1次  
发表时间:2011-12-27 15:43:42

 

关于建议国家调整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研究的报告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1976728唐山7.8级大地震,唐山市夷为平地,死亡24万人,伤几十万人;2008512四川汶川8级地震发生后截止20081023发生余震34498次,造成69313人死亡,17686人失踪,374061受伤,1000余万人无家可归,超10000万亿经济损失。1991年江淮特大洪水;1998年长江大洪水;200811025,我国14个省发生大雪灾,21省发生冰雪灾害,这是罕见的,50年一遇的严重气象灾害,交通,电力,通信部分中断或瘫痪,经济损失1000多亿元,受灾77786.2万人;2010年冬季和2011年上半年我国西北东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台湾连续6个月降水偏少,发生特大旱灾;2004年印尼8.7级地震海啸死亡30万人,2005年巴基斯坦7.8地震死亡8万人;200858超强热带风暴造成缅甸10万人遇难,100万人无家可归;海地当地时间2010112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311日本9级特大地震,日本强震及海啸已确认造成10804人死亡、16244人失踪,专家称311地震致日本经济损失或超5000亿美元。

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是,防自然灾害发生,防灾重点是预测预报自然灾害,能够预测预报自然灾害,就是最高效的减灾。开展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研究,重点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重特大自然灾害链研究,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2008623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从长远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的研究,为科学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提供理论依据。二是要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在完善现有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海洋、环境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增加监测密度,提升监测水平,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面对重大自然灾害预测这一世界性难题,充分发挥我国地质和地震的区位优势,开展理论创新,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是中国科技界面临的紧迫任务。

国内外科技人员经过几十年研究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研究水平比较高一些,1-10天天气预报成功率为90%左右,而长期天气预报成功率为60-70%,只是聘经验推测作预报,对重大灾害天气无法预测预报。目前国内外科学家认为:地震短临预测预报和重大灾害天气预测预报仍然是世界科学难题。

地震预报难在即使搞地震预报的人都不知道究竟难在什么地方,不搞地震预报的就更不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许绍燮日前对《科学时报》记者说。就像许绍燮老师指出的,20%30%的预报能力多少令他有些无奈。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为地震预报作出的努力却从未停止。多年来,许绍燮很少参加工作以外的各种活动。因为他觉得,对于地震预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真的很多。他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预报水平长期停留在20%30%?地震预测工作者想尽办法,但预测能力的增长却微乎其微。我觉得可能现在我们掌握的有用信息只有30%左右,另外70%的信息还没有在我们的视野内。许绍燮老师说,我们总以为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在地下,因此,千方百计地去了解,可获得的有用信息还是很少。许绍燮老师还说:地震没有老师,从地震中学习地震。

最近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是使地球变热的根源,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太阳活动减弱的时候,地球温度反而会因此上升。这一与直觉不符的研究结果将帮助科研人员修正过去的地球气候模型,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107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在太阳活动减弱的同时,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紫外线减弱而可见光增强,而可见光会更多地抵达地表。最终结果是被地球大气层吸收的能量反而变多,地球因此变得更热。研究人员表示,这只是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内的数据,其有效性还有待今后观测的进一步证实。

   天文学家王缓琯院士说:太阳打个喷嚏,地球就感冒了。

地震是给人类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中国受地震灾害损失尤为严重。地震预报是对科学的挑战,也是世界性科学难题。获得可靠的地震前兆信息并认识其物理机制和规律是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尽管长期以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尚未能找到有效的地震前兆探测途径。

30多年研究,我认为:自然灾害在太阳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太阳系演化史是自然灾害发展变化过程史,地球演化史也是自然灾害发展变化的过程史;日、地、气是大系统,只有对日、地、气的大系统进行综合研究,才能解决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重大科学难题。

我国多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复杂关系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北半球西风带区和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气候脆弱区之一,旱涝、高温、冷害、雪灾、暴风、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和地质灾害等各种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多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复杂关系:

(1)      叠加关系,(2)单灾引多灾关系(3)无灾引有关系。在一定区域中,一种自然灾害发生,在A地是灾害,在B地可能是福气。

我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震活动,能够促进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进入我国上空,我国中东部降水充沛;如果我国西部长期没有地震活动,我国大部分区域将要变成沙漠;如果在春季我国西部长期有地震活动,我国中东部阴雨天气很长,我国中东部农作物生长旺盛,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农作物病害就要大发生,如果在夏、秋季我国西部长期有地震活动,我国中东部阴雨天气很长,我国中东部农作物生长旺盛,水稻稻曲病、稻瘟病等农作物病害就要大发生;太阳和亚洲地震场共同调节我国气候变化,我国气候变化调节我国旱涝发生区域、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区域。这就是我国自然灾害链发生的程序和特征。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难突破的原因

我国气象局、地震局、中科院和高等院校等广大专家、学者长期艰苦努力研究,取得很大研究成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多年来地震灾害和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问题,仍然是世界自然科学中两大科学难题,造成两大科学难题长期不能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1)、长期延续应用原来的科学基础理论,指导研究地震和重大气象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的工作。地震学基础理论是:地球板块运动产生应力,作用地壳断层,导致断层破裂运动而发生地震。目前气象学基础理论是:地球大气运动的能量是太阳光能提供的。

从地球整体系统上来看地震现象,笔者经过长期研究后认为:地球内部地核和地幔中核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向地壳的冲击力,导致地壳发生破裂运动。只有这样的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才能解释人们发现900多种地震宏观和微观前兆。笔者经过长期对太阳系演化、地震和气象的研究后认为:地球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有两种:主要是太阳能,次要是地球内部物质活动提供的能量。太阳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与地震活动和气象异常变化有关系;太阳活动是通过气象气压变化对地震产生影响;太阳活动对气象变化有明显影响,太阳活动增加的能量只是地球大气正常接收太阳能量极小一部分,只是大江边的小溪,不会引起气象异常变化的。笔者研究认为:地震活动引起气象异常变化,太阳活动是通过地震活动来影响气象异常变化的。2011511日笔者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许绍燮研究室,许老师对笔者说:你能够研究证明,地震影响气象异常,是很大进步

2)、长期单学科封闭开展研究工作。地震科技人员长期从地壳(地表)上研究地应力变化、断层破裂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岩石的强度变化、化学变化和电磁物理变化,希望找出断层应力变化和破裂的特征和规律,实践证明让人们失望。外国研究者称地震现象是自组织临界现象,导致外国学者得出地震不可能预测得结论。

气象科技人员长期从大气层中研究大气运动和研究下垫面变化,结果发现大气运动有时在一定期限内按一定规律有序运动,有时大气运动突变不按原有运动规律进行有序运动,出现异常天气,导致灾害性天气不能早期预测。

3)、长期由部门和地区管理相关领域的自然灾害研究的科研经费

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经贸委、中科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和各省相关部门,都管理部门或者区域的研究自然灾害的科技资源和科研经费。科技人员申请科研课题必须符合部门或者区域的研究范围,才能通过审批获得经费支持。对大课题、大创新、多学科的创新科研课题,很难获得经费支持。这样科研管理体制,严重阻碍自然灾害科研创新活动。因为地震预测预报科研课题,是世界科学难题,科研难度大成功率低,科研经费支持部门在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果和效益,这样的课题申请更难得到经费支持。即使得到支持的经费少、奖金少,有那一位科技人员乐意研究这样的课题呢?

建议

1)、调整管理体制 综合研究

我国调整自然灾害研究管理体制,整合全国科技资源经过几十年地震灾害和气象灾害分开监测管理体制,虽然取得不少科技成果,但是地震和重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问题,多年来未被攻克,反映出现有管理体制有问题。长期观测资料也反映出地震灾害和重大气象灾害可能是同一成因。只有多学科综合研究,才能大幅度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的监测和研究的效率,减少重复申请科研课题,节约大量人力和财力。

2)、调整我国自然灾害的研究方向,创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

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问题多年不能解决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理论缺陷,它不能指导科技人员对自然灾害进行深入研究。我国要想早日攻克地震和 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问题,首先必须进行理论创新,调整对我国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的研究方向,改变单学科研究为多学科研究。国家减灾委组建开放式的中国自然灾害研究院,成立日、地、气综合研究中心,建立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向社会公开招聘科研和管理人才。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链的成因研究和理论创新, 建立全国地震及其重大自然灾害预测方法的系统工程专、机、群结合,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机: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电脑软件)

(3).少纸上谈兵,多注重实效

  降低研究门槛,课题自由申请,开展自然灾害理论、方法和预测预报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边理论方法研究,边用预测预报实际检验,启动课题研究时,资助少量研究经费,大部分经费用于收购,经过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实际检验的研究成果,重奖准确预测预报自然灾害的科技人员。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在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有中国的卫星、天文、地球、地震和气象等科技人员和各行各业中自然灾害业余研究者和广大百姓共同努力,中国人能够解决多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世界难题。

 

安徽省来安县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所自然灾害综合预测预报研究室

魏宏儒

 2011-12-25

附件

1976728唐山7.8级地震后,我开始探索研究地震预测预报问题。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地震活动与气象变化和太阳活动有关系,又研究我国重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和太阳系演化规律。为了探索研究这些科学难题,我学习了地质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学、气象气候学、卫星气象学、太阳物理学、行星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原子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方面知识。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地震灾害和气象灾害在太阳系中多颗行星上都存在的自然现象,也是太阳系演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自然现象,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和太阳活动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各自独立活动规律。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笔者在19913月向国家气象局报告。199623云南丽江发生7级地震前15天发现云南有大地震孕育,在地震前3天定点在云南西北部;1996119上海东(长江口)发生6.1级地震发生前4天,向我县地震办公室报告。96年和98年分别在第二和第三届全国日地关系和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太阳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及其物理机制》和《多种自然灾害并发的特征和物理机制及其预测预报的研究》。97年给朱镕基总理写报告,建议国家调整自然灾害研究方向,成立《日、地、气研究中心》。2005年和2006年在教育部网站上《科技论文在线》上发表了《地震成因和地震短临预测预报及其物理机制》和《我国重大天气和气候灾害发生规律、成因和预测预报及其物理机制》。2006-2008年春多次给科技部、中国地震局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国家有关部门写《建议国家调整自然灾害的研究方向》的报告。1997年如果国家有关部门采纳我的建议:可能使我国今年春季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8级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大降低。

201131022时,我根据今年春季太阳活动情况、亚洲地震场活动特征情况和我国西南部及附近区域上空气象云图变化情况,做出:201131020日,我国云南省中西部和缅甸东北部要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预测预报,立即分别给: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邮件和传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寄来“回执”(图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预报会商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地震学家许绍燮院士发邮件;安徽省地震局发邮件。

201141,我根据今年春季太阳活动情况、亚洲地震场活动特征,做出我国今年夏季长期天气预测预报:今年夏季:我国南方降水明显增多,北方降水明显减少,江淮流域要发生大洪水或者特大洪水,请国家和有关省政府做好准备工作。立即分别给: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安徽省政府,许绍燮院士,新华社有关人员发邮件,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网站上我的博客公布(图2)。

  2011510,我参加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召开“第二届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我报告题目:《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研究难突破原因和建议》已经引起参加论坛专家关注(图345)。

  2011511上午和12日下午,我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许绍燮院士研究室(2009年至今我和许老师,保持邮件和电话经常联系),许老师介绍了近几年研究新成果文章。详细问我研究地震预测预报方法,地震与气象的关系,我详细向老师汇报了地震短临预测预报方法、应用气象卫星云图预测预报地震的过程、亚洲地震活动与亚洲气候变化的关系。许老师和我共同讨论了,地震发生的时间性和空间性问题。许老师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指教和帮助,许老师对我说:我看了你几篇文章,每篇都看几遍,才能看懂,因为你的文章涉及到地震、气象和天文方面知识,一般人很难看懂这样文章,我从这些文章中能够收集到新的信息,现在地震和气象大部分科技人员是不能接受你的研究观点,你的文章立论正确,研究方法和思路很好,国内外地震大部分科技人员认为:气象变化影响地震,你认为:地震活动影响气象异常变化,这是很大进步,要尽量收集详细证据,写更好文章;你这次2011324缅甸东北部7.2级地震,预测预报很准确,要好好保存这些资料,地震台网中心是否给你这次地震预测预报作出评价说明(我说没有),至今还没有一个专家成功作出地震预测预报,只要一作出地震预测预报就出现错误;最后许老师连续问我两次,你是否愿意和我的研究生合作研究,我说:完全愿意。(图678

 

 

1.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寄来的回执                   1.2 缅甸7.2级震中

2011年我国江淮流域夏季天气预测预报意见

作者:魏宏儒   分类:科技预测与评价研究     浏览:1006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04-01 17:25:58

2011年我国江淮流域夏季天气预测预报意见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根据长期对日、地、气之间关系和自然灾害的综合研究,和1991年春季对我国江淮流域夏季天气成功预测预报的经验,2011年春季,太阳活动明显增强,亚洲地震场活动特征和1954年亚洲地震场活动特征、1991年亚洲地震场活动特征非常相似,本人认为:2011年夏季我国天气和气候变化特征是,南方降水明显增加,北方降水明显减少,江淮流域夏季将发生大洪水或者特大洪水。请国家和相关省政府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国家气候中心等21个研究单位,20110312日对历史上相似年的分析后,做出2011年长期天气预报:在拉尼娜事件衰减的情况下,我国汛期容易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其中南方多雨带主要在东南部沿海、华南北部到西南地区东部,北方多雨带主要包括黄淮大部、东北南部等地区,其余地区降水以偏少为主。此外,西北、江南地区气温明显偏高,而华南东部、黄淮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万仕全:扬州市气象台台长,专业方向:天气气候,高级工程师。197512月出生,广西桂林人。

  自614日入梅以来,接二连三的梅雨让市民享受到难得的清凉,也给出行带来了麻烦。昨天,市气象台终于对外宣布,扬州已经出梅了,今年梅雨期共37天。据悉,这是近10年最长的一次梅雨。
万仕全:今年全市降雨量均超过常年的平均值,且大部分地区雨量超过常年的一倍以上。尤其对于扬州市区来说,常年的降雨量为222毫米,而今年梅雨期的降雨量达到了629.1毫米,比常年梅雨量偏多了400毫米。

  另外,高邮常年梅雨量是247毫米,今年梅雨量达到562.9毫米。江都常年梅雨量是220毫米,今年梅雨量是525.4毫米。仪征常年梅雨量226毫米,而今年达到了555.7毫米。宝应常年梅雨量225毫米,今年达到了312.7毫米,是扬州地区梅雨量最小的。

 

  雨情:

  超历年同期梅雨量

  入梅以来,安徽滁州市出现大范围降雨,共经历了3次降雨过程,分别为617日—18日、623日—24日、711日至今,其降雨已超过历年同期的梅雨量。从降雨量来看,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凤阳、明光、定远平均降雨总量在250300毫米,局部地区达到400毫米,滁州、来安、全椒、天长平均降雨总量在300400毫米之间,局部地区超500毫米。第三次降雨过程即从711日以来至今,北部地区降雨总量在100毫米以上,南部地区在150毫米以上。截至目前,前期旱情已全部解除。

记者从国家气象部门了解到,到616日早上,长江流域自63日以来的三轮强降雨已经累计降下1400多亿立方米的雨水,而这几乎相当于3.7个三峡的总库容。

   
“旱涝急转”让不少地方手足无措
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少地方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天气。3月入春至5月底,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很多地区遭遇数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大旱,河流湖泊出现干涸。国家和很多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实施抗旱,然而,在不少地方的抗旱设施还没有完全到位之时,6月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接连而来的强降雨又使很多地方陷入了严重的水灾之中。
   
613日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次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导致长江中下游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综合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及各地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5日,13日以来的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安徽712人死亡,7人失踪,二十余万人紧急转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降雨时间上看,最近一段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并没有异常的变化。
 
但是,该地区今年“旱转涝”的突然性还是令很多人感到十分意外。长江水利委员会有关水文气象专家说,虽然长江中下游过去也发生过“旱涝急转”现象,但是其程度远没有这次的剧烈。另外,过去这片区域“旱涝急转”范围较小,但这次涉及整个流域性范围,几天内几个省从流域性大旱急转大涝。短时间内这么多地区由望天“喊”渴到暴雨成灾,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十分罕见。

安徽沿淮6县区50万人受灾 未来三天阴雨持续

【字体:   2011-08-28 10:05:18   来源: 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 826日至27日,安徽沿淮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发生洪涝灾害。初步统计,凤台、怀远等6区县50.68万人受灾。预计未来三天安徽省阴雨天气仍将持续,需继续防范短时强降水导致的局地内涝、雷电、大风等灾害。


827,电力抢修人员正在怀远县河溜镇朱家沟电灌站紧急安装变压器。(图片来源:中新网)

826傍晚至27日上午,安徽省怀远县普降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为424毫米,达到该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部分村庄被水围困,农田、房屋、电力、通讯设施不同程度受损。怀远供电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救灾工作。

除怀远外,27日安徽大部分地区出现阵雨雷雨天气,雨量分布不均,降水100200毫米,涡阳、怀远、凤阳、泗县、来安和宣城等地有11个乡镇暴雨,2个乡镇出现大暴雨。

据省防办、省民政厅等部门初步统计,截至82718时,凤台、怀远、固镇、蒙城、淮南市潘集区、宿州市埇桥区等6县区受灾人口50.6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35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3.0千公顷,倒塌房屋341702间,损坏房屋588间,直接经济损失3.04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47亿元。

灾情发生后,各地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凤台县因关店、丁集采煤塌陷区严重内涝受困的2631名群众已于2718时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宿州市埇桥区转移安置1038人。怀远县转移安置460人。省民政部门已调集180顶帐篷、1000床棉被支持灾区群众安置。

安徽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该省阴雨天气仍将持续,其中28日,全省有阵雨或雷雨,江北中东部和沿江江南部分地区大雨,局部暴雨。29日,全省有阵雨或雷雨,沿江江北部分地区大雨,局部暴雨。30日,淮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南有阵雨或雷雨,其中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大雨。请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导致的局地内涝、雷电、大风等灾害。

 

中国旱涝公报

一、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气象干旱缓解,黄淮、江淮、西南地区东部、华南气象干旱缓和

钟海玲粤股69以来(69-29日),我国南方以及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大部、华北东部、东北南部和东北部降水量超过50毫米,长江中下游、华南中南部出现200毫米以上降水,其中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和浙江西部降水量在3004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400毫米(图2)。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这一地区的气象干旱得到有效缓解。同时,黄淮、江淮、西南地区东部、华南等地的气象干旱也得到缓和。

629全国气象干旱监测显示,黄淮中西部、江淮北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南部的部分地区存在中度气象干旱(图1)。

2  201169-29日全国降水量分布(毫米)

  二、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遭受暴雨灾害

6月9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出现四次(69-11日、13-16日、17-19日、23-25日)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在200400毫米。这几次强降水过程具有暴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局地降雨强等特点。暴雨造成长江中下游63100多万人受灾,99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200多万公顷;房屋倒损25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280多亿元。

西南地区东部也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其中617-18日、22-23日出现较大范围暴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局地遭受洪涝灾害,造成700多万人受灾,53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27.5公顷;房屋倒损6.8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26.6亿元。

2011年夏季气候影响评价

【字体:   2011-09-06 09:28:14   来源: 中国天气网江苏站

  综

全省夏季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期间气温跌宕起伏,其中6月中旬和7月中旬、8月下旬气温较常年偏低;夏季以来我省降水偏多,雨日为1961年来最多值,降水时空分布明显不均,旱涝急转特征明显;全省日照时数大部地区偏少,局部偏多。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强对流、台风、高温、持续阴雨等天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影响较重。

一、基本气候概况

1.夏季平均气温接近常年

全省夏季各站平均气温24.7(赣榆)~27.7(吴江),全省平均气温26.1,较常年同期偏高0.1,异常度值为0.1,属正常范围。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苏州、无锡地区偏高0.11.2 ,其他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与常年同期相比:6月除局部地区正常略偏低外,全省大部分地区偏高0.10.8,徐州地区偏高1.0左右;7月我省东南部地区偏高12,其它地区普遍持平;8月宝应、楚州及苏州、无锡地区持平或偏高0.10.9,其他地区偏低0.11

南京市夏季平均气温26.6 ,与常年同期持平。

   1 江苏省2011年夏季平均气温()分布图 2 江苏省2011年夏季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

2、夏季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偏多

全省夏季各站降水量为247.1毫米(灌云)~1243.6毫米(江阴),降水主要集中在苏南及江淮之间南部地区。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31.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7成。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地区偏少14成,淮河以南地区普遍偏多,偏多2成~1.7倍。

与常年同期相比:6月沿淮、淮北地区偏少16成,其他地区偏多1成~1.9倍(金坛偏多1.1倍、宜兴偏多1.9倍,);7月淮北、江淮北部、苏南东南部偏少16成,其它地区偏多3成~1.7倍;8月我省东北部地区偏少15成,其他地区偏多2成~3.7倍。

南京市夏季降水量875.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成。

   3 江苏省2011年夏季降水量(毫米)分布图 4 江苏省2011年夏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3、夏季日照时数偏少

全省夏季各站日照时数为299.4小时(如皋)~558.5小时(丰县),分布为南北高中间低。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普遍偏少25成。

与常年同期相比:6月全省偏少15成;7月淮北和苏南偏少13成,江淮地区偏少25成;8月全省日照时数偏少26成。

南京市夏季日照时数405.6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

  

   5 江苏省2011年夏季日照时数(小时)分布图 6 江苏省2011年夏季日照时数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二、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1、梅雨期偏长,降水强度大

今年我省梅雨期为614日~721日,入梅正常略早(江苏省平均入梅日为61820日),出梅偏晚(平均出梅日为710日前后),梅期历时38天,较常年偏长(平均为2324天),为2000年以来梅雨期最长的一年,梅雨期内出现四段强降水过程,淮河以南地区累计降水量均在300毫米以上,全省梅雨期内降水量为361.0毫米(图7),较常年同期偏多4.5成。

   7 2011年梅雨期内全省降水量分布图 (单位:mm)   2、暴雨洪涝   7月我省出现3段强降水过程,分别是736日,71120日,725日~28日,其中以71120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程度最强。

71120日,我省主降水带位于江淮之间及沿江地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多数台站累计降水量超200毫米,江淮之间东部超300毫米,共出现12个大暴雨站日,33个暴雨站日。我省淮河以南多个城市遭受短时强降水袭击,其中,南京、扬州、大丰、海安、江阴、如皋、靖江等地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雨强大,雨势急,造成严重城市内涝,城市安全运行受到影响。625南京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过程,暴雨主要集中在南京市区、江宁、浦口市区十余处路段形成积水,积水最深处达1米。718,南京主城区再次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其中南京玄武湖1815161小时的降雨量达94.8毫米,强降水过程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高速公路限行,多起航班延误。

8119时至16时,连云港市北部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赣榆全县普降暴雨,半数乡镇出现大暴雨,最大雨量出现在赣榆县城为173.5毫米,其中8111214时赣榆3小时雨量达146.2毫米,赣榆大部分地区出现内涝。县城区街道和居民区积水严重,一些车辆水淹熄火,部分居民房屋进水。部分乡镇出现房屋倒塌,其中:城西镇12间、赣马镇9间。部分在田作物水淹。

3、干旱

20111月以来,我省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至5月上旬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重旱以上的气象干旱,614我省淮河以南地区入梅,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北少南多,沿江苏南地区出现多次强降水,干旱得到明显缓解和解除,但淮北及江淮之间北部由于降水持续偏少,气象干旱指数进一步攀升,达到特旱等级。这种形势对淮北及江淮之间北部今年夏种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2325日受西风槽和强热带风暴影响,除淮北西北部外,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大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此次降雨对苏北地区抗旱极为有利,淮北及江淮之间北部地区的土壤墒情得到明显改善。

   4、强对流天气   5、台风

受强热带风暴米雷和西风槽的共同影响,625日至26日我省江淮之间和苏南西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其他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我省大部地区出现持续大风,最大阵风陆地78级、水面89级。27日随着米雷的继续北上,对我省的影响结束。

   受台风梅花影响,自6日午后起,我省东部地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708时最大风速33.0/(12级,启东唐芦港),淮河以南大部出现雷阵雨天气。另外,受西风槽影响,我省西北地区出现局地性强降水,608时~708时,丰县有3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和集70.9毫米、欢口镇52.1毫米、王沟镇52.0毫米)。受9号台风梅花影响,通州区普遍出现大风,根据自动站气象资料统计,台风梅花影响时,全区风力均达8级以上,对通州造成了灾害影响。   6、持续阴雨

8月我省大部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全省连阴雨累计天数达626天,本月气温也显著偏低,对处于扬花期的水稻及大部分秋熟作物都有不利影响。


     
我国2011年夏季(678月)虽然梅雨天数多,降雨量大,但是长江没有出现大洪水,是因为2010年冬至2011年上半年中东部长期干旱,造成长江及其支流水位很低,湖泊、大小水库、塘坝干枯、土壤中严重缺水,大量雨水都被湖泊、大小水库、塘坝和土壤截留,不能汇入长江形成洪水。

 


[评论人:易高峰] 评论时间:2012-01-01 18:51:45
加强实地调研,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