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Beyond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64

个人档案

韦东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7-29
最后更新时间: 2013-08-14
日志总数: 43
总点击量: 150016

 

 

日  志

[转载]“仕林轶语”——仕途学问

作者:   分类:科技预测与评价研究     浏览:10221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13-01-31 13:23:36


仕林轶语

来源: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a633302e647d27284b7351c5.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1c1cf60100mrbh.html
                               http://glg.sinx123.blog.163.com/blog/static/2748845920122911419266/
 

仕林軼語(一)
中国官场潜规则:关于官际关系(1)
学者吴思在《皇上也是冤大头》一文中说:在权力大小方面,皇帝处于优势,官僚处于劣势;但在信息方面,官吏集团却处于绝对优势。封锁和扭曲信息是他们在官场谋生的战略武器。你皇帝圣明,执法如山,可是我们这里一切正常,形势大好,你权力大也没用。我们报喜不报忧;我们看着上司的脸色说话;说上司爱听的话;我们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如果干坏事的收益很高,隐瞒坏事又很容易;如果做好事代价很高,而编一条好消息却很容易,我们最后一定就会看到一幅现代民谣所描绘的图景:“乡骗区、区骗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
下边的官员经常糊弄皇帝,皇帝也建立过一些监督制度,如派遣监察御史下去巡查,奈何这些御史也可能被收买,甚至会逼着人家来收买,然后和被监察者一起糊弄皇帝。这些监察官员是一个控制了信息通道的权势集团,他们的职责是直接向皇帝反映真实情况。反映真实情况难免触犯各级行政官员的利益,于是他们很可能被收买所包围,收买不了的则可能遭到反击。一般来说,收买的结局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对抗于双方都是有风险的。这方面的计算和权衡正是“关系学”的核心内容。
糊弄皇帝的结果是给人一个结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皇帝的这种冤大头特征,对官场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皇帝是官场主任,是领导班子的班长,是官场上种种正式规则的法定维护者。正式规则软懒散,潜规则就要支配官场,而以收更多的费、干更少的活为基本特征的潜规则,势必造就大批贪官污吏。
学者吴思在《晏氏转型》中则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从明规则向潜规则转变的故事。其中包含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统治集团内部的人,控制着通向以暴力组织为后盾的最高权力的信息通道,他们是齐景公的耳目。晏子实际上干得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通道中传上去的是恶言还是美言,在正常情况下,他本人的命运便是由此决定的。“二谗”在晏子那里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利益,自然不会传递对晏子有利的话,甚至还会编造对晏子不利的话。民间的“三邪”是有能力也有愿望与“二谗”勾结的人。二谗接触的几乎都是这些人,吃他们的,拿他们的,听他们的,在信息通道中传递他们的意见。他们有点象现代政治中强势的“院外活动集团”,晏子得罪了这个集团,自然要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齐景公不满意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后来晏子让“二谗”和“三邪”都达到了目的,自然在信息通道中传递的就是美言了,得到齐景公的称赞也就不难理解了。
官员们每月都有例行奏报,向皇帝报告气候、物价、民情等社情,有事则尽量隐瞒欺饰,报告“平安无事”;战争难以隐瞒也大事化小,尽在掌握之中。
君主专制的绝对集权统治,信息反馈是系统内部由下而上的单向反馈,这个渠道被各级官员所控制。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们封锁、过滤信息,皇帝对其统治对象的实际情况十分隔膜,皇帝常常处于各级官员制造的幻觉之中。粉饰出来的太平假象是朝野皆知的,但谁也没有勇气揭穿。道光皇帝一手提拔的政治明星李星沅就说:“官场无实在话。”
大凡在官场上“混”过的人,都深谙上司脸色的厉害。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要每天多看看上司的脸色,而且要看准上司的脸色,因为他有时候伪装得不让人看出他的喜形于色。在中国官场上“混”得久了多少可以悟出一点“为官之道”。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服从(甚至干脆说是“屈从”或“臣服”)领导,那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谁欲混迹官场,谁想青云直上,谁就得象奴仆一样地任意受领导的摆布、嘲弄、吆喝。在领导面前绝对不要逞能,事事要按照他的指令去把折不扣地办好。
当领导的应该是帅才,而不是将才。使用好下级就是帅才。自己再能干,不会用人就最多只是个将才,而不是帅才。
在工作中,一步一请示,样样都请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领导在领导的位置上,不论行政还是业务他都得是权威,一定要顺着他的思路,也就是领导的思路。他这个思路的正确性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的期权威。只要是领导的决策,下级只能照办和服从。有的领导处于“偏要领导你这个内行”的心态,不是从工作出发,而是以领导的权威为重。
干部的升迁与调动,一把手说了算,这无疑是官场盛行的一条“规矩”,这条“规矩”是对民主集中制和法律法规的无视。
领导为了通过下属对其的考评,采取“我管你时放你一马”,以便“考评时你投我一票”。这样,领导的考评基本上每年都可以是“称职”的,而这最终可能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旦形成“利益共同体”,考评就失去了意义。这种考评机制和“官官相护”的官场“规则”没有什么两样。
现在的官员,都说是组织上栽培出来的,其实组织上并没有栽培过谁,几乎都是他们自己拳打脚踢才如愿的。
社会是个大舞台,但这个大舞台却没有给聪明人提供多少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园地。所以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聪明人永远不会得志,这是弱者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上级绝不会喜欢比自己高明的下级;交朋友都喜欢老实人,同事中凡聪明的人都要被人提防。经过挫折和失败,人们吃一堑长一智,便产生了一种畸形的聪明,这种畸形的聪明便是“假装不聪明”,这“假装不聪明”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要把握住分寸,既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又不要真的什么都懂。如果全社会都是聪明人,何来伟大、英明、天才和卓越呢?
喜欢强者的社会,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强;喜欢弱者的社会,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弱。
愚蠢的人只顾展示自己的才华,聪明的人则是千方百计让领导展示才华。
官场守则第一条:切忌独立思考。
在官场上,最忌那些有思想的人,他们有理性思维,有分析能力,有违令勇气,“头上长角,身上长刺”,不宜谋官。被领导者就是一个不能发表自己思想观点的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别在官场上混。哪位领导敢说:我就是喜欢听批评意见;哪位领导敢说:我就是要提拔那些敢于谏言者。你敢于批评领导,就说你目无领导;你善于思辩,就说你只重视理论不务实际;你办事不按照领导的思路,就说你骄傲自满,另搞一套。你应该善于从领导的话语中总结出“一个中心、两个突出、三个加强”之类的讲话精髓,强调下面要深刻领会。
有的领导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宁愿毁掉一个年轻人的政治生命。
距离是维持威信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
锋芒太露,容易受伤的是自己。人一走上官场,心态都会变得很复杂,你要在官场这条路上走,你就一定失去你的独立人格,适应官场的游戏规则。
领导没给予什么指导性的意见,没划框,实际上是为自己收拾残局预留退路。
成绩与错误是孪生子,越想干出成绩,也就越存在犯错误的机会。
上苍对人是公平的,有所得必定有所失,有所为必定有所不能为。想当官或者当了官,话不能畅所欲言,人性的欲望就得老老实实克制;否则,越界了,就得提心吊胆过日子。
在一个人的升迁上,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比工作实绩更重要。人有七情六欲,因此对人的评价永远也摆脱不了感情的因素,谁也不会启用一个锋芒毕露又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人。
人们常常说,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的社会,不是人治。话都这样说,但实际上行不通,有时候领导的意志就是法律,或者说,比法律还要法律。
错案与冤案性质完全不同。错案是工作失误,冤案是主观故意。制造冤案者会受到党纪国法追究,因此,参与者为了不受追究责任,必定对调查设置障碍。而且,错案只要认定了指控不存在就成功;而冤案却要追究制造冤案的动机目的,要涉及对制造者的责任认定,难度大得多。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一条官场上不成文但都心照不宣的规则。
在领导面前偶尔发几句牢骚,只要掌握好分寸,会缩短与领导之间的距离。
聪明人经常用装傻来避免尴尬。
向领导表功是最愚蠢的方式,该知道的事,领导总会知道。
细节产生区别,细节表明亲疏。不管多么公正的领导,都无法对部下没有亲疏,亲疏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相处时能否随意,说话能否随便。
局外人一定要学会理解局中人,到基层调查了解情况时,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一定要学会设身处地多想想。
给人以信心的人,自己并不一定有信心。在困境面前,作为领导者,即使自己尚未找到脱困之路,即使对能否脱困毫无把握,也得表现出十足的信心,让追随者们信心十足地去努力。只有这样才可能找到脱困之路。
领导者坚定的信心可以影响部下的情绪,忠诚而又有战斗力的部下,也能坚定领导者的信心。没有一支忠诚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不管多么高明的领导者都将变成孤家寡人,一筹莫展。
越在关键的时刻,越在困难的时候,领导者绝不能在下属面前惊慌失错。领导者的镇定就是下属的信心。
任何反常都必定有内在的特殊原因,这是一般规律。
作为一个领导,不管才智多高,只要被个人情绪控制,他的决策就会走向迷途。自己希望仕途坦荡,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想成就大业,必定有所失,什么都想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什么都失去。
有些是非是无法分清的,越想分清,不但越分不清,甚至还会加深矛盾。
社会是以成败论英雄,官场则以职务高低看价值。
得罪了记仇的人,实际上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在许多领导眼中,浪漫就等于轻浮,温情则是不成熟。
一个好的领导,对忠诚于自己并努力工作的部下的家庭问题,应该主动帮助解决。
要做一个英明而富有远见卓识、善于用人、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领导。
在一个拿原则做交易,为自己谋私利的环境中,原则是必须受排斥的东西;原因就在于它阻碍着一些人的升官发财的道路。
有才干有事业心的人,人生最幸运的就是碰到好领导。如果遇不到一个好领导,就会平平庸庸地过去。
中国政治生活中有树立典型和全力扶持典型、保护典型的特点。树立典型是使自己更出名的捷径。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证明,首先发现全国性典型的地方领导的前途往往与典型在全国的知名度成正比,是一荣俱荣的关系。
千万不能因小失大,万事得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这是一条官场经验。
与领导的朋友太近了,会使领导觉得不安全。
没有野心就不会产生威胁,实干则能出成绩,出了成绩首先是领导的功劳。
涉及领导隐私问题,不议论、不关心、更不能参与。
自信心极强,靠才干和努力工作赢得领导信任和重用的人,说明他人格上的不可轻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关键在于一个养字,核心在于一个用字,养出了忠心才能用得顺手。
一个不能保护部下的领导,部下必定离心离德。
出主意就是要学会统揽全局,凡事从大局上、从政治上考虑;用干部就是知人善任,用其所长。谁都不是全才,有一批各有所长的人才,领导就轻松多了。
在官场上,上面没有人为你说话,没有人罩着你,你不但会一事无成,甚至还会职位不保。
中国的官场,仅仅靠聪明才干是不够的,没有人提携,没有人赏识,不管你多有才,也只能象老牛拉破车慢慢来。
官场上的一般规律,对前途看好的人,下级往往都惟恐巴结不上。
在自以为是的官僚面前越谦卑越能赢得好感。因为越是从最基层上来的官僚,越在乎尊严;他们在艰难的上升过程中,人格受到过许许多多的挫伤,位高权重后,自觉不自觉地都存在一种补偿心理。
官场上有很多禁忌,对一些敏感的问题不能表现出过分的兴趣。
能少让一个人知道的事情,就尽量少让一个人知道。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来接近领导,恭维领导。通过接近和恭维,达到表现自己,宣传自己的目的。这是我们党内政治生活中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但现在已经由不正常变成了正常,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认同性和功利性。这种上下级关系就象一根无形的链条,将下面与上面,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地连接了起来。
干部问题说到底就是级别问题,级别问题说到底就是待遇问题,待遇问题对于会议接待来说就是接待问题。
上级对下级的不满,尤其是对上级特别关心和在意的问题所表示出的不满,下级是非常危险的,你必须对他的不满意立即引起重视,而且采取立竿见影的措施使他迅速感到满意。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较,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滞后,而且力度、广度、深度都跟经济体制改革无法相比。经济体制已经逐步走入法制,而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人治依然大于、高于、超于法制。正是因为这样,下级领导的乌纱帽,并不是真正掌握在群众手里,还是控制在上级领导的手里,特别是分管领导的手里。
干部好不好,本来应该是群众说了算,可是关键时刻还是领导说了算,尤其是一把手说了算。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那些火烧的就是原来领导工作的思路和决定的事情,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人问题。如果新的不把旧的否定掉、消灭掉,那又怎么能体现出新的呢?老的毕竟是老的,新的毕竟是新的。过去官场上老的比新的厉害,现在正好反过来,是新的比老的更厉害。这是个不争的官场游戏规则。
“我是在上级的领导下努力工作。”这绝对不是什么套话,这既是组织原则,也是臣服的特定程式。
用能人才能打开工作局面,才能有政绩,才能有立足之本,才能有更多的提升机会。多年的经验证明,在人情化泛滥的社会里,当领导的手下不能没有几个人,尤其不能没有能人,没有几个得力干将,就撑不起一方天地。
作为上级想交结下属还是比较容易的,一是多多表示关爱,工作中多提携,多保护;二是利用自己的心腹去结交,拉他们进入圈子;三是礼贤下士,讲义气。心有所属的下属多了,工作就好干了,对自己的贡献也就多了。而且这些人熟悉官场游戏规则,危险比较小。
领导班子的调整是最敏感的问题,仕途升迁是官场的首要大事,为官者成败荣辱全系于此。干部问题不但关系事业成败,而且可以影响一地民风。现在的干部管理制度还是上级任命制,基本程序是:领导提名、组织考核、集体研究决定。这几年的变化无非是在组织考核过程中增加了一项群众评议和公示的内容。选拔、调整干部的关键是领导提名,没有领导提名,无论你如何优秀也不可能被提拔任用。提名前的私下沟通又是关键的关键,其他程序只是必要的形式而已。既然提名前的私下沟通是关键,以人划线和任人唯亲就不可避免。在法治还不健全的条件下,人治的手段必不可少,在这个问题上清高不得,迂腐不得。
派系和派别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能根本杜绝的。
在大的原则下,具体问题必须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只要不超出一定的限度就行。在当前人治为主的环境下,任人唯亲是不可避免的,党政机关中实际存在着有形和无形的派别派系。自古以来政权内部的政治斗争就从未停止过,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干部队伍,就不可能很好地驾驭局面。在干部的任用上幼稚不得,迂腐不得。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二者不可偏废。当然也要照顾到上级领导和班子成员的关系,通过协调关系形成比较统一和谐的整体。
中国古代高官的仪仗和身边人的毕恭毕敬,除了为了表现等级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权威。如果身边人和你没大没小,你就会因此失去下属的尊重。威威皇权,由近及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西方人爱说“享受人生”,中国人把这四个字倒过来说,叫“人生享受”。享受人生是一种精神,人生享受是一种物欲。
现在是人情化的社会,各种关系纵横交错,不会处理关系就干不好工作。幼稚必然导致失败。现实和理想必须相结合。人情化是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仕林軼語(二)
 
 ......


仕林軼語(三)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批评领导,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
干部被分为两种:“会干的”和“不会干的”,有的只能得到群众的好评,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要得到领导的赏识才能获得更多提拔升迁的机会。会干就是要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干的一定要干,而且一定要不惧怕任何困难,敢于排除任何阻力,一干到底,干出成效。领导想干的、领导喜欢的、能给领导脸上增光添彩的,都在该干之列。
“会干”的不但干出了政绩,干出了名声,干出了领导的赏识,更干出了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结果。
干工作有“会干的”和“不会干的”之分。从历史上看,包拯和海瑞都是清官,但为什么只有海瑞被罢官,而包拯却没有被罢官呢?这就是“会干的”和“不会干的”的区别。包拯的过人之处就在这里,他善于理解领导(皇帝)的意图,知道哪儿该动真格的,哪儿该做做样子。其实,造成两人命运不同的关键是,一个只是对下,而另一个是不仅对下还有对上。对下,皇帝可以容忍;对上,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皇帝,让他老人家不舒服,他会让你舒服吗?正所谓“谁要是影响我一阵子,我就要影响他一辈子”。
不管领导喜不喜欢的“蛮干”,不考虑出不出政绩的“瞎干”,捞不着任何好处的“白干”等等,都属于“不会干”的行列。
现在一级级领导都喜欢任用开拓型的干部;所谓开拓型,无非就是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
什么是人才,用人才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功高盖主对于从政的人来说,是犯了大忌。
你的能耐再大,不能在战略上大过上级,同时也不能在操作上大过下级。
在中国官场,官在你上,那么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品德也好、威望也好,便都在你上,甚至实际年龄比你小,也可以做你的长辈。为什么小官见了大官用装孙子,就是这个原因。
一个人当领导跟当群众是不一样的。当群众时,你有毛病别人看着,要说,要议论,就容易传出来,慢慢对你的印象就坏了;可一旦当了领导就不一样了,你高高在上,部下跟你也不是天天在一起,你的毛病在同志们面前就容易隐蔽;即使他们发现你有什么毛病,也是能够容忍的,是可以视而不见的,在一个片面讲究行为修养的社会里,谁也不会说出来,谁也不会在领导面前找事。更有趣的是,有些毛病,当群众时是毛病,一当领导就成了个性。你的毛病突出了,你就有鲜明个性了。
有些时候,领导的特点就是不讲道理——因为你要讲的道理他都懂,他只有用不讲道理来对付你的道理。
文才再好,也要让秘书代笔;车技再好,也要司机开车;口才再不好,也要亲自讲话。
对于领导的隐私,作为下属最忌讳知道这类事情。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的组织中,知道机密过多的人,往往都会被除掉,没几个有好下场。
跟顶头上司顶撞是没有好处的。
官场守则第一条:切忌独立思考.
在官场的潜规则里有一条:永远比领导慢一步。
县官不如现管。这是一条官场定律。大家都心如明镜一般地知道:违背直接上级指令的代价远远大于违反最高层机关命令的代价。因为在自上而下、层层授权的压力型权力体制内部,官员荣辱成败的最大决定权往往操纵在近在咫尺的直接上级手中,而远在天边的“中央”却常常鞭长莫及。中央政府单枪匹马对付千千万万个官员,指令层层下达、效力层层递减,最终注定是力所不及;就是处罚,也未必会准确无误地落到自己头上;而地方命令的杀伤力则大得多。
下级对领导的指示要始终做到不怀疑、不论证,坚决照办不走样。
一个当惯了领导的人,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别人在他面前坦露心迹。如今这个时代,一个先前的老领导, 在旧部下面前是不会有多少好口碑的。而且一个新的一把手,也不愿意经常听到部下们对旧领导的掂念。从古至今,官场上对此都讳莫如深。一个人如果还想在官场上飞黄腾达,不避讳这些,显然是要吃亏的。
屁股决定脑袋。处于不同职位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绝对是不同的。(这也符合存在决定意识的说法)
对手之间保持沉默永远是上上策。
小人物因为太小,有个什么错误就显眼了,所以小人物不能有小错;大人物因为太大,一般的错误在他们身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人物不怕错,纵然有错误只能是伟大的错误。小人物的全部生命意义就是居家过日子,用句粗话讲就是上为嘴巴下为鸡巴,所以鸡巴错误就是大错误要治流氓罪;而大人物的生命意义是治国安帮,他们玩玩女人只是鸡巴大个错误。西方人说,政治家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做爱。
官场中人发表意见,口头禅总是“个人看法”。不同人说“个人看法”,意思大不一样。通常下级在上级面前是谦虚的意思;上级在下级面前说个人看法,看上去也是谦虚的意思,其实是强调个人权威了。
官场上虽然也有集体讨论,但并不是认真的论证,而往往是谁的权力大服从谁,讨论不过是一种形式,一个过场而已。
官场生态环境中不愿意得罪人的盲从心理和社会公众意识中蚀财免灾的习惯性心理,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目前法治不健全和体制不顺的政坛上,盛行着谁的官大谁说了算。由此衍生出领导的观念可以左右一切,领导的需要即为合理的怪胎。
做官的人,总是不随便接受别人的劝告。尤其是同级官员的劝告。总接受别人的明示、暗示,会被认为是一种没有能力的表现。
党委的干部部门,不象政府的人事部门、企业的劳资部门,它管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处级以上的干部。
领导的才能主要体现在用人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和知人善任的说法。
往往是领导无意识说出的话更能代表领导的意图。
领导的关键是出点子、提要求、用干部、验成果。用官场上的话说,就是研究发展思路,调动干部积极性。再好的思路,没有人在下面给你具体抓落实,一切等于空喜欢。
党委的权力就是拨弄干部,全凭这一手笼络人心,如果不是频繁地调整干部,又有谁会靠近你。
官场上的领导,重要的不是凡事都亲历亲为,具体实施;而是要按照工作程序,把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以造成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局面。至于领导艺术,无非就是拉帮结伙,笼络人心的艺术;至于工作能力,各人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制胜的法宝,用不着锋芒毕露。
小心谨慎做人,大刀阔斧做事。
一个领导的意志会被别人左右吗?领导定下来的事情会坚持到底的;哪怕是错了,他都会坚持。
当领导既要政绩,又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你不能有个性,共性永远大于个性,否则你就难以立足。
在官场上,同一个人至少会有两个以上的脸谱,以应付不同场合的人。
人们常说,人有多种面孔,实际上指得是思想上的多样性。
在官场上,要有魄力:一是刚性的果断;二是柔性的果断;三是面临矛盾的果断。
当官就要做到三不倒:一是“夸不倒”、二是“难不倒”、三是“吓不倒”。
官场上讲就的是启承转合,领导的水平和艺术全在于处世要轻重照应,跌宕有致。越深的人,越轻易不让人看出其中的半点玄机。
官场毕竟不同于商场,所有的目的只能藏在做法和笑容之间,那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层次的交往,什么都没有发生又什么都做了,一只酒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什么都在里面了。再往后的交往则是谁都有数了,那是可投桃报李铭记一生的,谁忘了这些谁就违反了游戏规则,那就成了这个人道德上的缺陷,如同女人没了贞洁。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尤其越是掌握决定权的人,越要学会妥协,最后力争达到利益均沾,彼此平衡;吃独食的人,贪心过重的人,是不适合从事政治这门特殊艺术的;一些昙花一现的政治明星,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过于贪婪,没有学会妥协的艺术。
在官场混,首先要练就一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
现实的政治必须讲妥协,讲平衡,不论叫艺术还是叫权术,叫策略还是叫手段,往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一些道义原则。所以,古往今来,一些清高之士视政治为肮脏的勾当。一些政治理论家、政客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中国的干部太多,密密麻麻一大片。你不去接近上级,就不可能进入他们的视线,他们就看不到你。不管你怎么努力,怎么廉洁,怎么出色,都有可能被埋没。因此,在一定的阶段前,你必须得去接近领导。当然,这个接近不是让你去做“交易”,去做“买卖”;而是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存在,你的优秀,特别是你的忠诚,要让他们感到,你是“他”的人,或者是“他们”的人。谁掌权都喜欢用“自己的人”。在一点,古今中外,不管是打着什么旗号的,几乎无一例外。但是,官当到了一定的层次,一定的级别,你又不能再去瞎找人了,也不必去瞎找人了。这时,你已经从水下浮到水面上来了;你已经进入他们的视线了。而到了这个层次,只要你不犯太大的错误,怎么进一步使用你、要不要进一步使用你,基本上跟你的个人工作表现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主要是根据“需要”。而在上层,“需要”这件事情,实际上是非常复杂、非常微妙、非常敏感,有时也是有的“说不清”、“摸不透”的事情。
政治上的红眼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造谣生事,胡乱告状,颠倒是非,妄图乱中取胜。
会算政治正的人是这样算帐的:做一次不光彩的事情,就是为了以后长久的光彩。
在政界,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定位了,只有把自己的位置定准了,也就是说随时楚自己的立足点,才能知道自己该朝哪儿走,怎么走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才是最近的捷径。
中国政界是一座金字塔,只能上不能下,越朝上走,竞争也越激烈,爬起来也越艰难。
领导在一起的时候,有几件事情是不能谈论的:一是女人;二是对上级领导的评价;三是干部任命。
官场人物的接待方式基本上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什么级别的领导来了就由同级别的领导陪同。这也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政治潜规则。
官场上介绍官员时,有一些不成文却被大家自觉遵守的规矩。官员身上最值钱的也最被别人和本人看重的无非就是身份。身份不同,分量和地位也就不一样。
重要领导和一般领导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度字:速度、态度、风度。速度慢的是重要领导,快的是一般领导;态度冷的是重要领导,热的是一般领导;风度大方的是重要领导,委琐的是一般领导。
正职一般不到副职的办公室去,这也是官场一种人人明白,人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越是层次高的人物相互之间越是有戒备心理,表面上都是言不由衷而又习惯成自然的笑脸。官场的恶斗往往在背后,这就造成了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权谋之术,正面的说法叫政治手腕、政治艺术。因此,官场上久而久之养成一个心照不宣的习惯,同一层面的官员彼此不串门。这恐怕主要还是避免拉帮结派的嫌疑。
政治与权威的荣誉是要大家分享的,这也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和政治作风。
一个领导最可悲的有两点:一是贪污受贿,那是人格的丧失;二是说话没人听,那是权威的丧失。真正想在官场上混得人模人样,在社会上能挺直腰干走路,那就只有一条: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一般说来,单位的重大方案出台,一把手是要提前与副职或者其他领导商量沟通的,先把思路理顺才能上会研究。否则出现众人反对,一把手就下不了台。这也是游戏规则。
官场上的放长线钓大鱼,是指前期的感情投资,为以后奠定基础。
所谓领导工作,实际上许多时候是做人的工作。领导班子团结了,凝聚力就是生产力。如果领导班子四分五裂,人心背离,精力都用在勾心斗角的个人教量中,哪还有心思搞活工作。
官场中的悲剧人物,大多下场不光彩,无一不与他们的亲信和心腹有关系。一旦有了心腹,就会有心腹之患,一旦有了亲信,就会有亲信之祸。所以,千万不要做别人的心腹,也不要培养自己的亲信。

【心得】:偶然间发现了此篇文章,仔细看了看,只能说“淋漓尽致”!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