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李会超
郑州市金石耐材有限公司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
2013-02-26 |
最后更新时间: |
2015-03-27 |
日志总数: |
175 |
总点击量: |
434857 |
日 志
影响引气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作者:
分类:综合发展研究
浏览:1964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13-12-15 15:23:58
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效果如何,不仅与混凝土的含气量有关,还与所引入气泡的大小、结构等因素有关。就引气剂的引气效果来讲,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引气剂的掺量、水泥品种和用量、掺合料品种和掺量、集料、搅拌方式和时间、停放时间、环境温度、振捣方法和振捣时间等。下面具体分析。
1)引气剂掺量
在推荐掺量范围内,混凝土的含气量随引气剂的掺量增加而增大。对于某种混凝土来说,要引入一定量的气泡,还应考虑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等其它因素,最好通过实验确定其最佳掺量。
2)水泥品种和用量
掺引气剂混凝土的含气量与水泥品种及用量有关。试验表明,引气剂掺量相同时,硅酸盐水泥所配制混凝土的含气量高于用火山灰水泥或粉煤灰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而低于用矿渣水泥所配制混凝土的含气量。这是因为火山灰、粉煤灰对引气剂的吸附作用很强,而矿渣粉颗粒对引气剂的吸附作用较弱。
在引气剂掺量相同时,随着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增加,含气量减小。
所以,对于粉煤灰水泥和火山灰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如果要达到相同的引气量,掺加的引气剂要高于硅酸盐水泥,而矿渣水泥混凝土的引气剂掺量应低一些。
3)掺合料品种和用量
掺合料品种和用量对引气剂的引气效果也很大影响。粉煤灰、沸石粉和硅灰,由于对引气剂的吸附作用较强,替代部分水泥后,将减小引气剂的引气效果,且随着替代量的增大,混凝土含气量减小。所以对掺加这几种掺合料的混凝土,应适当增加引气剂的掺量。实验表明,要引入相同量的空气,对于掺硅灰的混凝土,其引气剂掺量要比纯水泥混凝土增加25%-75%。
4)集料
在混凝土配合比和引气剂掺量相同时,粗集料最大粒径增大,混凝土的含气量趋于减小;卵石混凝土的含气量一般大于碎石混凝土。
对于细集料,当其中0.16-0.63mm粒径范围的砂所占比例增大时,引气剂的引气效果增强;小于0.16mm或大于0.63mm的砂的比例增加时,混凝土的含气量减小。
当需要引入相同空气时,采用人工砂作为细集料所配制混凝土的引气剂掺量通常要比天然砂混凝土高出一倍多。
在混凝土集灰比、水灰比都相同的情况下,掺加引气剂的引气效果随着砂率的提高而增大。
5)搅拌方式和搅拌时间
搅拌方式、搅拌机的种类、搅拌的混凝土量和搅拌速率等均会对混凝土的含气量产生影响。
实验发现,采用人工拌合,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比机械搅拌的小得多;搅拌量为搅拌机额定量的40%增大到100%时,混凝土的引气量从4%增加到8%;
搅拌混凝土时的投料顺序对混凝土的引气量也有影响。
混凝土的含气量随着搅拌时间的过于延长而减小,也即掺加引气剂的混凝土有一个最佳的搅拌时间范围。掺加松香热聚物引气剂的混凝土,在搅拌时间小于12min时,含气量随搅拌时间而增加,但是超过12min后,含气量有所减小。
6)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环境温度不仅影响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而且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混凝土拌合物温度每增大10oC,混凝土的含气量约减小20%。
7)混凝土拌合物的停放时间
混凝土拌合物制备后,若长时间运输和停放,将导致含气量减小。但是掺加不同种类引气剂的混凝土,其含气量随时间减小的程度是不同的,也即含气量经时损失率不同。
8)振捣方法和振捣时间
混凝土在振捣密实过程中,含气量会降低。
采用人工振捣的混凝土,其含气量的损失比采用机械振捣的小,采用高频振捣方式,则含气量损失更显著。通过对采用震动台进行振动密实的混凝土的研究发现,振捣时间越长,含气量损失越严重;振动时间在50s以内,混凝土的含气量损失较大,以后的变化则小一些。
因此,对于要求具有较高抗冻融性的引气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尤其不能采用高频机械振捣。当然,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浇注振捣后的含气量,经过试验,可以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通过提高引气剂的掺量来增大混凝土初始含气量,以弥补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含气量损失。
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受到泵压作用,含气量也将有所损失,应引起重视。不过含气量的损失率与引气剂种类有关。
|
版权所有 © 2007~2016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 京ICP备10036465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网站电话(Tel):86-10-58884543 手机网址:wap.casted.org.cn
网站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今天访问518次 总访问69406388次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All right reserved 200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