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田闯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415

个人档案

田闯
中国科学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10-23
最后更新时间: 2009-02-14
日志总数: 12
总点击量: 105708

 

 

日  志

科学合理性简述

作者:   分类:综合发展研究   Tags:《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1期   浏览:3565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08-12-09 22:44:38

(此文发表于《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1期)

科学合理性简述

王紫琳,田闯

(郑州大学 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本文简述了科学合理性问题的提出,对科学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科学合理性的两难困境及其解决方向。

关键词:科学合理性;简述

 

 

一、    科学合理性的提出

科学外部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胡塞尔、海德格尔从科学主义对人类精神的危害角度,在当代人类科学实践及其结果不断异化的情况下最先提出了“科学合理性何在”的哲学反思,科技进步使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膨胀,但同时人控制人的社会体系也在恶性膨胀。

对于科学合理性纽拉特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科学家就像水手,他们必须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修理他们的航船。他们没有码头可以停靠。在修理过程中,船上的每一块板材都是可以抛弃的,但不能同时抛弃所有的板材。”1皮尔士也说过:“科学并不是建立在事实的岩基之上的。它走在沼泽上。我们只能说,这块土地现在还结实,我们要停在这里直到它开始动摇。”2纽拉特的水手比喻和皮尔士的长征比喻形象地揭示了科学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必要张力——科学合理性,科学合理性是一个认识纲领、一个研究纲领,还是一个实践纲领。这一纲领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二、    科学合理性的分析

合理性调节着理性与非理性的均衡。德国哲学家施奈德巴赫指出:由于理性的非神秘化的历史结果,“理性并不是宇宙或历史的本质或基本规律,同样也不是人的灵魂的本质或基本规律。这样就剩下了一个可能:理性是人的理智地存在的能力,所以,说理智(或明智)比说理性要好一些,而人们更喜欢讲的是合理性 他还指出“哲学在其形而上学和黑格尔以后的潮流中,正在朝向一种合理性理论的汇集点奔去”。3

周超、朱志方指出,如果把理性看成是对思想或行动的评价,那么,在思想或行动的目的确定之后,合理性就在于以最有效的手段达到所追求的目的。傅利在考察了合理性问题的复杂性之后说:合理性本质上是有目标取向的,因此,关于个人的行动或信念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的断定归根到底是关于那个人取得他的目的的有效程度的断定。”4

英国哲学家乔纳森科恩认为,全神贯注于对合理性问题的理性讨论把整个分析哲学统一了起来。劳丹在《进步及其问题》中指出:“20世纪哲学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合理性问题”。劳丹认为科学合理性存在于理论、方法、目的所构成的网络结构中,他批判了正统的理性主义者试图把合理性标准从逻辑上绝对化、形式化的预设主义观点。

 李建华认为,在传统哲学和科学哲学发展的初期,人们认为科学是理性的事业,科学的知识、理论和科学的活动都必定是按照理性来形成、进行和发展的,这是一种不必讨论的前提。但是历史主义的出现特别是费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义的出现使原来人们认为是无可争议的科学理性成了有争论的问题,原来被人们预设为不会改变的元科学领域,正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哲学的讨论在逐渐地变化。夏佩尔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以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都有一种关于知识或科学理性的先入为主的预设,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具体的科学知识在增长,而且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或科学的理性或合理性也在发生着变化,那种科学合理性不变的预设主义的观念被破坏了。夏佩尔运用理由和“信息域的概念来说明合理性的持续存在和不断演变,既批判了预设主义的绝对不变的合理性观念,又批判了相对主义的科学无合理性可言的错误观念。5

普特南的科学合理性标准,指的是科学家的形而上学的信念,在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论准则和对科学理论进行评价的标准。罗蒂提出了认识论的合理性:要成为完全的人,要做我们该做的事,我们必须能发现与他人的一致性,建构一种认识论要寻求同他人共同的最大限度说明;但是在解释学的合理性中,他又指出要抛弃认识论合理性所宣称的这种共同根基。后来,罗蒂又提出了文化意义上的合理性:适应性、人类专有性、宽容性。

 

三、    科学合理性的困境

不同学派的科学合理性模式,几乎都有这样的困境:如果一种科学哲学充分地说明了科学合理性,那么它在追溯科学史或理解科学史时成了辉格式解释;如果一门科学哲学成功地追溯或理解了科学史,则这种科学哲学对科学合理性理论的建构是不完整的。6这种二难困境成为当今科学哲学面对的根本挑战。

科学合理性的问题,既指向手段与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又指向目标本身;既存在着手段与目标之间的合理性问题,也存在着标准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原则与波普尔的证伪原则忽视了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劳丹的“网状模型”和夏佩尔的“信息域”作为一个封闭系统也拒斥了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

科学合理性问题的最终解决只能诉诸于人类实践活动。人类实践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科学的合理性标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依赖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又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人们的认识水平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合理性只能从事物的辩证过程中去理解。合理性标准并非先验的,合理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由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变化的不间断性,也由于人的认识能力存在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矛盾,认识的合规律性就表现为一个过程。不同主体的目的和需要千差万别、千变万化,这就决定了合理性的偶然性;而相对真理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也决定了合理性标准包含有必然性。因此,科学合理性的具体规定既是由一定的文化与社会存在所决定,又是有理性的人类按照客观规律采取行动的反映。7

 

 

参考文献



1O.Neurath: Protocol sentences(1932,in A.J.Ayer(ed.) Logical Positivism, New York: Free Press,1959. 转引自:周超,朱志方.逻辑历史与社会:科学合理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

2Collected Papers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1-1935,vol.5, p.589. 转引自:周超,朱志方.逻辑历史与社会:科学合理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

3施奈德巴赫.作为合理性之理论的哲学[A].德国哲学(第七辑)[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71.

4周超,朱志方.逻辑历史与社会:科学合理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

5李建华.科学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305306.

6王善博.追求科学精神[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6,206.

7柳海涛.科学合理性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