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范拓源的博客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20

个人档案

范拓源
北京科技大学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11-14
最后更新时间: 2011-09-20
日志总数: 21
总点击量: 111177

 

 

日  志

鼓励设备组装与本土替换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   分类:综合发展研究     浏览:2900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09-02-16 14:09:29

 

鼓励设备组装与本土替换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范拓源
二战后日本外汇极度短缺,因此日本政府制定了限制引进的政策,引进零部件能解决问题的就不引进单机,引进单机能解决问题的就不引进成套设备,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重于对设备的引进。日本技术引入的主体虽然是企业,但为了通过政府的严格审批,也只好主动遵循政府限制引进政策。同时政府大量搜集国外技术情报,为企业提供最新科技信息,并以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国产作为技术引入的审批标准。因此,战后贯穿日本技术引入的始终是一种以我为主的思想,因而引进技术的利用率也非常高。事后证明,当时为解决外汇短缺的限制引进政策不仅缓解了外汇困难,更重要的是通过设备拼装和软件技术引进,大大提高了日本所有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韩国在技术引入中坚持不引进成套设备,只引进核心零部件,其余部件大部分从国内购买或者自己制造,其他少数核心部件才能从国外引进。这种部分引进策略一方面是为了绕开专利保护和贸易壁垒,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设备组装与匹配,可以锻炼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操作能力、本土化能力和技术改进能力(Amsden,Alice H,1989)[52]。韩国手机企业坚持不引进成套设备,而坚持大部分设备国产化,最终在CDMA系统获得了全面成功(K.Lim,1997)。
而我国却相反,企业普遍热衷于引进成套的先进设备。虽然通过引进成套设备,生产水平一下提升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很多技术掌握不了,技术创新能力也不可能得到较大提高。随着时间的流逝,引进技术逐渐会落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国大量重复引进了成套设备,但却缺少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和创造性改进,也就没有及时从仿制阶段过渡到创造性模仿阶段。
成套设备引进具有很多弊端,一是不能很好的符合企业自身非对称资源、能力,甚至无法开工。有的勉强开工,但因为原材料质地较差只好依赖进口,成本太高。这导致了大量设备开工不足和闲置浪费;二是没有自己组装生产线,对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技术没有掌握,一旦出现故障,只能等待国外技术人员来维修,受制于人;三是没有进行技术学习的机会,很难提高技术能力,也形不成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