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科教频道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1121

个人档案

鲍荣龙
江苏省镇江市官塘桥街道办事处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9-04-23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4-03
日志总数: 18
总点击量: 97974

 

 

日  志

生态农业发展与构建小康社会

作者:   分类:农村与区域科技研究     浏览:3016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09-05-10 08:39:23

 

摘要:阐述了生态农业的概念、科学内涵及其特点,介绍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生态农业的基本框架、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依据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及产业化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展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明确指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加速构建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速构建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农业;小康社会;循环经济;产业化;持续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业增产不增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劳动生产力低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大等问题日趋暴露。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农业如何更上一层楼,“三农”如何走出困境?农业科学家和农业生态学家提出,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构建中国式的农业生态系统。本文就如何将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小康社会,作一些探讨。
1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综合国内学者的阐述,我国生态农业的定义为“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1.1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2 生态农业的特点
1.2.1 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1.2.2 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1.2.3 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1.2.4 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2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从1994年以来,农业部等七部委局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2个,覆盖了全国30个省区市及4个计划单列市。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一是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8.4%,、7.2%和6.8%,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2.2,0.6和1.5个百分点。二是促进了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3.4%,土壤沙化治理率达到60.5%;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7个百分点;秸秆还田率达到49%,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省柴节煤灶推广率达到72%,节省了能源,保护了植被;废气净化率达到73.4%;废水净化率达到57.4%;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31.9%等。三是发挥了相当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省也开展了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到2002年底,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已经超过400个,其中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已达300个。农业部组织全国各地深入总结了生态农业建设十大典型技术模式,目前,推广示范面积已达到1亿多亩,生态农业建设正在健康稳步发展,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3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上可以建立如下三个层次的结构体系:生态农业产出无公害食品,进一步提高后产出绿色食品(A级),再提高后产出有机食品。但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均可直接开发。
    要求生态农业的产出达到无公害食品的要求,不仅有利于提高生态农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而且使得无公害食品生产规模化、消费大众化,其生产过程与环境控制和产品质量要求可以相对较低,旨在全面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提高一般农产品质量,其产品主要是大宗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可生产以国内市场为主的绿色食品(A级),以优质农产品基础上的生产为主,重点面向国内中高档消费者,同时力求达到发达国家一般食品的安全标准。最后,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生产管理标准,在生态环境和生产过程控制良好的地区,有选择地生产有机食品。
    虽然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起步阶段并未纳入国际有机食品生产、管理与贸易体系,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中国特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客观而公正地说,我国绿色食品体系和发展过程的确具有其独到之处和创新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同业人士的承认,但是,问题在于绿色食品要走向世界,全面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符合已经基本形成的国际上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市场运行的标准和规则,同时在国内也要与已有的有机食品生产、管理统-起来
4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问题
坚持农业产业化走绿色有机生产之路。按照循环经济,即生态经济的要求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就是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对立而存在的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废弃物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生态农业产业化就必须充分注意到农业当前与未来的发展一定要友好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植物共荣,而不能与环境发生冲突。
4.1      应用生态学原理对农业生产实行管理。
以以色列为例,他们对农药污染、农产品残毒、肥料污染、农业废物处理和耕作方法实行生态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色列对95%左右的农作物实施化学控制,每公顷灌溉地限制使用农药40公斤左右;禁止在水源附近空撒任何生物和化学物质,禁止以任何方式在水源中洗刷盛放农药的器械;由卫生部粮食组织对销往国内市场的农产品负责农药残毒检测;由环境部负责在产地对准备销往国内市场的蔬菜和水果抽样进行农药残毒检测;由卫生部对送检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的农产品主要有草莓、莴苣、胡萝卜、薄荷、菠菜、香菜、蒜、洋葱、菠菜等。如发现某种农药残毒超标,则视不同情况采取警告、通报批评、没收或销毁产品等处罚措施。农业管理部门采取教育农民减少肥料用量,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和使用长效肥料等措施来确保肥料中的硝酸盐最低限度地排入到土壤中和最大限度地被作物吸收利用,以减少和避免肥料的污染。农业废物主要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尿、动物尸体及庭院废物。以色列每年生产的农业废物仅畜禽排泄物和动物尸体就有10万吨左右,他们对农业废物的处理方法是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经发酵后作有机肥料使用。推广应用持续农业、生态农业和害虫综合防治等先进的耕作管理方法,例如采用缓效肥料,对土壤和水源的检测及对害虫的生物防治等,从而使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危害逐渐减小。
4.2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就本省而言,要紧密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大力推进,并将它作为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举措。就本市而言,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丘陵山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抓好规模开发,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新品种的研发,新技术的推广。要通过《镇江市百千万科技兴农计划》、《镇江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等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施,巩固生态农业发展建设的成果,使高效生态农业成为致富农民的一个支柱产业。
4.3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
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水平较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离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因地制宜,重点建设具有品牌、规模、资源优势的蔬菜、茶叶、水果、稻米、油料、畜禽、水产等无公害农畜产品,培植绿色有机食品品牌,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区域布局;通过狠抓农资保障、科技进步、质量监控、市场营销和信息网络5大体系建设,使我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与开发逐步走上基础环境优良化、技术操作规范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和监督管理法制化的轨道。要从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培育出一批有品牌、有市场、有效益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无公害农畜产品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提高我市无公害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的能力和包装、贮藏、保鲜的技术水平,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精品名牌,大力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不断提高我市绿色有机食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4.4      实行“绿色”认证制度
要顺应发展潮流,积极开展一系列适应“绿色消费”的认证制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要加强农业环保行政执法,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逐步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制度,强化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切实搞好无公害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申报审批、标志证书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农业产业化要走绿色有机生产之路。
4.5 要结合工业化、城镇化来推进农业产业化
要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反映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农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工业化反映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反映了从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延伸,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依托,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农业产业化加工业化加城镇化就等于现代化。
5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加速构建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5.1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生态农业就是实现农业生产系统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相协调,形成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高效农业。其前提就是保护生态。保护生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促使农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农业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持续发展道路,是一种战略选择。
5.2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实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想模式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约束下,通过种养加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形式,实现农工贸并举,促使生态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群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前提,围绕区域化的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使农业走上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生态动态平衡轨道,促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3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构建
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态中各个环节如耕地、空气、水等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使其总体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期达到112的效果,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高效产业发展和生态系统恢复及改善有机结合,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统一利用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定律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养规律,结合本地资源结构,建立一个或多个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它是农业系统工程结构中的重要系统之一,是搞好人地粮水土肥平衡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就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演进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系统结构趋向复杂。由传统的种养业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并呈现区域网络化。2002年农村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已分别占GDP的23.1%和11.5%。二是系统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农业已经形成了6500万吨肉类和4500万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并从依靠资源消耗型的传统增长方式转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依赖水平越来越高。三是系统边界内缩。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耕地面积日趋缩减,1996年至2002年年均净减少68.5万公顷。四是系统波动增大、污染严重。我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既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又具有变化剧烈的特点,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危害重。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受灾减少粮食产量约4000万吨,经济损失上千亿元。
    我国的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等几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但同时差距也就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投入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耕地、水资源、肥料、农药和机械设备等资源要素。农业生态系统要满足日益提高的需求,首先要维持一个能够确保我国食物安全供给的农业生态系统,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把1.1亿公顷的基本农田确定为安全底线,使之生产的农产品占全国耕地生产量90%以上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次,把集约经营和自然循环有机结合,多途径地节水、节地、节约能源,既要适应市场高层次需求发展有机农业,还应建立起用科学的营养知识引导消费和用消费带动生产的新机制,使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营养结构趋向协调,把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作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三,根据农产品是水土资源载体的这一特点,着眼于国际市场配置资源,进口高耗水土、高耗能的农产品,出口高价值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通过产品替代资源的方式来缓减我国农业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同时,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农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常规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在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把庞大的农村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提高农业劳动者的从业能力。
6参考文献
[1]吕光明.建设生态农业文明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四川农业科技,2008(2):18-19.
[2]孙浩然.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8(4):23-24.
[3]赵保华.生态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J].群众,2008(2):24-25.
 
作者简介:鲍荣龙(1964-, 男,本科,农艺师,镇政府科技助理兼科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农村科技工作及科普工作研究。
联系方式: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蒋乔镇政府 212011
电话:0511-84510086 E-mailjqzkjb@163.combch888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