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朱磊
江苏省吴江市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
2009-01-14 |
最后更新时间: |
2011-02-07 |
日志总数: |
17 |
总点击量: |
107228 |
日 志
民生科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王志学】
作者:
分类:科技与社会研究
浏览:2603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09-05-31 15:37:02
DSC00029
民生科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和建设和谐社会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服务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成果、共创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重要思想,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即充分利用民生科技,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发展。
“民生科技”的内涵与支撑作用
对“民生科技”内涵的理解离不开“学院科学”、“后学院科学”和“生活科学”几个概念。
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可以分为“学院科学”和“后学院科学”。前者是“科学最纯粹形式的原型”,是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和人类利益而相互信任地一起工作”,基本指向是“追求真理”,形成的是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后者是指“产业科学”,与产业和经济紧密结合,基本指向是追求财富,形成的是追求生产力、追求物质财富的价值观。“生活科学”则是基于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所形成的科学知识,既联系着现实的直接感受,又蕴含着对于科学究竟是什么的认知,相对于学院科学和后学院科学更注重工具理性,即实用性。从个体目标来看,“生活科学”的基本指向是追求个人幸福;从群体目标来看,“生活科学”形成的是追求和谐生活的价值观。“民生科技”是在“生活科学”的基础上融合了相关的技术问题,“民”的概念决定了民生科技追求的是群体目标,形成的是追求和谐生活的价值观。
从“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直到“民生科技”,在价值取向方面体现了人们从追求真理到追求物质财富,进而到追求和谐生活的历史转变。
和谐社会建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即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而“民生科技”又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技术,二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简而言之,民生科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这一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民生科技与人们的生活基本需求密切联系。人的生活基本需求是人类生存第一位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无论这种基本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怎样变化,终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和谐社会的实现也首先体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需求上,温暖舒适的衣物、健康营养的食品、节能环保的住房、方便快捷的交通、优质高效的医疗等,而这些都离不开科技进步。
2、民生科技是在“生活科学”基础上融合了相关技术问题的科技类型,秉承了生活科学的工具理性,并把工具理性置于优先位置。同时,技术的实用性进一步加重了民生科技对工具理性的推崇。这种工具理性是对科技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朴素关注,看重的是科技如何改变民生状况等的直接效应。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理念,不能凭空实现,而需要用这种社会理念去引导工具理性,实现和谐目标。
3、民生科技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要与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民众的不同需求相适应,这种需求则反映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而和谐社会建设正是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从而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4、民生科技要求科技关注于民,科技还之于民。这里“民”指的是人民大众这个群体,群体的和谐就是社会和谐。这一点实际上包含了很强的价值理性,即对科技的有效性加了一个价值判断,以是否能造福民众、是否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为主旨。
民生科技支撑和谐社会建设的三个层面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民生科技已引起我国科技界的关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的制订与实施,已将科技工作的重点向民生科技转移,例如公共安全、节能、环保、人口以及健康等方面的科技发展规划,都属于民生科技的范畴,或与民生科技领域密切相关。民生科技将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之一。具体来说,民生科技可以在三个层面上支撑和谐社会建设。
1、第一层面:民生科技支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首先表现为衣食无忧、住行不愁,这样民心舒畅,才能和谐交往,这需要靠民生科技来提供支撑。例如,在“衣”方面,通过开发具有可塑性强等特征的纤维以抵挡各种形式的物理侵害,微波和纳米技术能改变纤维的化学构成成分使材料更加耐皱、舒适等,以满足人民高层次的需求;在“食”方面,食品安全检测、监测、预警、标准等民生技术的开发,为人民享受安全放心的食品提供可靠的保障;在“住”方面,通过人居环境规划设计、预测评估、监测检测、控制改善等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开发节能型复合墙体与结构材料、功能型环保建筑涂料、环保型装饰装修板材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可望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居环境问题;在“行”方面,综合集成现代高技术的高速轻轨、磁悬浮列车,以及将高科技导航系统应用到交通系统中等,将为人民出行提供更为方便的选择。
其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还表现为应享有公平的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这样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通过发展具有高就学率(例如远程网络教育技术等)、高就业率的技术,既可以为国家培养大批适用人才,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又通过将其吸纳到相应的产业中,使人人能掌握一技之长,并有用武之地,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2、第二层面:民生科技支撑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改善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民生科技工作将发挥关键性作用。例如,在生态保护与恢复领域,通过提高生态系统监测与综合评估技术,推进脆弱生态退化区的综合治理技术,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通过开展环境监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研发,围绕节能减排,开展新能源开发,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等,为人民提供宜居的生活条件;在防灾减灾领域,继续完善重大自然灾害航空和卫星遥感监测网,加强数字化地震观测技术、强震预测预报技术等的研发等,以尽可能地减少天灾人祸,使人民过上安稳与祥和的生活。
3、第三层面:民生科技支撑不同区域之间协同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造成区域及城乡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分布极不平衡,成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区域间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被置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民生科技的发展可以为此做出独特贡献。
民生科技由于贴近人民需求,因此与其他类型的科技相比更易于推广。这样通过民生科技在更广阔范围内的流动,统筹我国区域及城乡间科技的协同发展。一方面,不同区域间的民生科技合作可以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的沟通与交流,推进相关产业集群、知识集群和创新集群建设,促进区域融合,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区域隔阂,使区域间保持团结共进的融洽关系,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民生科技的扩散与推广,能够使各类社会资源在改善民生的目标下得到有效配置,使社会整体显示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有机发展态势,形成各具特色、互相促进的区域科技发展格局,最终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
|
|
版权所有 © 2007~2016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 京ICP备10036465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网站电话(Tel):86-10-58884543 手机网址:wap.casted.org.cn
网站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今天访问2547次 总访问69408417次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All right reserved 200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