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科教频道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1121

个人档案

鲍荣龙
江苏省镇江市官塘桥街道办事处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9-04-23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4-03
日志总数: 18
总点击量: 102457

 

 

日  志

浅析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科普教育

作者:   分类:综合发展研究     浏览:2650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09-07-13 13:17:21

鲍荣龙

(镇江市润州区蒋乔镇人民政府,江苏镇江 212011)

 

择要: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阐述了社区科普的基本任务,论述了社区科普在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分析了当前社区科普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如何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提出了措施建议。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区科普;科学文化素质;知识经济

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浪潮席卷全球。科技创新能力已被各国视为是启动知识经济发展的万能引擎。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加强社区科普教育,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与创造能力,是顺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也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漫延的良方。

1 社区科普教育的基本任务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环保、卫生、福利、安全等多种功能,对城市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社区科普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城市功能的建设,对社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其基本任务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宏扬科学精神,提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素养,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社区。

1.1 普及先进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城市是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城市是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城市文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民素质所决定的,没有全体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科教兴区的战略任务就难以全面落实,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自觉抵制反科学、伪科学、破除愚昧迷信的社会风尚也难以形成。

1.2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不断提高公众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只有使科普工作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大力普及与居民生产和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身边科学知识,在科普活动引导居民改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放弃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才能使城市广大居民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1.3 普及生态环保知识,促进社区生态文明

提高城市社区的环境质量,既需要硬投入,也需要软投入,不在软投入上下功夫,硬投入也往往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大力普及生态和人文科学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帮助广大居民树立环境意识、生态意识、资源意识,也是提高城市社区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

2 社区科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同时,中国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也日趋明显,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些不仅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更有悖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性质。社会主义不仅是民主的和富裕的社会,而且应该是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社区科普作为城市终端,是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基础工程,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文化、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2.1 科普促进社区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和命运。无论是先进文化的发展还是民族精神的宏扬,科普都承载着无法替代的功能。通过开展围绕“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的科教进社区活动,通过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墙报等宣传设施,通过深入社区举办科普展览、科普培训、科普讲座、科普资源、科学知识竞赛、科普影视展映和科普文艺表演等科普活动可以使社区群众更好地吸取科学的营养,扩大知识领域,掌握先进技术,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不但提高了他们和科技素养,也塑造了他们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2.2 科普是培养和形成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形成需要通过教育,社区科普同样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因此具有教育人、培养人的社会功能。无论是有组织的社区科普活动,还是以大众传媒为主要媒介的科技传播,都会对社区居民产生潜移默化或现身说法的教育普及作用。科普是建立公众现代生活方式的导向,是公众终身教育的平台,国内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得益于科普读物和科普活动的启迪和教育。因此,科普读物、科普展览、科技传播等社区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在教育体系中对公众尤其是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起着核心和桥梁作用。

2.3 科普帮助社区居民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生存环境的质量日益降低,这已经威胁到人类的持续发展。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证明,人类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其代价是十分沉重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治并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人类社会面对的自然资源可以被永续利用。通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帮助人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对广大居民进行生态科学、人口科学、环境科学的普及,用形象生态的方式,把别国的一些经验教训介绍给人们,在公众中形成一种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意识,从而正确地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4 社区科普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科普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因素,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活动是增强国家和民族科技实力,提高科技全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经济与科技结合的载体是人,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技术方法必须为劳动者和公众理解并掌握,这种结合才能实现。只有在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同时,大力加强科普公众的科技水平和劳动技能,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通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对城市和社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 社区科普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社区科普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为例:目前,全区共有51个社区,区委区政府以 “创建科普示范城区”和“科普示范社区”为抓手,全面抓好社区科普工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不断加强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科普画廊、橱窗共计55个,总长度达1000余米,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宣传效益。同时各街道社区加大科普设施建设力度,辖区内社区居委会科普工作站、科普学校已全部建成,有条件的社区还建立了科普文化活动室、科普图书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

在社区科普队伍建设方面,润州区委、区政府组织和动员各级科协把热心科普事业的辖区内的退休专家、在职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的师生、青少年学生等组织起来,组建了不同行业、不同学科的科普志愿者服务团、科普知识讲师团,充实和壮大了科普志愿者队伍。

在科普活动方面。把大规模的科普宣传活动与常年不断的科普活动相结合,在全区形成了良好的科普氛围。科普活动遍及全区各镇、街道(社区)和中小学校。我们在社区科普工作中深深体会到科普工作的生命力在活动。所以我们在开展科普工作中紧抓“活动”这个环节,把专题活动与经常活动有机结合,做到科普活动常年有,不断线,在全区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氛围。

在科普经费方面,润州区区级的科普活动费用逐年有了较大的增长,在注重加强科普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想方设法争取各方力量,不断加大科普经费投入的力度,全年科普经费从每年1万、2万、3万、5万逐步达到了人均科普经费1.5元,区属各街道、镇达到了人均1元。为全区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社区科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对科普的认识还不到位

科普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尚未被人们普遍认识。有的甚至认为科普工作是软任务,对科普工作漠不关心,冷冷淡淡。特别是基层科协组织不稳定,难以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部分社区干部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开展的科普活动不多,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

4.2 科普工作的手段和形式落后

目前,科普工作创新不够,还没有充分发挥科技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群体优势。对如何实施科普工作市场化运作,如何抓科普产业和科普咨询产业缺乏大胆尝试。

4.3科普工作仍存在一些盲区

目前在一些新开发的小区,虽然成立了社区居委会,但是科普工作没有紧随而上,科普组织、人员、经费、场所等未能及时配套。

4.4 科普设施建设仍然不足

不能满足当前科普工作的需要。虽然近几年我区社区科普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但一半以上的社区科普设施仍然不足、科普工作条件相对落后,科普手段传统单一。

4.5 科普经费投入不足

社会投入渠道基本没有形成,这已成为发展科普事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虽然按国家规定我区人均科普经费已达标准,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各街道科普经费投入参差不齐,尤其是社区科普经费落实还有一定困难。科普经费的投入来源单一,难以满足现代科普工作的要求。

5 加强社区科普工作的措施建议

社区是社会的最基层组织,最贴近民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同时也是科普工作的网络终端。加强社区科普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突出社会公益性。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加强科普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以保障科普工作正常运转。

5.1 发挥专家作用,为科普提供智力保障

在现阶段社区科普活动中,由科技专家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在这里,专家是否具备沟通技巧,他的讲座能否动听引人,是公众能否乐于参与的主要因素。各级社区科普活动组织者要注意引导专家,在对社区公众进行科普知识传播时,一定要针对公众的需求认真选择内容,并精心设计合适的传播方式(如讲授、多媒体演示、现场演示实验及专家与受众对话互动等),同时要在传播过程中注意相关传播技能的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5.2 加强队伍建设,为科普提供人力保障

社区科普目前运行机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严重不足,而社区科普志愿者和科普爱好者队伍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上述资源不足。就目前来看,社区科普志愿者和科普爱好者自身的组织建设尚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要加强对科普志愿者的培训,不要单纯追求数量,要保证每一名科普志愿者的质量,以使其能适应当前社区科普发展的需要;要对科普志愿者、科普爱好者队伍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指导。

5.3 加强设施建设,为科普提供资源保障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社区的科普设施资源还是十分有限的,社区科普组织者应与辖区内的科普场所协作,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同时也需要社会科普资源、特别是科技场馆的管理者转变观念,改变单一的展览模式。有调查资料表明,制约公众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普活动形式及内容缺乏吸引力”,因此注重科普活动形式的选择,模式的创新,是值得科普工作者应认真探索的一个主题。不断更新展示内容,创新传播模式,吸引更多的社区公众自觉地去参与科普、利用科普、投入科普。

5.4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普提供机制保障

要创造条件建立科协等科技群众团体开展科普工作,发展科普事业的支持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其提供在资金、技术、信息和工作指导;对社区科普工作者每年应至少组织两次科普培训和学习交流,加强协调,形成有利于科普事业发展的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鼓励科普工作者积极参与社区科普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参与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

5.5 加大经费投入,为科普提供资金保障

增加投入是加强科普工作的保障。在年度预算中对科普活动专项经费和学术交流专项经费给予必要的安排并逐年增加。支持科协吸纳社会资金用于科协公益性事业,鼓励境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资助或捐赠资产发展科普事业。使科普经费逐步形成政府拨款、上级科协专项资助、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的格局,步入科普经费良性循环的轨道。

科普事业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进一步加大科普工作的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一言以蔽之,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杨文志,吴国彬.现代科普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4.

[2]寒冰,《什么是和谐社会(答读者问)》[N].环球时报,2005.03.09.第6版

[3] 陈春干,关于社区科普的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7)

[4]高松生,科学传播的中国城市社区模式[J].科普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