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科教频道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1121

个人档案

鲍荣龙
江苏省镇江市官塘桥街道办事处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9-04-23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4-03
日志总数: 18
总点击量: 102543

 

 

日  志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作者:   分类:综合发展研究     浏览:2976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09-07-19 21:10:27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蒋乔嶂山果品协会为例

 

鲍荣龙1章奇特2陈俊峰3

1镇江市润州区蒋乔镇人民政府,江苏镇江 2120112镇江市科学技术协会,江苏镇江212001

3镇江市润州区科学技术局,江苏镇江212005

 

  阐述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概念及其类型,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蒋乔嶂山果品协会为例,论述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分析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明确提出了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对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技协;科学素质;科学发展观;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广大农民为适应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生产的需要,在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的带领下,同一专业生产的农户自发地组织起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立发展、自负盈亏的专业技术合作经济组织。农技协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组织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创新,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1  农技协的类型

    农技协按作用和功能不同分为3种类型。一是技术普及服务型。主要是对会员普及实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技术经济服务型。在技术普及的基础上,还为会员提供推广新品种、新材料、新知识;市场信息服务、流通渠道服务的三推广二服务等在内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项目。三是技术延伸服务型。在综合了上述两种类型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协会还具有为会员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或统一经营的能力,能够帮助会员提高经济效益和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有些协会通过资本、技术、劳动的联合,使协会和会员的利益联系更加紧密。

2  农技协的作用

2.1  农技协是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纽带,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中介组织

中国市场调节的农副产品销售额已超过60%,独立经营的小农户进入市场,面临交易费用高、市场风险大、产品销售难、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迫切需要有能代表农民利益可与市场对接的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性技术协会就作为这种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初级、中级形态的专业协会,可以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代表会员签订购销合同,使农户的产品更为顺利地进入市场。具有经济实体,能为会员进行加工、贮运等功能的高级形态的协会,可以缓解会员的市场风险。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蒋乔嶂山果品协会成立于2002年,以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基础,为农民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供新信息。产品销售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牌(协会在20037月向工商行政部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嶂山牌商标);统一质量(协会制定了无公害桃、葡萄的感官标准以及品质、等级的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由协会设计包装箱、盒式样,组织统一订做);统一价格(凡符合无公害标准和质量等级标准的,由协会统一规定价格代收代销);统一销售(在采收旺季,由协会把果农生产的优质达标果品收上来,分级包装统一销售)。近几年来,协会立足资源,调整结构,依托科普,惠农兴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会员从创建初期的61人,增加到现在的268人,面积从原来的13.5 hm2,发展到现在的80 多公顷,产量由原来的20多万公斤,增加到100多万公斤,销售也由提篮叫卖发展到规模销售,仅果品总收入一项就占到农业总收入的50%以上,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2.2  农技协是农业科技推广的网络终端,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服务组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产品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由农业科技部门来直接面对千家万户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从试验示范到推广普及,工作过程漫长,已适应不了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需要。因此,在发挥国家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系统骨干作用的同时,要充分重视被世界银行专家称为具有"市场需求型技术推广机制"的农技协在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农技协是以农民对先进实用技术的迫切需求为基础建立的农民民间组织,其会员大都是素质比较高的科技能手,所推广的农业技术都是以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并且融科研、技术、生产和服务为一体,一个协会往往就是一个科技(科普)示范基地,一个会员就是一个科技示范户。除了对接市场,协会外联科研单位和农科推广部门,内联千家万户,新品种、新技术为会员试验、掌握和应用后再辐射到其他农户,农业科技成果以快捷的方式和较低的成本传播到农民手中,既有效弥补了现有科技推广体系的不足,又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近年来,嶂山果品协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科普投入,注重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技术指导服务到两县区(润州、丹徒)的六个乡镇和园区,示范带动本地和周边县区从事果品生产的1000多户农户,面积达135 hm2。一是实施三项更新工程。引进了一批优质、果大的好品种。如早红宝石油桃、安农水蜜、良缘、湖景蜜露、红久鲜、新川中岛、藤稔、美人指、丰水、幸水、新高等桃、葡萄、梨品种,在面上大面积种植,收到了较好的效益。同时,积极推广新技术,编制了《无公害食品桃、葡萄》的栽培技术规程,实现了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几年的努力,嶂山地区的果品面积、果品产量、果品收入逐年上升,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二是加强科普培训工作。根据生产季节和田间管理要求,及时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和田头观摩示范活动,每年举办培训班6~8期,参加人员达1500人次,印发资料5000余份,科普宣传栏常年更新,受益人员120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推广和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协会与扬州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产学研联合,外聘专家5人,联合攻关,解决果品生产难题,协会与农民会员的技术服务在经济联系方面比政府技术推广系统更加紧密。

2.3  农技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助推力量,是实现兴农富民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标志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面对大市场,小而全的生产缺乏竞争力,形不成规模和品牌优势,不可能参与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超小规模的农户在经济上、技术上的客观困难将迫使农民逐步走向合作化。通过合作,农民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维护地方的稳定等[1]。通过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Mark Selden教授认为,中国农业未来的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民自身加强和扩大自发的合作组织,而农技协是由农民主动寻求技术和服务有潜力的合作组织形式。农技协是一种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的合作组织,适合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以及怎么干,都是农民自己根据对市场的把握来做决定的,农户与协会之间的行为是自主自愿的,而且协会的带头人是农村的精英,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在他们的带动下,会员和农户在思想和行动上易于形成一致,种植、养殖就能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格局,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其作用不可忽视,其角色不可替代。从嶂山果品协会等个案调查中看到,一些协会正在走向产业化、规模化、高效化和标准化。

为了使果品生产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嶂山果品协会近年来在做大做强上狠下功夫。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果农提供优质服务,逐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体系。2005年春,通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决定实施协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此项目受到了各级政府、财政、农经部门的支持,共投入20多万元,建成了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培训教室两间(64 m2),仓库、门市部、办公室四间(128 m2),保鲜库房两间(64 m2),保鲜设备一台套,保鲜冷藏库可容纳4000~5000 kg果品,收购大棚1200 m2。冷藏保鲜既解决了一时卖不及,鲜果变质受损的矛盾,又拉长了供应期,使果品达到保质保鲜的要求。这一项目的建成使协会初具规模,同时增强了协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促进了协会的自身发展。其次,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果品质量和知名度。协会注册的嶂山牌商标被评定为市知名商标,主导产品水蜜桃和葡萄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协会生产的白花桃荣获江苏省第二届神园杯优质水果评比金奖,2005年生产的巨峰葡萄荣获江苏省葡萄协会首届葡萄杯银奖,2006年生产的湖景蜜露桃荣获省第三届神园杯优质水果评比银奖。嶂山牌果品在2006年被江苏省农林厅评为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优质品牌。第三,实施科普项目带动,推进兴农富民工程的实施。近年来,组织实施了无公害水蜜桃标准化示范区千亩高效水蜜桃示范区优质高效水蜜桃品种引进筛选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等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其中优质高效水蜜桃品种引进筛选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被评为2006-2008年“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优秀示范项目”。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产品供不应求,价格逐年攀升,年增幅在20%左右,果农的效益逐年提高。协会先后多次受到省、市、区表彰。

在其带动下,周边区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仅润州区蒋乔镇就先后成立了蒋乔茶叶协会、东山茶叶协会、长山果品专业合作社、一品红草莓专业合作社、镇江市润州园林绿化研究所等9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科技类民办企业(或非企业)单位,拥有成员近千人,并拥有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科技专家,可带动农民5000余人。

3  农技协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3.1  农技协发展中的问题

社会转型给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更为强烈的冲击[2]。总体而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农技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在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1  认识不到位  一是各级部门对农技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问不多,只求形式,不求效果,做表面文章;二是对农技协的性质认识不足。没有正确把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政府参与是中国农技协发展的必要条件参与不足干预过多造成有些地方在引导、发展农技协时出现越位缺位

3.1.2  支撑不到位  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应用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3]。农技协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和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配套服务、产业化经营等工作,但由于是民办、民管的组织,得到项目经费、信贷支持等要素支撑难度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技协进一步发展。

3.1.3  服务不到位  目前农技协,大多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内容为主,而像加工、销售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内容,由于受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或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开展得比较少。

3.1.4  管理不到位  一是中国缺少有关农技协方面完备的法律、章程,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协会与会员的联合大多为松散型。三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四是与会员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没有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调查情况看,虽然服务受益不同程度上得到体现,但盈余受益总体上仍显不足,大部分农技协对会员的二次分配的比例较小,有的甚至没有二次分配。

3.2  加快农技协发展的几项措施

3.2.1  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加强领导,将发展农技协工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规划。研究制定出有利于农技协建设与发展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技协自主自愿、因地制宜、多类型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做到引导支持不干预、协调服务不包办。把培育发展农技协组织作为服务三农抓手,使农技协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促进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以及组织带领农民奔小康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2.2  加强服务指导  在农村,造成贫困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人的素质问题,特别是知识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4]。各级科协组织要加强对农技协的管理和指导,从抓农技协组织、网络、队伍建设入手,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农技协领导人和骨干的教育培训,培育和造就一支懂技术、懂市场营销、懂民主管理的高素质农技协骨干队伍。要帮助和指导农技协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协会的运行模式。

3.2.3  规范协会管理  明确发展农技协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原则,以同类产品为纽带,以合作服务为载体,以致富共富为目标;坚持以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围绕本地主导产品,根据农民的合作要求,通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等措施,引导鼓励涉农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农村专业大户和社会能人,围绕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举办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产品行业协会[5]

3.2.4  加大政策扶持  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初始阶段各地必须做好引导、推动、协调和扶持等工作,要落实对农技协的资金扶持。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支农资金,用于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要明确定性定位,将农技协纳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调控对象。把科协扶持指导的农技协作为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对待,使农技协同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样可以享受政府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技协作为联结市场和农民的纽带和实现科技兴业、惠农兴村的平台,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这种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深入,必将快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王茁,王欣欣,.提高农民合作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农业科技管理,2007,(6):62.

[2]  李保东,.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

[3]  邢大伟,.江苏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现实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5):81.

[4]  杨兰伟,.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作用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7,(4):76.

[5]  孙伟,.关于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6):72.

[6]  张金声.关于农技协建设与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探讨[J].科协论坛,2007,(3):33.

第一作者简介:鲍荣龙,男,1964年出生,本科,农艺师,润州区蒋乔镇科技助理兼科协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科技管理及科普理论。通信地址:212011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蒋乔镇政府Tel: 0511-84510086E-mailjqzk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