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联席会

经验交流

关于科技战略和智库的思考
www.casted.org.cn 作者: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日期:2010-01-21 文章来源:首届全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席会议 点击数:8986 
 

 

 
本次会议是全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机构间的首次正式大聚会。2010年1月15日,将是我们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的重要日子。三十年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在科学事业的春天里,我所的前辈们凭着理想和信念,怀着激情和责任,顺应时代,意气风发,创建了科学学所,成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事业的光荣开拓者。三十年来,一代代的科学学所人自强不息地探索,锐意进取地奋斗,始终不变和须臾不忘的,是与科学学所的创建者们一脉相承的使命感,那就是:中国必然振兴!科技必须先行!
因此,在今天这个重要的会议上,作为具有30年历史的全国首家科学学研究机构,我们要对科技部和战略院领导组织这次会议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由衷的喜悦和热烈的祝贺!对于能够在众多领导和同行专家参加的业内会议上庆祝我们机构的生日,更是感到无比的荣幸!
作为会议交流,我谈三点看法:
一、        关于科技发展战略的关系定位
目前,在国家和省市两个层面都明确提出了科技发展战略。特别是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把科技发展战略以国家意志和政府法规的形式确立了下来,并在科技事业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应对中起到了导航图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区域化的增强,国家对区域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截至去年,国家已经出台了14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而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地方越来越重视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相继提出了制定区域科技发展战略及其规划的倡议。
因此,从国家的角度而言,至少有三个层面的科技发展战略及其规划需要考虑,并妥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定位。我们认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地位完全可以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总方针来概括。也就是说,国家科技战略就是着眼于自主创新的战略,就是着力于重点跨越的战略,就是着手于支撑发展的战略,就是着重于引领未来的战略。这是全国科技工作者历经多年探索、集成多方智慧形成的共识,是完全正确的,长期有效的,也是必须坚持的。对此,不必多加赘述。
二是地方科技发展战略的功能。我们认为,严格意义上讲,地方的科技战略是不完整的战略,或者说,不是必须面面俱到的战略,而是有所侧重的,有所选择的;不是独立的战略,而是从属性战略。这一点,不仅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即使对于像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较发达的地区而言,也是同样有效的指导原则。虽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特别是一些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相当完整,但毕竟一个地区的发展要依托整个国家的发展,一个地区必须在整个国家的整体战略中确定某种角色定位,而不可能无所不包,全面突破。因此,我们认为,地方的科技发展战略主调应该是:“承接国家战略,发挥地方优势”。这一点,在我们上海的科技工作中贯彻得非常自觉,也非常明确。只有这样,国家的战略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地方的战略也才能具有明确的方向。
三是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的主体。我们国家的体制是中央集权式的层级政府管理体制,一些专业性机构虽然对某些区域发展事务具有综合协调职能,但没有专门的综合性的区域经济社会管理层级。同样,对于科技事业,也没有专设区域管理机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跨行政区的区域科技发展战略应该由中央政府还是由省级政府制订?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深化,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对此类事务不必要也没有能力统管,而是应发挥中央和省市两级政府各自的优势和积极性,妥善做好分工。对于区域科技发展战略,我们建议的原则是:“从属于国家战略,融会于地方战略”。也就是说,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包含了区域科技发展战略,但区域科技发展战略要体现在本区域内各个地方科技发展战略之中。还要说明的是,随着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程度的增强,国家对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的直接掌控也应加强。
关于各级科技发展战略的关系,我们认为,应确立“基础研究国家为主,应用技术地方优先,整体战略应用导向”的原则。就是说,对于前端的基础性研究,应以国家战略为主,地方战略为辅;对于面向技术创新的应用性科技,应积极发挥地方的作用,成为地方战略的优先考虑;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地方战略,都应贯彻面向应用的原则。
二、        关于战略研究机构的价值取向
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所从事的工作都和战略研究有关,甚至多数同仁所服务的机构就是战略研究机构或称为智库。因此,这里我想谈谈对智库的认识:
第一,建设性是智库发挥作用的基点。智库之为智库,而不是批评机构或评论机构,首先在于它对所研究的对象和所服务的对象采取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它总是力图在现有基础上和有限条件下取得更富有意义的成效。因此,建设性是智库的立足点和根本。
第二,战略性是智库发挥作用的方向。智库之不同于一般秘书机构,在于它的着眼点是长远的、全局的、宏观的、发展的,也就是战略性的。一般而言,智库机构不应成为领导讲话的撰稿人,也不应成为一般性公文的起草人,而应该是重大方针政策的建议人。
第三,思想性是智库发挥作用的核心。智库,顾名思义,智慧之库藏。智库发挥作用,不是靠行动,而是靠思想,靠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或使更多的人接受并指挥他们行动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因此,智库必须要有思想。智库只有靠思想,才能成为领导人对话的伙伴和咨询的对象。而执行性或操作性的事务,不应成为智库的职责。
第四,独立性是智库发挥作用的灵魂。智库在为领导人决策服务的时候,建设性保证了它的忠诚。但是,忠诚绝不意味着智库要做没有原则地随声附和的应声虫。相反,智库要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思想、看法或建议,供领导人决策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智库决不应做只会论证领导人正确性而没有灵魂的传声筒,而应努力成为领导人的思想诤友。
第五,现实性是智库发挥作用的关键。智库与学术研究机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术研究机构可以醉心于理论的完备和学术的纯洁,而不必考虑实际的责任和可行性。而智库则必须以“办成事,办好事”为最基本原则,特别是要充分关注操作过程的具体条件,否则,再完美的对策建议还不如白纸一张。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为自己确立的机构使命是:格物致知,资政益世。我们的机构追求是:谋宏图大略,启远见卓识。这个宏图大略,是服务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图大略,这个远见卓识,是支持党委政府制定政策实施领导的远见卓识。我们非常明确,资政益世不是短期追求,我们也完全清醒:远见卓识并非一日之功。因此,为了上述使命和追求,我们的行为准则是:谏而不讽,议而不行,实而不利,功而不名。也就是:进谏而不嘲讽,思议而不参行,务实而不求利,建功而不图名。
三、        关于科技战略研究的几点建议
作为科技战略研究机构,如何开展好科技战略研究,是值得我们为之朝思暮想和废寝忘食的事情。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是大,二是结合。
关于大:第一要有大目标。我们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这既是长远目标,又是重大责任。当然,科技事业本身的发展也是目标之一,但是,部门地位,权力大小,甚至机构存续,都不应成为战略研究机构忧虑的事情。不久前,深圳市体制改革将科技局与其他部门合并,有的科技界同仁表示担忧,我们认为大可不必。也许有朝一日,当科技事业充分发展,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实现的时候,不仅仅是深圳科技局,而是更高级别的科技部门不再独立设置,但那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吗?
第二要有大胸怀。科技事业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事情,因此我们应掌握主流,包容旁系,统筹兼顾,总揽全局。无论是中央机构还是地方机构,政府机构还是民间机构,国内机构还是海外机构,公益机构还是盈利机构,只要对科技事业发展有利,我们就应在战略决策的时候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战略执行的时候邀请他们参与。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一定要多方参与,广集民智。
第三要有大眼界。科技事业不是孤立的,应该看到,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为一件事而战斗。我们有广泛的同盟军,也有众多的目标群,科技事业上游携手教育,下游服务经济,只有认清这些,我们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第四要有大思路,也就是大布局。休息的时候,我喜欢下围棋。围棋十分讲究布局。强手好打劫,高手重布局。好打劫的棋即使活出了,全局往往被动;重布局的棋即使死一块,全局也能主动。布局方式既可以播种,也可以植根。科技事业可以说每天都在布局。布局要有大智慧,要尊重规律,研究规律,服从规律,利用规律。有的必须循序渐进,有的可以突飞猛进,关键是审时度势。
第五要有大举措。一直以来,我们科技部门都被戏称为“项目科技”,我们也认识到了这种状况的弊端,但是科技管理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仍让人觉得步履缓慢。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科技财政经费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的改革,以“条件科技”的取向来弥补“项目科技”的不足。
第六要有大成就。这个大成就,就是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只有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才能说我们的战略研究起到了作用。
关于结合。科技发展战略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不仅要结合经济的发展,也要结合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区域的特点。与此同时,还必须结合人口的结构,资源的限制和环境的状况,等等。
我们相信,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在战略研究院的指导下,全国科技战略研究机构一定能够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智慧,在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条: 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服务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建设[2010-01-21]
下一条: 福建省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情况[2010-01-21]
【字体: 【打印本稿】


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提供的资料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或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并向您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