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傅蕴德的博客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653

个人档案

傅蕴德
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会员 fuyunde@sohu.com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12-24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8-25
日志总数: 102
总点击量: 547859

 

 

日  志

基于技术轨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分析

作者:   分类:产业技术研究   Tags: 技术轨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创新   浏览:4896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11-05-25 12:48:00

 

 

              基于技术轨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分析

 

                                                           发表于《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年04期 

        赵永旺1 , 傅蕴德2

 

1.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014043 2.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借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可以不断深化形成产业技术轨道,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相关技术的成熟与跨越。

关键词: 技术轨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创新

 

“产业”通常被定义为具有相似生产性活动的集合体,是一组为了满足给定需求或正在出现的新需求,由某些相关联的产品群组成,并拥有共同知识活动集合体。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之时,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又风起云涌。通过借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可以寻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新宠儿

在当前“后危机时代”,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均选择了不同的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新宠儿。美国、日本、欧盟等都将注意力转向新兴产业,并给予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政策支持。

20101010日正式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目标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清华大学吴贵生等学者从技术发展历程、产业转移路径、技术轨道、产业生命周期、产业链以及产业专利分布等视角对新兴产业做比较分析,总结出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首先科学原理及产品化首先还是出现在欧美,最早商业化却是日本;第二个特点新兴产业多种技术并存,产业技术轨道呈现多样性,这样也给后发国家的追赶策略提供了机会窗口;第三,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周期性的景气循环特征,如何把握产业的周期性发展规律,进行逆周期的操作,是取得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命题;第四,新兴产业重大技术突破不明显,这些也是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现在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制造技术的创新;第五,新兴产业高附加值环节主要集中在上游,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主宰,而且是高度技术垄断。一些发展中国家,往往处在价值链的最低端。

关于新兴战略性产业,首先应该界定它从发展阶段上属于新兴产业,“新兴”与“战略”的结合说明这种产业在中国具有战略性。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范围不宜过广,不能把高技术领域的新兴产业都界定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战略性产业应该以国家安全为主,而不应该以经济发展为主。如果面过宽,就会导致战略重点不突出。

二、发挥高新园区的承载体和辐射源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所形成的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合的总称,是把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建立在坚实的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产业,是人类社会中智力、技术、知识、信息最密集的产业,是当代世界发展速度最快、最有生命力的产业。

高新区在产业集群、创新服务环境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战略路径。国家高新区作为体现国家意志、推动区域发展的政策工具,是推动自主创新、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因此也义不容辞地应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战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是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代表未来经济和技术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的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三种形式,一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成果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从知识形态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三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产业化运作。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又是以科技创新为灵魂、以创新为驱动的新兴产业。这就决定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有空间、有引力、能成长,即要求有适合产业的空间、要求有能吸引创新技术和人才的政策服务环境、要求有能助推企业快速成长的平台体系。

上个世纪80年代,高新技术的特征是源自于微电子和数码技术的信息技术,后来形成了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产业和移动通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源自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正在形成生物医药、生物种业、生物质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新世纪以来,新能源又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承载体和辐射源。 

三、产业创新的四种模式

通过了解产业创新的模式,可以认识到产业间的关键差异来自创新来源和专有性机制中的差异。帕维特(1984)提出了四类产业创新的模式。在“供应商主导的产业”中,如纺织业和服务业,新技术嵌入新的要素和设备中,新技术的扩散和学习主要通过“干中学”和“学中干”实现。在“规模密集型产业”中,如汽车业和钢铁业,过程创新占据主导,创新来源包括内部来源(R&D和“干中学”)和外部来源如设备生产商。专有性主要通过专利和“技术诀窍”加以获得。在专业化供应商产业中,如设备生产商,创新主要针对绩效改进、可靠性和“定制化”,创新来源包括内部来源,如隐性知识和熟练工人的经验,外部来源如“顾客”和“生产者”交互作用。专有性主要来自知识的本地化和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特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产业中,如制药业和电子业,产品和流程创新频率较高,这些创新主要通过大学公共研究实验室中的内部研发和科学发现而实现;科学是创新的来源,专有性则来自专利、学习曲线以及“技术秘密”等。

四、产业技术轨道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技术轨道(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就是基于哲学视角发展了技术创新理论。明确提出技术轨道的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多西(Dosi, 1982) 多西是演化经济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技术轨道理论体现了该学派的研究特点。他从库恩(Kuhn的科学范式概念中得到启示,首先提出了技术范式(Technological Paradigm的概念,指出技术范式是一种“解决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技术轨道则是“由范式决定的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是一组可能的技术方向,而它的外部边界则由技术范式本身决定。鉴定一种技术范式,可以用检查该范式所要解决的一般任务,所用的材料技术,所探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该范式所注重的技术尺度、经济尺度而得出。例如X射线可以穿透某些固态的物体就是一种技术范式。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导致新技术轨道出现:一是产业的重大技术突破;二是行业的重大技术突破,如信息技术给其他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三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如环保意识、保健意识的提高;四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改变,如中东石油危机曾对汽车发展产生很大冲击。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如果能够及时辨别出市场标准的情况和技术轨道的方向,对其充分利用,将获得大的发展。

产业技术轨道,即在产业集群范畴内,以微观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基于共性产业链或价值链企业普遍采用的技术选择方法、技术解决方法(包括技术路线、设计模式、技术整合方式、技术标准)、专利策略、技术研发联盟以及与此相应的装备设备与工艺流程,既包括共有技术解决方法和技术标准所形成的产业或产品标准,更包含技术创新、知识整合的联系规则和协作模块界面的兼容规则。以通信产业为例,通信技术范式与技术轨道的关系,根据多西的技术范式和技术轨道的定义,技术轨道的外部边界由技术范式所决定,这里所提出的通信技术轨道,是在某种通信技术范式的规定下的技术发展方向,沿着某一技术轨道进行创新,可能会达到某种极限,这种极限是受技术范式的限制的,也就是说在原有技术范式下,某一技术轨道已经没有了进一步创新的余地。这种创新过程有点类似于量变与质变,一个技术范式空间中会沿着技术轨道形成多种量变的创新,当量变创新已无法满足要求的时候,将最终引发或主动引入质变,形成或采用新的技术范式。而运用技术范式与技术轨道理论,通信企业可以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更有目的地跟踪、评价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这对于通信企业进行正确合理的技术选择是很有意义的。

产业国际竞争力实际上是不同技术轨道上的竞争力。在此过程中,自主创新技术通过市场中的应用形成技术轨道,也在带动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相关技术的成熟与跨越。围绕核心技术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之中,技术轨道不断扩张和延伸从而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动力和竞争的优势,特别是形成成熟的技术轨道后,核心技术的成熟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和自行生成的技术标准,对解决中国产业创新普遍存在的核心技术缺失,增强我国产业创新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邵鲁宁,陈震,卢超 编著. 高新园区的发展和管理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3

     22010第十八届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综述.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会讯.2010.3

3】王德禄.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J.动向.2009年第11.www.gei.com.cn

4胡志峰.太原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研究N.生活晨报.2010.12. 10

5万钢.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N.《经济日报》.2010.7.21

6】【挪】詹·法格博格 ,【美】戴维·莫利,【美】理查德·纳尔逊 主编 .柳卸林 ,郑刚, 蔺雷 ,李纪珍译.牛津创新手册【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7张杰,张少军,刘 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创新动力的生成与衍化机制:产业技术轨道视角J.《当代财经》.2007年第1

8】戴大双,李浩.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