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高雷的博客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412

个人档案

高雷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10-09
最后更新时间: 2009-06-03
日志总数: 17
总点击量: 93595

 

 

日  志

科技论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 关于“垃圾论文”的争论

作者:   分类:研究经验与心得     浏览:3133次   回复:1次  
发表时间:2008-12-24 14:59:58

一些所谓的“学术传播公司”、枪手广告向大学校园渗透。

  最近出现了一场关于科研论文的争论,看了一下,心里说不清什么滋味,但事实似乎正是如此。正好这个争论和我们现在的工作联系很紧密,故此贴出来,大家不妨一观。

      不久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总数首次居世界第一。科技论文发表总数能否代表我国科技论文的整体质量?论文被引用总数低是否说明“垃圾论文”增多?一场关于“垃圾论文是否应该STOP”的探讨正在科学界展开。

  正方:科研论文慎提“垃圾” 不要被引用次数蒙住双眼

  论文发表后长期不被引用,这种论文是否就是“垃圾论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17日在其博客中表示,垃圾论文肯定存在,也并非不能指责、不应职责,而是不要轻率地将长期未被引用的论文都归为垃圾论文,也不要动辄指责别人发表“垃圾论文”。

  武夷山在博文中提出三点原因,首先,在文献引用上存在着“睡美人”现象,历史上有许多大家观点都是在发表数十年后才被广泛引用并引起重视;其次,论文未被引用并不一定是因为质量差,也有可能是因为其思想太超前,其价值尚未被别人认识;第三,论文从低质量起步属正常现象,人们往往把低质量的东西看成“垃圾”,而没有看到事物从低质量发展到高质量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在2007年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表后,有人认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总数上升但论文被引用次数还较低意味着科研“垃圾论文”增加了。对此,武夷山又在20日的博客中表示这是一些非科研人员的不正确观点,论文从发表到被引用是存在时滞的,而论文数量的上升也是保障质量提升的基础。

  武夷山的观点一出,引发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讨论,其中支持这一说法的人认为论文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只要不是伪造、可以发表的,即使价值不高或未被引用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经费、人力和技术条件都不太好的实验室或科研团队,发表每篇文章都是相当不容易的,应多给一些理解和支持,少做一些恶意评价,更不要对那些仍在低水平发展过程的科研人员太多打击。

  反方:制造“垃圾”唯版面费是图 莫为“垃圾文章”叫冤

    就在武夷山发表博文《慎提“垃圾论文”》三天后,中国科学院材料物理化学博士黄庆也在其博客中发表了一篇题为《“垃圾论文”应该STOP!》的博文,文中表示,这样“给垃圾文章正名,为某些擅长写垃圾文章的科学工作者叫冤”只有不搞一线科学研究的研究者才会容忍,而真正对某专业有了解的同行都会很严肃地看待垃圾论文。

  黄庆在博文中指出,评价论文水平的标尺不是引用率和所在期刊的权威性,而是读者从文章中是否能获得新的知识和灵感启发。科学工作者应当从实验结果中总结规律,提出科研观点,这才是真正的科研游戏规则。“现在科学本身似乎丧失了这些游戏规则,而是迎合于政府或者科研机构的科技政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文章发表总量达到世界第一还总感觉患上水肿病的原因。”

    曾撰写过《中国的科学精英及其政治社会角色》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曹聪也于21日在其博客中发表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他认为,“垃圾论文”目的只是为了发表而发表,为了从所任职的机构赚取奖金而发表,是造成中国科学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倒置的原因之一;而发表这些论文的杂志,不顾有沦为“垃圾杂志”之虞,唯版面费是图。这些炮制“垃圾论文”的“垃圾科学家”不仅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也在挥霍国家乃至世界科研资源的事实,而他们因发表“垃圾论文”而获得物质奖励,更使国家和纳税人蒙受双重损失。曹聪还建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应在公布每年中国科学论文统计的同时,也为那些大量炮制“垃圾论文”的大学、研究所和科学家排名以杜绝他们索要奖金的恶行。

    科技论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我国科学界,关于科技论文质量问题的争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猷就曾发表文章指出,当前科学界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是“搭便车”,一篇文章挂上七八个作者名字;有的则是文章质量低,就找一个名人挂上,以此提高文章的采用率。像这样老是好多人在一块吃大锅饭,最终结果会使整个国家的科学贡献受到影响。

    无独有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也曾在深圳大学做专题报告时表示,科学道德是科技工作者的基础课,应严禁抄袭、剽窃、不正当地利用科研资源、炒作成果等。如此看来,如何提高科技论文质量或将成为当前科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08-12-31 14:47:37
近期在统计中国的R&D投入与产出也发现类似问题,在衡量时我没有采用"国内发表论文数"的指标,仅统计SCI、ISTP、EI收录的中国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5,但2001-2005的总引用次数世界第20,篇均引用次数世界第7(论文总量10万篇以上),而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总数不足100篇,因此说“中国是论文数量大国而不是质量强国”是有一定道理的。
垃圾论文肯定存在,但界定不容易,多少就更难说了,但是中国低水平的科技论文存在不少那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