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你可以不信任核心期刊,但你为学术评价做了些什么?
你可以不信任核心期刊,但你为学术评价做了些什么?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质疑学术评价依靠在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者其他重要数据库列入期刊发表文章来进行,是否真正能判定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很长一段时间里,核心期刊论文成为学术评价的硬指标,在其上发表的论文成为学术水平的标杆。特别是在授予学位、晋升职称、课题验收等关键环节中,核心论文数成为最重要的砝码,核心期刊的地位由此逐步攀升,对核心期刊的批判之声日盛。
很多人都明白,不能让核心期刊论文左右一个人或者一个项目的命运。问题在于,除了质疑和批判,我们自己都为真正的学术评价做了些什么?
比如,一些学校规定,一个博士毕业生在核心期刊发表3篇论文才能毕业。作为博士生导师,你对这个规定抗争了吗?如果你抗争了,你的理由是什么?你是否能提出足够的理由,说服评审专家们,你的学生非常优秀,正在酝酿突破性的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写一些不痛不痒没有水平的论文?
比如,作为评审专家,你肯定参加过不少博士生的论文答辩。你是否花了很多的时间,来阅读这位博士的论文和发表过的文章?你是否指出过,这位博士生已经发表的3篇论文其实可以合并为一篇,或者应该暂时不发表,待实验数据更完整和推理更完善才应发表?你是否觉得,作为评审人,一上午3个半小时完成5个博士生答辩,不依靠论文数量,你就一定能评审出这5个博士生的真实水平?
又比如,你也晋升过职称。在介绍学术成就时,你是否只提自己的一个创新思想,而不提自己承担了多少课题,发表了多少核心期刊论文?你是否觉得自己得以晋升,不是依靠核心期刊论文,而是自己的真实水平;而对那些依靠核心期刊论文数量而晋升的人嗤之以鼻呢?
比如,你也发表过论文。在投稿之前,你是否反复问过自己,这是一篇非发不可的学术论文吗?你是否比较过近期该领域的论文,是否觉得自己的论文真的比已刊发的那些论文高出一些呢? 在论文发表之后,你会因为完成了一篇论文任务而如释重负呢,还是期待着有人来信来电和你商讨论文观点而内心忐忑呢?
由核心期刊论文来看学术评价,有如管中窥豹。如果偷懒的人比较多,大家习惯了,既不愿意通过此管多处观察此豹,也不愿意多造几根口径不同的管来观察此豹,更不去把此管打破放开眼界观察此豹,只骂此管性能不佳功能不全,其结果只能是涛声依旧,学术评价依赖核心期刊的局面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
我每年最头疼的事情是博士生论文答辩,先不说内容好坏,仅一个抄袭以及抄袭多少就颇费思量。
至于有些大官去弄博士学位,风险就更大了——自己不做论文,也舍不得银子,最后接受任务的人只好给他剪贴(算好的了,不然就全盘抄袭)一本,应付了事。
时下风气如此,轻者自清,浊者自腐。甚至战略院的年轻研究者也常做梁上君子。
见多了,已经无语。只是规劝一句:如果到学术圈混混,怎样都无可无不可,但要想在学术圈吃饭,最好还是本份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