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秦巴山片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
www.casted.org.cn 作者:王伟楠 日期:2016-01-12  点击数:3032 
 

摘要:基于秦巴山片区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境内的326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揭示了秦巴山片区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现状,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障碍,给出了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个区域在国家或全球经济的产业链和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区域的竞争优势,而构成竞争优势的核心因子是区域的创新能力。其中,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优势最关键的载体。

1 问卷设计及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

1.1 问卷的设计及调查范围

采用企业问卷调查和重点企业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鉴了县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调查问卷的设计,并根据秦巴山片区的实际情况做了一定改动,共设计了一个表格及37个调查问题,调查内容包括企业技术创新相关信息、企业技术需求情况、产学研合作情况、政策环境情况以及科技创新和创业服务情况5个方面。题型涵盖了表格、单选、多选以及开放式问题。

为确保问卷的填写和回收质量,问卷发放和回收均由地方科技局负责。他们按自身的经济结构特点确定行业比例,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选择样本企业。整体来看,本次调查区域覆盖了整个秦巴山片区,包括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六省市的80个县(市、区)。调查行业涉及农业、食品加工业、建材、化工、制药、机械、轻工、冶金等12个行业。本次问卷调查范围较广,行业选择具有代表性,可以反映出秦巴山片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调查结论具有推论总体的意义。

1.2 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

从企业划分标准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来说的具有规模形态差异的一个相对概念,目前不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中国对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也几经变化。本文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采用的是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其中农、林、牧、渔业中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工业中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服务业中,信息传输业营业收入标准最高为100000万元,住宿业标准最低为10000万元。

从企业性质来看,以私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为辅。本次调查的326家样本企业中,关于企业性质的有效回答问卷共318份。其中私有企业287家,占样本总数的90.3%;国有企业20家,占6.3%;集体经营的共有8家,占2.5%;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仅有3家,占0.9%,外商独资的两家企业分别为,陕西省山阳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苍溪县大通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

从行业分布来看,以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主。本次调查的326家样本企业的经营领域主要涉及12个行业,以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主,分别占到样本总数的15.9%13.5%,其次是制造业和生物医疗。从科技含量来看,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开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共65家,占样本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

2 秦巴山片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总体特征

中小企业作为秦巴山片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亮点,在区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秦巴山片区内的中小企业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2.1 技术创新活动活跃,R&D投入总量逐年增多,R&D投入强度超越全国平均水平。

经费和人员投入是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从研发经费投入看,通常以R&D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衡量创新资金的投入强度。

326家样本企业中,2009年仅有102家企业有研发投入,占样本总数的31.3%,到2013年增长至196家,占总数的60.1%;研发总费用由2009年的164万元增长至2013年的567万元,增长了近3.5倍。在研发投入强度方面虽出现了小幅下降,从2009年的7.9%下降至2013年的6.0%,但仍远高于2013年全国平均2%的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认识的提高外,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密不可分。以2013年数据为例,326家样本企业共获得县级以上财政科技经费47316.2万元,而同期企业的销售收入仅为9376万元(见表1)。

1 秦巴山片区中小企业R&D投入总体情况(万元)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R&D投入总数

164

282

313

372

567

企业销售收入总数

2059

3671

4829

8331

9376

R&D投入强度(%

7.9

7.7

6.5

4.5

6.0

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企业的利税总额也随着R&D投入总量的增多而增长,并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见图1)。

这些数据表明,近年来秦巴山片区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创新中求生存促发展已成为秦巴山片区内中小企业的共识和普遍行为。

2.2 技术需求强烈,获取方式由技术引入开始转向自主研发

截至2014年,在326家样本企业中,过去三年内开展过技术更新或升级的有280家,占总量的85.9%;未来有引进或改进技术想法的有279家,占总量的85.6%,这表明企业对于技术的需求非常强烈。从技术获取方式来看,2010年前主要以专利购买及技术引入为主,2010年以后,随着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增强,引入专利数以及引入技术投入经费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引入专利数由2010年的1162项下降到2013年的382项,引入经费由2751万元下降至2013年的542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自身研发的专利数,由2010年的282项增长至2013年的877项,远远超出了当年专利的引入个数。2013年有120家企业明确表示,未来技术供给将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研发。这种巨大的转变,表明片区内的中小企业获取技术的方式开始由技术引入转向自主研发(见图2)。

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数量逐年递增,企业新产品总数由2010年的178项增长到2013年的484项,极大地带动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

2.3 技术创新过程中,政府定位由过去单一的投入角色转变为监管与服务角色。

关于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角色定位,2013年有104家样本企业选择了监管与服务,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有114家选择了投入,与2009年相比出现了大幅下滑。这种角色定位的变化,既符合当前国家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也与企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关于希望政府未来开展哪些工作的选项中,有172家企业选择了政策信息宣传指导,占总数的52.8%,排名第一。企业迫切希望,政府能够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结合传统的政策及信息宣传方式,重点提供政策咨询、政府帮困、服务对接、网上展示等服务内容,帮助中小企业便捷、可靠、低成本地获得信息,解决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 秦巴山片区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障碍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影响因素方面,缺乏先进科技成果信息排在第一位,占60%;其次是缺乏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占43%。在内部影响因素方面,缺乏研发经费排名第一,占50%;其次是缺乏高端技术创新人才,占46%,说明服务、资金和人才是制约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3.1 秦巴山片区基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在技术创新风险中,可能产生积极影响的事件称为机会,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称为障碍。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在销售、合格的技术人力、外部沟通、金融、政府管制、增长、模式、规模经济和系统方法等方面都处于劣势1。这种劣势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有效化解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技术创新风险转化为技术创新障碍。为降低或消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发挥其沟通、咨询、协调、孵化等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资本市场、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从而有效消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障碍。

目前,秦巴山片区基层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态势并不如意,在县域层面,中介机构存在发展滞后、分布不均的问题。片区内共有科技中介机构110个,其中数量为0的县多达8个,超过2个以上的县却仅有7个。另外,从科技中介机构人数来看,片区内的从业人员共有550人,平均每个县7人左右,但分布严重不均,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其中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人数最多为95人,而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却仅有1人。此外,科技中介机构业务领域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现象,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发展较快,但评估、投资服务等为科技和金融结合服务的中介机构发展较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型企业天生所具有的“自然融资屏障”和“融资缺口”问题。落后的科技中介服务业已经严重阻碍了秦巴山片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和财政经费

片区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银行贷款、财政科技经费以及其他融资方式。从额度来看,银行贷款约占企业融资总额的75%,以2013年为例,约占融资总额的76.83%;其他融资方式仅占4%左右。这表明片区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过于依赖银行,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信用作为信用体系中的主要形式,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的贷款一般成本比较高,获得贷款所花时间较长,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匹配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

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来源还有财政科技经费,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以上三个部分,其中国家级经费呈现出波动较大的特点。以2010年为例,国家级财政科技经费仅为2009年的5.3%,导致变动的原因之一是经费往往来源于项目,国家级项目数量的不稳定导致了经费的波动;省级经费呈现出稳步上升的特点,由2009年的1103万元增加至2013年的4994万元,上涨了约4.5倍;县级以上经费呈现出跳跃式增长的特点,比较显著的两个阶段为,2011年比上年增长了7.2倍,2013年比上年增长了10.5倍(见表2)。

2 秦巴山片区中小企业融资情况(万元)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银行贷款

28975

42095

73738

129533

208338

其他融资

1914

2674

5134

8165

9263

财政科技经费

国家级

5180

274

2873

817

1259

省级

1103

845

1586

2598

4994

县级以上

1047

698

5031

4508

47316

3.3 高端技术创新人才匮乏

人才是技能和技术的重要载体,创新人才的不足将直接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片区内的中小企业已积累了一定量的高素质劳动力,但在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高端人才方面仍然十分匮乏,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009年,326家样本企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总数仅为393人,占当年职工总人数的2.3%;到2013年人数虽然增长至1285人,但仍只占同期职工总人数的2.8%。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仍有五分之一的中小企业不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端技术创新人才(见表3)。

3 秦巴山片区中小企业高端技术创新人才基本情况(人)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职工总人数

17302

20961

209456

36984

45301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

393

482

689

949

1285

R&D人员数

861

1078

1524

2130

2734

4 对策建议

4.1 依靠社会力量壮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构建科技中介合作联盟

在数量供给方面,鼓励有能力、有需求的民间力量加入到科技中介行业中,这样既增加了民间资本投资的渠道,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也能使民间科技中介机构积极主动地联系中小企业,实现资金、信息与实际生产的有效对接。在技术服务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打造网络化、多元化和联盟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应积极联合起来,构建沟通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庞大科技信息网络,建立技术专家、科技成果、政策法规等各种公共信息数据库;针对不同的服务类型、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科技中介组织可进行“量体裁衣”,减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其最大的价值2

4.2 创新片区科技金融工作

片区内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等相关要素的配合。一方面要完善已有基础,片区内已有39个县设立创业基金,占总数的49%;有19个县设立创业投资小额信贷,占总数的25%;在投融资模式方面,也有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值得大力推广,例如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县科技成果质押融资、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与建设银行合作的“助保贷”,以及四川达州市宣汉县的“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信托+政府+科技”信贷模式。另一方面要鼓励金融创新,支持和培育片区内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增长潜力的科技企业进入创业板融资;支持部分地区创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重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采取项目、贴息或后补助等形式,加大对科技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与目前片区内已有的村级互助资金、村镇银行的探索相结合,开展有科技含量的创业活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动风险投资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

4.3 建立创新资源共享机制

片区内中小企业虽然资源有限、技术创新薄弱,但各自也都具备一些比较优势。片区内不同中小企业以及相关主体可以在相同利益基础上,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方式共同完成技术创新过程。但是,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程度受约束于行业竞争和区域环境因素的影响。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共享机制促进、规范集群内相关主体的合作创新,通过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实现创新资源和成果共享,维护市场环境的公平公正,使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此外,政府还需通过大力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引导和鼓励片区内的相关主体基于资源共享的合作创新。

4.4 发挥政府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的重要力量

基于片区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大规模引入高端创新人才并不现实,此时,政府的力量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注意发挥政策、机制方面的引导作用,帮助中小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加大对企业人才吸引和培养的力度,例如十堰市推出的“3331人才工程”;另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企业与当地高校相互沟通的机制,促进企业与高校在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互动。在日本,有一种“产学官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和大学以及政府部门所属的研究机构合作,联合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帮助。



1Roy Rothwell and Walter Zegveldl. Reindustrialization and Technology[M].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2曹洋,云涛,陈士俊.科技中介服务业与中小科技企业的协同互动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


上一条: 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 联合调查--《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5》正式出版发行
下一条: 秦巴山片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
【字体: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