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联席会

经验交流

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支撑引领科技强省建设
www.casted.org.cn 作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日期:2010-01-21 文章来源:首届全国科技发展战略咨询联席会议 点击数:8965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着力构筑三大平台,推进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目前危机影响正在消退,复苏迹象明显,但“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结构、新兴技术、贸易模式及人的观念和消费方式都产生深刻的调整与变化,经济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原先过度依赖发达国家消费、过度依赖出口的格局必将打破,浙江出口主导、终端产品加工装配为主、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浙江经济进入了爬坡越坎的关键期。无论是立足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支撑发展,还是着眼长远,推进转型升级,引领未来,都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显得尤为迫切。
1、强化软科学研究计划平台,聚焦战略研究方向。软科学研究计划及项目,是引导战略研究主体行为、提高战略研究水平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一是突出战略研究。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软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管理办法》,明确软科学研究计划及项目的重点,进一步突出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科技政策研究,体制改革研究,技术经济评价与预测等,引导和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力量,推进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二是突出顶层设计。建立了省软科学研究专家咨询组,为研究和制订软科学发展规划、编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南、确定重大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提供咨询,并参与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立项评审等工作,着力提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三是突出主动设计。项目主动设计质量,是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服务决策,提高研究成果应用的关键。根据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动设计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加大战略研究资助力度,加强战略研究基地建设,加快战略研究人才培养。如在2009年的软科学研究计划中,突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安排了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研究,高新技术发展的路径研究,节能减排目标路径优化与制度设计,重大装备、新材料、电子及通信设备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预见等一批重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提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2、构筑软科学研究共享平台,汇聚战略研究思想。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为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建设和运作,专门设立了“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共享平台研究与开发”项目,以“整合、共享、合作、提高”为宗旨,委托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开发建设信息资源丰富、互助功能强、信息真实性好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共享平台”。平台主要由科技动态信息、研究参考资料、科技统计数据、信息互动交流、软科学研究机构与专家、辅助调研系统等组成。采用实名会员制,经申请注册并审核批准后,才能成为平台的正式会员,并根据会员推送的共享研究成果数量、质量,享有相应的共享权益,依法保障成果信息的知识产权。目前,平台投入运行,成为了整合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力量,汇聚科技战略研究思想、观点、方法的有效载体,既促进了同行集聚,激荡启迪观点与思想,又改善了研究条件,提高研究效率与水平。
3、组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构筑战略研究智库。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07年,省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明确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2008年,省政府提出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摆在六大行动计划的首位,并在计划中提出“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建立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开展对重大科技问题的战略研究”。力求通过组建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机构,集聚海内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力量,稳定研究方向,提高研究水平,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和动态的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研究,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提供宏观指导,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科技决策提供咨询。经过1年多时间的方案研究、论证,2009年9月,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组建方案,同意组建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该研究院为社会公益类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2名,主要承担组织重大科技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参与组织高层次专家开展重大项目的调研、论证和设计等工作。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组建,标志着浙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水平与能力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组建得到了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鼎力支持。在2008年科技部与浙江省政府建立会商制度时,在会商制度议定书及第一次部省工作会商会议议题中明确,部省共建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并作为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分院。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将实行开放办院,以“小实体、大协作”的方式运行,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借梯登高,借势发展。目前,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各项筹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目标是力求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成为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的思想库、智囊团。
二、注重前期调查研究,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积极应对国际发展环境变化,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五年,也是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加快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更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关键阶段。根据2009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在上半年正式启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思路研究工作。目前,规划思路研究已初步完成,下一步重点是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完善,进入规划编制阶段。努力把“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成为我省“十二五”时期推进科学发展的“方向标”,依靠自主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路线图”,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的“任务书”,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项目库”。
1、进一步深化基本思路研究。立足“四个结合”,即遵循规律与把握省情相结合、延续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定性研判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进一步深化科技发展基本思路、发展战略研究。一是认真分析科技发展的条件。深入研究宏观背景、现实基础、发展趋势,把准国际国内背景、创新要素保障、科技供求状况。二是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要求。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支撑性要素与约束性因素,体现好创业创新、转型升级、民生科技的要求。三是科学确定科技发展目标。深入研究提出一个既切合实际又催人奋进的总体目标,研究确定一个既体现全局又突出重点的发展目标,研究设置一套既规范可行又合理可靠的指标体系,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导向性。
2、进一步深刻把握发展重点。编制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必须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方面,要顺应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的时代要求,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快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立足浙江实际,着眼国家战略,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赋予经济转型升级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强劲的带动力,建立与浙江发展进程相适应、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顺应世界潮流,解决好能源资源节约、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推动浙江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3、进一步深入谋划重大举措。科技发展规划不仅要有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项目,更重要的是要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取向,引导社会创新资源向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向进行配置,特别是向企业集聚。以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为战略目标,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根本任务,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为抓手,围绕“八个一批”,即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一批大院名校大企业共建创新载体、提升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实施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科技专项、推广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共性技术、培育造就一批企业创新人才,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三、几点建议
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当今世界,正处新科技革命的前夜。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态势没有改变,仍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如何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实现我国及各地区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我们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战略研究机构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建议:
1、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布局上,形成了较大的地区差距。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及基础条件服务平台时,又是以具有创新资源优势、整合存量资源为主建设,加之国家创新平台或体系建设的框架设计欠缺考虑与地方的结合,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全国各地,使科技资源薄弱、基础设施少、人才集聚不明显的地区在分享国家创新资源建设成果时仍显不足。同样,在国家投资取得的软科学研究成果上也存在这个问题。目前各地研究制定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都考虑研制一些产业(专业)或领域的技术路线图,这其中的重复研究很多。原因就在于缺乏合作共享机制,希望国家能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有利于共建共享的工作和管理机制,提高效率。
2、国家战略研究和政策制定过程中,注重地区科技发展的特征体现,力促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支撑。要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促进跨地区的知识流动与扩散为重点。形成跨行政区的创新主体之间结合互动的机制和制度环境,形成产业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加强区域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战略。建立产业技术体系是当务之急。通过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技术中心、平台和网络,进而集成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企业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对区域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区域科技发展新格局。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在配套政策制订中更加考虑企业的需求。强化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鼓励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政府采购和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激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分担创新风险。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培育和成长,维护创新者利益,保护创新积极性。
3、加强科技政策实施评估,提高政策的科学合理性。科技政策是编制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决定和引导着创新活动的力度和方向。科技部制定了许多科技政策,有些政策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有一些政策并不是很合理,不符合科技活动的规律和目标。如2006年第56号文,规定课题研究人员不能从政府科研项目中开支劳务费。希望能加强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及时完善。
4、加强科技统计监测工作,为科技战略研究创造条件。促进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离不开科技统计数据的支撑。一直以来,我国科技统计的内容、范围都相对较少和小,统计体系不健全。当前,国家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战略目标,原有的这些科技统计制度显然已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应将更多科技指标纳入国家统计系统的报表中,形成一些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及时把握科技进步与创新动态,为科技战略与对策研究提供更充足、更及时和准确的数据资料。
5、加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战略规划,保障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公众科学技术的素养不仅影响国家综合竞争力,且影响国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科学理念、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调查显示,近二十年来,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远远落后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如果经济发展的成果未能反馈给公众,公众科学素质得不到提高,创新将缺乏源泉,发展将缺乏潜力,这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未来发展将会是制约。因此,有必要在加强公众科学素养、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等方面做出有目标有力度的规划意见,大幅度改善创新的社会和人文环境。

上一条: 加强发展战略研究 服务科技管理工作推进[2010-01-21]
下一条: 广西“十二五”科技规划的编制与考虑[2010-01-21]
【字体: 【打印本稿】


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提供的资料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或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并向您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