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介绍


点击看大图
张换兆
姓  名:张换兆    性  别:男
学  历:博士
籍  贯:福建长汀
职  称:副研究员
所在部门:综合发展研究所
研究方向: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创新战略
电  话:58884626
传  真:58884623
电子邮件:Zhanghz@casted.org.cn

 

研究领域:
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创新战略
已承担或正在承担的课题:
[1] 国家软科学计划《创新型产业集群研究》
[2] 国家软科学计划《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创新案例研究》
[3] 国家软科学计划《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4] 科技部党组重大调研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政策措施研究》
[5] 科技部党组重大调研课题《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大问题研究》
[6] 科技部党组重大调研课题《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替代政策研究》
[7]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战略研究》
[8] 国家软科学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景气指数监测》
[9] 福建省科技厅《科技创新驱动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战略研究》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评估分析》
[11] 国家软科学计划《科技规划计划等重大科技决策公众参与机制研究及制度建设》
[12] 国家软科学计划《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法律问题研究》
[13]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发展总体战略》
[14]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前期研究》
[15] 科技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愿景及科技重大需求分析研究》
[16] 国家软科学计划《国家科技规划与科技发展战略关系研究》
[17]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十二五”专项规划》
[18] 北京市《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及新兴产业培育对策研究》
[19]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在中国科技进步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基于典型案例分析》
[2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双向互动,协调发展——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关系历史演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重约束下“低成本、集约型”城镇化模式构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地宏观调控机制及工具创新研究》
[23] 自然基金应急项目《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24] 天津市“十一五”规划项目重点项目《中国农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25] 天津市“十一五”规划《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增强和完善滨海新区服务区域经济的综合功能研究》
[26] 天津社科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TJSKGC0505)
[27]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滨海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设计》
主要成果:
[1]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中国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研究成果:
[1] 欧盟KICs推动协同创新对我国的启示,调研报告,2014(10)
[2] 中国应积极参与下一代贸易规则的建设,调研报告,2014(10)
[3] 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格局,调研报告,2014(10)
[4] 尤里卡计划的特点及对我国科技计划改革的启示,调研报告,2014(7)
[5] 英国研究理事会的特点及对我国科技计划改革的启示,调研报告,2014(6)
[6] 积极应对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对我国的影响,调研报告,2014(6)
[7] 我对美试图主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应选择的策略,调研报告,2014(1);
[8] 关于加强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科技领域务实合作的建议,调研报告,2013(9)
[9] 美国对华铝型材反补贴调查的案例分析与政策建议,调研报告,2012(11);
[10] 加拿大创新商品化计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调研报告,2012(11);
[11] 美国对华“337”调查研究与应对策略,调研报告,2012(11);
[12] 关于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替代政策的几点建议,调研报告,2012(11);
[13]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成效及对我国的影响,调研报告,2012(8);
[14] 因势利导,确保中国主导全球研发中心的形成,调研报告,2012(6);
[15] 研发全球化的新特点与趋势,调研报告,2012(6);
[16] 全球研发中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调研报告,2012(6);
[17] 土耳其创新规划要点与启示,调研报告,2012(4);
[18] 河北兴茂轮胎有限公司对“双反”调查胜诉的意义与启示,调研报告,2012(4);
[19] 《美国创新战略》实施对我国的主要影响及应对策略,调研报告,2011(9);
[20] 正确认识“美国正迎来新的人造卫星时刻”,调研报告,2011(8);
[21] 在GPA下中国保护本国产业和支持本土创新的建议,调研报告,2011(8);
[22] 美国创新战略变化的三个阶段及对我国的启示,调研报告,2011(7);
[23] 在GPA下中国保护本国产业和支持本土创新的建议,调研报告,2011(8)
[24] 自主创新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思考,调研报告,2011(7);
[25] 美国新一代间谍卫星计划及对我国的启示,调研报告,2011(7);
[26] 建立大范围公私合作的机制:欧盟联合技术促进计划的启示,调研报告,2011(5);
[27] 中美新能源政策比较研究,调研报告,2011(5);
[28] 关于美国对华新能源政策301条款调查的分析与建议,调研报告,2011(3);
[29] 美国创新战略要点,调研报告,2011(2);
[30] 典型国家科技国际化战略的特点与启示,调研报告,2010(11);
[31] “自主创新产品优先”政策引发的争议及应对策略,调研报告,2010(11)。
[32] 推动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建议,调研报告,2010(11);
[33] 关于深化和扩大我国科技计划开放的思考,调研报告,2010(10);
[34] 北京市建设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共享的经验总结,调研报告,2010(10);
[35] 国际科技合作与中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调研报告,2010(6)
[36] 促进我国“人”、“才”引进的思考,调研报告,2010(5)
[37] 奇瑞联合开发的国际合作经验与启示,调研报告,2009(12)
[38] 华为的国际化创新战略及其启示,调研报告,2009(10);
[39] 龙芯:以我为主的开放式创新及其启示和相关政策建议,调研报告,2009(10);
[40] 加速中国干细胞研发与产业化,在开放中抢占战略高地,调研报告,2009(10);
[41]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演进与有效性,调研报告,2009(7)
发表作品:
[1]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成效及对我国的影响,中国科技论坛,2013(6);
[2] 从自主创新战略高度重视产业技术体系的顶层设计,科学管理研究,2013(6);
[3] CICP助企业跨国创新“死亡之谷”,经济参考报,2013年5月16日
[4] 《美国创新战略》实施对中国的主要影响及应对策略,中国科技论坛,2012(9);
[5] 力争主导亚洲研发中心形成,学习时报,2012年8月6日
[6] “对《政府采购协议》下中国保护本国产业和支持本土创新的建议”,中国科技论坛,2012(4);
[7] “美国创新战略变化的三个阶段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12(3);
[8] “国际科技,前沿技术酝酿群体突破”,人民日报国际版,2011年12月27日;
[9] “‘自主创新产品优先’政策引发的争议及应对策略”,新华文摘,2011年07月
[10] “利用GPA谈判条款 发展创新能力”,科技日报,2011年11月14日第001版
[11] “‘自主创新产品优先’政策引发的争议及应对策略”,中国科技论坛, 2011(5)
[12] “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比较的实证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
[13] “龙芯:走以我为主的开放式创新之路”,中国科技论坛,2010(6)
[14] “中国科技发展国际合作战略的评价与建议”,中国科技论坛,2010(4)
[15] “促进我国‘人’‘才’引进的思考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7)
[16] “中国土地政策有效性研究”,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2)
[17] “中国农村土地管理主体行为与制度绩效研究”,江汉论坛,2009(11)
[18] “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制度的关系:美国经验”,亚太经济,2009(7)
[19] “制度租金理论初探 ”,河北大学学报,2009(6)
[20]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研究——基于制度租的视角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5)
[21] “农地制度及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变迁研究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
[22] “我国农地管理的主体行为与博弈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09(1)
[23] “物业税对土地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国区域经济,2009(1)
[24] “土地及其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日本为例”,财贸经济,2008(12)
[25] “综合配套改革与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9)
[26] “农转非土地增值寻租与土地集约利用”,财经科学,2008(9)
[27]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含义”,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9)
[28] “工业化、城市化条件下我国城市土地供求均衡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8(9)
[29] “美国农地管理制度及其主体变迁的经验考察与借鉴”,学术论坛,2008(6)
[30]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以往改革的异同点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8(5)
[31] “制度租、土地增值收益与政府行为”,制度经济学研究,2008,Vol.20
[32] “现有城市空间下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经济评论,2008(4)
[33] “制度租金理论初探”,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34] “日本城市化、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关联分析”,亚太经济,2008(3)
[35] “基于现行产权制度的农地流转经济绩效分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36] 土地“尾效”、泡沫与日本经济增长,日本研究,2008(3)
[37] “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地理,2008(3)
[38] “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基础与准入条件探索”,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1)
[3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比较:上海与天津”,改革,2007(10)
[40]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的互动关系——一个新的分析框架”,社会科学辑刊,2007(10)
[4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政府博弈行为分析”,财经科学,2007(9)
[42] “动态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模型构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7)
[43]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关系演进的国际比较分析——以日本为例”,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7(6)
[44]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制度的空间演化分析”,财经研究,2007(1)
[45]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关系演进的国际比较分析——以日本为例”,上海经济研究,2007(1)
[46]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制度传导机制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7(1)
[47] “日本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关系的历史考察”,日本学刊,2007(1)
[48]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模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4)
[49] “土地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研究”,开放导报,2006(2)
[50] “利率变动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1)
[51]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对土地市场均衡的影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5(10)
[52] “房地产融资方式多元化的经济学分析”,财经科学,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