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介绍


点击看大图
张俊祥
姓  名:张俊祥    性  别:男
学  历:研究生
所在部门:科技预测与评价研究所
研究方向:本科药学,硕士微生物遗传,博士科技管理。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农业、人口与健康、资源环境等领域的技术预测与关键技术选择工作。
电  话:(010)58884520
电子邮件:zhangjx@casted.org.cn

1995年9月~1999 年7月,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学专业

1999年8月~2000年5 月,东北制药厂VC公司,技术管理

2000年9月~2003 年7月,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

200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006年9月~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领域:
本科药学,硕士微生物遗传,博士科技管理。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农业、人口与健康、资源环境等领域的技术预测与关键技术选择工作。
主要成果:
1999年8月,本科毕业后,在东北制药集团VC公司超滤车间从事工艺改进工作。2003年8月,开始进入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改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从事科技政策研究工作。期间,负责和主持了若干项目的研究,参与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计划和规划战略研究等工作,参与了科技部、发改委等部委的文件起草和撰写,负责撰写了递交国务院等部门的调研报告、人民日报内参、人民日报内部参阅等40多篇。
研究成果:
调研报告及其他报告
功能基因组是未来生物学发展的重要基础,2004第12期
生物制药是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应用,2004年第13期
重大及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与快速诊断,2004年第14期
组织与器官工程是一门新兴交叉边缘学科,2004年第16期
美国能源部中长期科学战略计划,2004年第26期
我国人口与健康技术六大重点的发展现状分析,2004年第93期
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国内外对比分析,2004年第93期
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六大重点,2004年第96期
电子健康: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新方向,2005年第54期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趋势及我国未来发展重点,2006年第11期
临床诊疗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未来发展重点,2006年第15期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未来优先发展的重点,2006年第17期.
《2020年全球技术革命》与我国技术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2006年第43期
我国重点高技术领域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评价,2006年第56期
关于世界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的思考,2007年第23期
关于国家关键技术的几点讨论,2007年第53期
我国民生科技三大重点关键技术和路线图研究,2008年第86期
美国面向未来优先发展的重大科学设备(设施)进展情况,2008年第85期
当前金融危机和技术变革分析,2009年第5期
关于“运用专利地图方法参与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建议,2009年第34期
大力发展癌症疫苗,积极应对癌症挑战,2009年第57期
加强癌症疫苗研制工作的建议(国务院信息研究),2009年第53期
药物开发要关注仿制药及其高端产品,2009年第99期
我国疫苗产业发展需突破的几个关键问题,2010年第7期。(“人民日报内参”,2011年6月14日,第1116期(清样))
我国高技术发展需求分析及发展重点建议,2010年第70期
当前信息、生物和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特点分析,2010年第76期
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与我国战略选择研究,2010年第77期
我国应关注健康产业的发展,2010年第78期(人民日报内部参阅)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历程与发展建议,2010年第88期
“转基因安全”事件的讨论和剖析(科技部专报),2010年3月12日
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建议,2011年第84期
对推动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建议(国务院信息研究),2011年4月
转基因食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科技部专报),2011年7月。
我国农业污染防治对策研究,2011年第115期
对加强我国新药创制的几点思考,2012年第8期
发表作品:
1. 张俊祥,肖茜,方呈祥等。噬菌斑电子图像的计算机处理及其自动计数,中国病毒学,2003,18(4), p387-390。
2. 杨桥、张俊祥、朱石桥等。 耐辐射奇球菌抗辐射物质的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2004, 20(5), p465-468.
3. 张俊祥,程家瑜。 对我国动植物转基因技术发展的趋势的调查,生物技术世界,2004,12, p30-33。
4. 程家瑜,王革,龚钟明,张俊祥。未来10年我国最有可能的十大技术突破,中国科技论坛,2004, 112, p1.
5. 程家瑜,王革,龚钟明,张俊祥。未来10年我国可能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核心技术,中国科技论坛,2004, 112, p7.
6. 张俊祥,程家瑜,周永春。全球生物技术发展趋势,中国科技论坛,2005, 187(2) p32-34。
7. 张俊祥,程家瑜,周永春。全球转基因种植状况简介,中国生物工程学报, 2005,l25 (7), p100-102。
8. 程家瑜,张俊祥。我国重点高技术领域关键技术发展水平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7,129(1),p13。
9. 张强,周永春,张俊祥。工业生物技术为我国提供历史性战略机遇[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2):3-7。
10. 张俊祥,杜冠华等。我国未来人口与健康领域的科技需求与发展趋势,中国科技论坛,2007,129(1),p3。(新华文摘2007年第24期)
11. 程家瑜,张俊祥。对国家关键技术的讨论,中国科技论坛,2008,142(2),p9.
12. 韦东远,龚钟明,张俊祥。关于我国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的思考,《创新科技》2008年0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科技管理第八期收录。)
13. 王元,程家瑜,王革,张俊祥等。当前金融危机和技术变革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0期)。
14. 张俊祥,李振兴,午治印。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6期。
15. 李振兴,程家瑜,张俊祥等。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技术和路线图。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6期。
16. 张俊祥,程家瑜,李振兴。我国民生科技三大重点发展关键技术和路线图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7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8期168页。)
17. 张俊祥,李振兴。药物开发策略:关注仿制药及其高端产品。创新科技。2010年第7期
18. 刘钒,张俊祥。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湖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0 年第9 期。
19. 李振兴,程家瑜,王革,张俊祥。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快我国高技术发展的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0月。
20. 程家瑜,张俊祥,韦东远。当前信息、生物和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特点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11期。
21. “十二五”,疫苗产业要“突围”,科学时报,2010年11月29日B2技术-产业版。
22. 癌症疫苗:我国具有赶超机会。科学时报,2010年12月27日。
23. 孟弘,张俊祥。对我国生物技术人才问题的几点思考。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第1期。
24. 张俊祥,程家瑜,王革,李振兴。生物产业特性和发展战略选择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1期。
25. 张俊祥,李振兴,田玲,汪楠。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态势和需求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2期。
26. Shiqiao Zhu, Chengxiang Fang, Suhua Zhu, Luozhen Zhang, Chengpeng Fan, Junxiang Zhang. Inductive Effect of hypoxanthine-xanthine oxidase system. Microbiology, 2004,73 (1): 42-46.
27. Qiao Yang, Xiao-Ling Zhang, Jun-Xiang Zhang, etc. A novel method for evaluating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ies of antioxidants using ultraviolet induction of bacteriophage λ. J. Biochem. Biophys. Methods 67 (2006),p163–171。
28. Qiao Yang, Xiao-Ling Zhang, Ming Ma, Ke-Jing Huang, Jun-Xiang Zhang, etc. New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pheomelanin in biological materials by precolumn fluorescence derivatization with naphthalene-2,3-dicarboxaldehyde. J Chromatogr A. 2007 Jan 28。
29. Xiao-Ling Zhang, Qiao Yang, Bing-Hua Jiao, Jun Dai, Jun-Xiang Zhang, Wu-Zhong Ni.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pheomelanin after 5-carboxyfluorescein succinimidyl ester precapillary derivatization and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with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861,136–139,(2008)。
六、出版的书籍(合著和参与撰写)
1. 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3,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4。
2. 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4,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
3. 中国技术前瞻报告(简版),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6。
4. 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5~2006,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7。
5. 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6~2007,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8。
6. 中国高技术产业进展报告2005~2006,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7. 世界前沿技术研究报告2005,科学出版社,2006。
8. 世界前沿技术研究报告2006,科学出版社,2007。
9. 世界前沿技术研究报告2007,科学出版社,2008。
10. 世界前沿技术研究报告2008,科学出版社,2009。
11. 世界前沿技术研究报告2009,科学出版社,2010.
12. 《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3. 《中国农业技术预测与关键技术选择(2006-2020)》,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