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原创空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32

个人档案

张赤东
战略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8-14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4-18
日志总数: 44
总点击量: 235737

 

 

日  志

[评论人:段世德] 评论时间:2014-03-15 21:40:53
统筹协调容易成为特权任务的盘中餐!
[评论人:冯宪武] 评论时间:2013-12-08 18:27:36
创新管理工具,铺设智慧发展的快车道
冯宪武
在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社会在发展中都面临着各种风险与难题,这些风险与难题最终都归因于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所以说如何有效的应对与破解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是实现科学智慧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首要的或说是根本性的问题。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日本的第一行销大师企业管理顾问神田昌典提出用一张图表解决所有的商业问题,我们在十年前创意出《管理智慧平台》,这真是不谋而合。智慧的发展这已经是世界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历史潮流,《管理智慧平台》的诞生是新经济时代发展的呼唤,《管理智慧平台》的诞生将为企业、社会实现“经济思维”和科学管理,为加速企业、社会智慧发展架起一座“智慧的桥”,铺出一条“创新的路”, 提供了一台《决策思维加速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直接控制地球的是工具,然而控制工具的却是人,所以说最终主宰地球的是人,是人运用思维及思维所创造出的工具来主宰地球。人类世界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越来越复杂和多变,越来越难以控制。如何找到控制地球的利器工具?如何找到世界万变不离其宗之路径?“我们是通过创新管理决策工具来有效的破解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一难题,我们研发的《管理智慧平台》项目是化繁为简的智慧结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平台》项目为企业、社会提供了一幅《管理导航图》,《管理导航图》在云计算的支持下,可让《复杂的IT操作和流程》变得《简捷易控》,可让《经营管理》变得《简明易行》。
运用《平台》项目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中微观、中观、宏观在整体价值链上的高度融合和有效的集成,将实现动态综合的服务,实现企业、社会的资源全面共享。有利于企业、社会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做到方向清,目标明,路径正,不断创新超越。例如人体解剖图就可以让人们从整体上看清看透人体其结构原理,就有利于诊治和修复。
运用《平台》项目能有效的克服《传统僵化的书本思维》、《难以理清的复杂思维》、《守旧的牛车思维》、《盲目的抄袭思维》;
运用《平台》项目能有效的实现《唯物辩证的思维》《立体开放的思维》《简约的智能思维》、《创新的超越思维》。
运用《平台》项目的系统功能可有利于解决所有的商业问题和社会问题。
运用《平台》项目有利于资源整合,进而实现上下融合,四面贯通,八方兴隆。
借助《管理导航图》可使经营管理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眼看透、极目望穿,运筹帷幄、决策千里;
借助《管理导航图》能适时地打开企业、社会前进中的“黑箱子”,将有效地预防企业、社会运行中的风险;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决策思维的经济性”和科学管理的有效性。
[评论人:施敏] 评论时间:2013-08-13 15:53:45
何时能把企业是创新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我们该做什么的问题就很简单!科技创新是企业竞争能力增强的切身需求,政府只要把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营造好、科技创新带来的利益保护好、优胜劣汰竞争的公平制度建设好、科技创业企业踊跃发展的政策和帮扶体系建设好,国家创新系统建设就是最好。
[评论人:邓练兵] 评论时间:2013-02-25 11:30:38
华为排名比海尔还要落后不少,请问什么原因?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3-02-17 11:30:59
全继业:我比较赞同你的想法。
现在更是对我国之国家创新系统进行全面思考的时候了,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大的思考框架 ,对NIS的结构的反思,不要仅仅局限于科技工作,更不要把二者等同,注意区分科技体系或科研体系与创新体系之差异。
[评论人:] 评论时间:2013-01-22 17:51:54
高论
[评论人:刘钒] 评论时间:2013-01-10 21:37:02
张老师,能否请您详细解读一下““Innovation-Oriented Enterprise”和“innovative Enterprise”的区别?为什么您认为“创新型”应该用前者呢?非常感谢!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12-10-30 21:49:15
个人觉得:
首先从调查分析做起:调查国家科技管理的部门情况、计划渠道情况、管理成本情况;调查从事科技活动尤其是财政科技活动的机构情况、经费来源情况、人员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管理、后勤服务)等岗位的分布情况;调查科技成果的收集、奖励、推广、应用的情况;调查科技管理制度的完备情况、执行情况以及各部门政策的协调情况;评估分析五年科技规划的执行情况。
然后对管理部门和资助范围、对从事财政科技活动的机构、对各部门的科技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优化。
[评论人:王禄德] 评论时间:2012-10-09 16:21:00
应该说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这个体系实际不难,那就是效访建设-个国家级的科大演示舞台,这个大舞台在大众眼球下叫大众认可,国家设立科技奖当场对现给发明人,不需要什么管理申评!谁审谁,审者懂吗?被审者贼吗?
[评论人:] 评论时间:2012-10-08 13:01:58
我是宁波市科技局全继业,以上评论是我所发。但不知何故,评论人后面没有出现我的姓名,而以前是可以出现的。如有有兴趣者,可以与我联系,大家共同讨论一下有关问题。我的邮箱是:qjy99999@163.com。
[评论人:] 评论时间:2012-10-08 12:58:02
1、目前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应该说还是有些问题的。建议对此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2、系统诸要素的关系,更是存在诸多未能理顺的地方。建议有关职能部门给予注意。
[评论人:张九庆] 评论时间:2012-09-29 10:26:28
一看到统筹协调,我就想笑。
[评论人:张九庆] 评论时间:2012-09-29 10:23:54
新到水穷处,做看云起时。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2-09-23 10:49:31
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的确是企业创新的基本条件。
这也是当前国内所谓“没有创新的土壤”的结症所在。
政府的意志太强了。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2-09-23 10:45:21
每每到十几大的时候,大部制,合并某某部的说法便会满天飞。
回过头来想一想,这样说,也是有原因的。这反映了社会、人们对科技工作的期盼,但却总是感觉创新工作没有做好,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没有更好的改变发展方式,没有更好的让大家过上创新的高质量生活!。。。。。。但是,拆分了就能解决问题吗?现在的几龙治水,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真正的创新发展。所以,不仅不该简单地去拆分,而是真正地把科技管理职能有效集中,不要太分散太扯皮太多制肘,将科技与创新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评论人:苏晓玲] 评论时间:2012-05-04 11:11:04
感谢分享!
[评论人:于良] 评论时间:2012-03-15 16:04:51
坚持正版,去年买了正版江民,结果江民免费了!悲剧啊。
[评论人:陈静] 评论时间:2012-03-07 11:14:18
不大明白
[评论人:陈静] 评论时间:2012-03-07 11:14:17
不大明白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2-02-24 20:49:41
欢迎各路英雄将相关评论贴出来,大家一起品品。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2-02-24 20:48:05
非常感谢!
创新型企业是我最近6年来一直持续进行研究的,但是说开拓者还不敢当。倒是非常欢迎同道者的商榷和讨论。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2-02-24 20:45:14
最近开机常常达到2分钟,用360分析,Kaspersky 启动占用117秒!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1-08-25 16:39:17
综合与专业部门交叉管理是必然,协调起来冲突的利益少,容易进行。而之所以说要成立一个突出管理创新的部门,一个想法就是综合部门之间的关系厘清,不要在国务院之下的部门之间利益冲突的太厉害,同样的基础研究管理就要出了三四家政策,竟是重复的。也正是部门之间的这种利益冲突与重复,才使政策协调与执行不畅。这是一个原因。
[评论人:田闯] 评论时间:2011-07-04 16:25:29
故宫是故宫管理部门的吗,好像不是,有40%的地盘被其他政府部门占据了,且一占就是几十年。故宫是人民的吗,是人民币的。
[评论人:] 评论时间:2011-05-23 10:48:56
张老师您好,搜索了一下关于创新型企业的研究文献,发现您可以说是我国创新型企业研究的开创者,非常希望能向您多多请教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1-05-14 14:43:59
附十六字令一首:
山,
红色摇篮传信念。
闯新路,
翠竹犹在换人间。
[评论人:cbh] 评论时间:2011-04-01 10:10:32
诸位贤达,你们真认为成立这样一个部就能做到“政令统一”了吗?我们国家分分合合的事还少做了吗?事与愿违的遭遇还少吗?试想这样一个部成立了,如何协调与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等的关系?不是与创新有关的事就不用他们管了,业务上还会有交叉。是否真到了不另起炉灶不足以创新了?还是考虑能否把眼下的政策用足用好。
[评论人:张旭] 评论时间:2011-03-31 16:41:28
兼听则明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1-03-14 13:07:03
需要这样的建议和考虑——
金一南:造航母过程复杂不是喊就能喊出来的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建造航母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工程,不是喊就能喊出来的。中国从来都没有过航母。它是一个复杂的探索过程,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进行研究和实践的。你很难预计什么时候会成功。如果就此做各种臆测,根本就与事实不符。
——对于航母,需要深入的、不断的、理性的、建设性的思考和讨论。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1-03-14 13:02:15
而且,也希望各位同仁也不要仅是在此说说,更要呼吁,去扩散思想。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1-03-14 13:01:11
看了很多的回复,有两个感谢:
一是对于创新的语境有差异,含义不同。
二是,尽管如上,但是创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大家关心。
所以,国家有必要对此有个统筹安排和主管负责。而,进一步厘清各部委之间工作关系,甚至可以进行部门改革。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1-02-23 13:40:49
所以,观有人说造航母不值,我看很值啊。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1-02-23 13:39:52
研发航母也是一个功在社稷的大事,且不论航母的军事意义,就是相关的上下产业链及其关键技术,就能造就数以数以千计的配套企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造就一批产业高级技术工人。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1-02-21 20:27:37
甚是赞同!!!
[评论人:田保中] 评论时间:2010-12-10 10:45:00
实际上,一些地方企业在政府采购方面做得还可以,但是如果在公务车的采购方面能够落实自主品牌的国产车优先的话,那就功德无量了。
[评论人:邵鼎] 评论时间:2010-11-01 11:18:33
只要国外买不到的,中国都能造。更可况,国外造航母的科研、工程人员也有不少华裔。
[评论人:于静] 评论时间:2010-04-22 10:26:34
我认为,电动汽车目前仍然不是缓解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最佳方案。因为电动汽车要充电,而发电要靠燃煤。但是电池的确是制约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型的车用太阳能蓄电池应该成为未来发展了的一个重要方向。
[评论人:朱磊] 评论时间:2010-03-04 10:23:44
科技六句半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0-01-15 17:32:24
降到节能技术,必须说到碳排放。。。
所以,要树立“大科技”的发展观念。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0-01-15 17:23:11
To魏宏儒:
言之有理啊。
多少年来,中国为什么出不来诺贝尔,为什么在国内的人才出不来成果,出了国就可以成为华裔诺贝尔?
中国教育与科技之分离,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想评价教育改革之问题,但从一个整体上去认识人才问题,培养人才,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才提出从创新的角度去考虑,统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评论人:刘洪娟] 评论时间:2009-12-29 08:45:55
挺漂亮的!
[评论人:魏宏儒] 评论时间:2009-12-27 16:16:31
这个想法很好!钱老在生命快要结束前!向温总理提出:多年来我国为什么培养不出高水平科技人才?这说明钱老还在关心国家科技和教育的发展问题。我认为:造成多年来我国为什么培养不出高水平科技人才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人才”观念,长期形成根深蒂固的落后的思想文化,枪打出鸟,树大招风等等抑制“创新人才”的产生和成长,依据读多少车书、背诵多少唐诗宋词,满腹经能的人,才是“人才”;现在我国从幼儿圆到大学都教育孩子学知识学文化,读死书和死读书,只是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应用知识的方法,没有教育孩子发现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方法,考孩子掌握多少知识、掌握多少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现在我国科技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机构及社会公众认为,读多少所名牌大学、获得多少硕士、博士,研究员、教授、高级工程师、院士的人,发表几十篇研究论文的人,才是高科技人才,这就造成我国假文凭、假学历、造假论文不断出现,世界首创的科研课题在我国是不能得到国家科研经费支持的,世界首创的新发现和新创造的高科技论文,在我国学术期刊是根本不可能发表,编辑部会说:这篇论文没有理论根据,没有专家认可。这些专家根本就看不懂首创的新发现和新创造的高科技论文,这就我国大量科研经费产出量少,培养不出有世界影响的高科技人才的原因。科技部改革只是重要一步,我国政府制定全套方案,进行科技管理、教育方法和思想、文化宣传措施,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改革,希望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做题案。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2-21 17:10:45
的确如此。
[评论人:肖高博] 评论时间:2009-12-18 09:10:12
中国真的应该把功夫花在造航母上吗,希望先生拿出详细理智的论证来
[评论人:肖高博] 评论时间:2009-12-18 08:39:03
不仅是电池,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对所有可以回收利用的东西和可能危害环境的东西建立一套循环体系。
[评论人:田闯] 评论时间:2009-12-02 21:55:32
不如把教育部、科技部、科学院合并为教科部。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2-02 16:18:43
To王禄德:
你的“科技管理创新也要有标准”提法不错,我感觉很好。这也正是需要将科技部转变为科学技术与创新部的一个出发点。不要只知道科研,更要明白科研的意义。在于转化。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2-02 16:14:54
To小华:
你说的很好啊。只是有一点,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不需要有一个部门来统一抓好创新这个重大的工作?
[评论人:王禄德] 评论时间:2009-11-27 17:47:37
科技管理的创新也要有标准,标准的衡量标尺是国家发展计划,如何超前完成发展义务?应依法定位于发明人认可,因为发明人掌握发明成果工艺,我前期博文提到了发明人的自主作用与国家关系的重要性,发明成果工艺就是产品生产与质量管理标准,新标准就是新文化;新的教科文,目前国家的科技项目申报,从主题上讲就是设坎,国家拿钱养着种技部那么多人,研究如何申报、如何限制、而不研究如何利用新闻采访发明成果,资助如何靶向发明成果,如何加大对发明人进行服务,如何派送支持人才.资助人才.标准起草、生产管理.产品市场。国家抓紧建设科技资助管理体系是目前新专利法实施的关建所在,形成专用科技新闻节目、网站、年度重大发明奖、评估师、注册师、审计师队伍,一直涉及到大专院校的教科文起草编缉。也请专家共论。
[评论人:段小华] 评论时间:2009-11-26 22:50:49
很热闹,也说几句。九庆的建议可以考虑,但仅限于前半段,后半段申请基金就是扯淡了。
丹麦和芬兰的经验没有说服力,这两个国家和海淀区差不多,不能拿来说事。
现在的问题是:是否还需要有一个统领科技工作的部门?还是大家都去抓大事不做基础性的“育苗”工作。给科技部的定位本身就是做前端没有太多显示度的工作,当然我们可以自称为抓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如果不做基础性、普惠性的工作,而只面向产业的技术创新,那结果必然是取消,保留一个基金委和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得了,产业的创新活动通过各个部门提预算,财政去平衡。
如果什么都想抓,那就是国家科委和经委的混合了,这个谁也不会批,谁也不会答应。内部协调的难度一点都不亚于分散化。
创新工作不需要一个部门统一抓,就像发改委也不是什么都抓,也主要是通过价格和审批实现。产业的运转主要是市场的事。创新也是一个市场行为,不确定性更高,政府的手不宜看得太清楚,否则更不容易创新了。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1-23 14:14:39
To 叶桂林:
很是感谢你的分享!
但我提出这个博文,不是怕人吃了科技部,而是从如何加强我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角度出发的,为的是讨论如何才能制定更加有力的创新政策,什么样的政府机构才能更好地推动创新政策的实施。当然,也为科技部担忧。但我的忧愁不是科技部的被兼并,而是科技部的努力不能有效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其实,纵观科技部的工作重点与职能界定,也能看出科技部的点点滴滴的转变。高兴的是,现在可以说,不在是科研的部了。
[评论人:叶桂林] 评论时间:2009-11-23 11:35:52
这令我想起上个月底参加一个会的感受,会上一些地方的科技厅长对自己部门的定位进行了讨论,他们都表示对现在科技厅的定位感觉比较模糊。对于一些牵涉创新、与产业息息相关的工作,省政府一般比较倾向于交由发改委来做。我觉得博主提出这个题目也是感受到科技主管部门的危机,所以与其被人兼并,不如早点制造舆论兼并对方。

与科技主管部门相关的大部制改革,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在试点,深圳和珠海已经将涉及产业管理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经贸、外经贸、科技等部门并入新组建的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这些试点的结果很可能会影响将来科技部的命运。

对于芬兰,我有过一点研究。芬兰并没有类似中国的科技部,而是比较分散于几个机构: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Council 级别很高,主要是制定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战略;具体则主要由Ministry of Education和Ministry of Employment and the Economy这两个部门来实施;再下来就是研究资助的机构Academy of Finland和Tekes,前者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后者主要资助应用研究以及后期的技术创新。
[评论人:江一泉] 评论时间:2009-11-20 13:08:15
江一泉 原创 | 2009-7-25 8:56 | 投票 | 阅读:76 本文已获编辑推荐 内容修改
点击:76
关键字: 创新科学
[摘要] 本贴仅对《宇宙中心说》一书作精简的介绍,《宇宙中心说》一书分为十七个大部分、一百六十三个小节、三十九万多字,大16开本,书号:ISBN9789624508277/D。52211。用翔实的现代数学、物理学和逻辑意识进行演绎推导是全书学术观点的主旨。书中通过融合经典、创新的数学物理模型建立了宇宙稳态循环中心模型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宇宙存在观。

书中的目录和陆续的单元简介可以参见《价值中国》网站:http://jiangyiquan.chinavalue.net和网易http://blog.163.com/yqjiang7/。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大爆炸起源的宇宙模型矛盾重重,已经不能作为描述自然现象最客观和准确的宇宙模型。如果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与自然存在的宇宙相对应的数学物理模型,我们在整体科学前进的路上就会遇到障碍。我们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交叉科学家、生物、化学家等所有各行各业的科学家将会在遇到顶级重大问题上的选择发生方向性的错误。时空观、宇宙观、世界观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是带领人们走出人生困惑和建立平和幸福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力 九维动力空 宇宙中心模型 统一场论 对称性破缺 黑洞定律

[中图分类号]O41 文献标识码: A

[数学、物理模型]

数学方面

● 普适相对存在定理

● 三元完备集合定律

● 集合复合几何

● 悖论运算法

● 参照系算法

● 有理无理数的转换

● 数系分类法

● 代数、几何的统一模型

物理方面:

● 黑洞定律

● 力的机理、4种力的统一

● 力的乘法定律

● 地球自转的机理

● 三元九维宇宙模型

● 物质结构相对论

● 量父量子模型

● 光速可变的一般表达----光速方程式

● 红移现象的归因

● 生—物结构区间常数

● 生物手性的机理

● 观测系、参照系复合理论

● 对称性破缺的渊源

● 统一整体宇宙时空观

● 统一空间场方程组

● 统一量纲

● 宇宙中心模型、广宇空间模型

[正文] 三百多年前,莱布尼茨曾经诘问牛顿关于力的来源问题……(全文见书,欢迎索阅)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09-11-19 16:46:49
看来体制改革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算是一个赞成实施“积极大幅度体制改革”的同道中人,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具有深切感受。除了《国家宏观科技管理体制思考》之外,在2006年我写了一篇《国家科学技术管理机构的变迁》,初步梳理了一下国家科技管理体制的变革历史,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限于能力与时间未再进行深入探讨。
体制对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太有必要开一个题目进行研究,组织若干个课题组进行平行研究,不同人不同部门对该问题的看法肯定不同,对于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采用多个课题组独立平行开展有利于选择最优方案。找几个具有高度责任心、独立自主精神(不受或少部门利益)、高学术水平的人挂帅(如房教授),找一些有能力、有热情、善思考的人来做,应该是能取得很好进展,关键是如何拿出充分的证据与分析来说服高层,毕竟该变动是巨大的。
我搜集有几篇关于美国、法国、日本、印度、丹麦、以色列等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文献,本意就是想做体制研究。若需要,可与我联系,syj@ciae.ac.cn
[评论人:王禄德] 评论时间:2009-11-19 13:24:14
美国能选评年度10大发明,就是从专利局选出来的,中国为什么不能,没有选评知识的专家吗?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是以技术检索结果为依据,审评发明的先进性是以国家发展计划为标准,通过15年的关注,本发明在国家十五计划内的发明专利并且在市场上都有了示范工程,发明人在艰难的推广着,专家审评为墙体革命产品,还得到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第八届科博会高层论坛上,建筑节能专栏技术论文6篇,王禄德技术论文占了2篇,是否证明国家对技术项目的认可,国象发改委专刊《中国投资与高科技》记者专访,专刊发表,而发明人企业得到了什么?
得到了不小虑名,得到了建设局帮助仿冒,普及到了全国仿冒,得到了被骗,连国家统计组都还在想骗我3800元,所为的发布费、会员费等等,好发明专利为什么在中国立不上项?得不得科技资助,作为专家应研究这个,这是否叫国家失去了科技资助信用,是中央没有好政吗?有?什么原因应大家探讨。
[评论人:张九庆] 评论时间:2009-11-19 11:43:03
帮你想个研究框架:构建中国特色的大部制-科技与创新部的创建研究,内容:
(1)我国科技与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中国科技与创新面临的宏观管理问题
(3)何谓中国特色的大部制-科技与创新部的特色
(4)科技与创新部的体系架构于功能定位
(5)当前建立科技与创新部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其建议
):):
启动经费5000元,国家自然基金委拿出应急研究专项经费支持。
1个月内拿出讨论稿。
力争在明年两会前拿出上报国务院稿。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1-17 16:13:05
感谢房老师的支持!
但再想向下去,就感到十分困难了。所以才在博客中发出,就是需要找寻同志之人,探讨之,慎思之。还请房老师不吝赐教!
[评论人:房汉廷] 评论时间:2009-11-12 19:38:11
这个问题是个有很强现实意义的话题。我和一些爱好者曾经做过一些工作,后来因过于敏感搁置了。赤东在一个公开论坛上提出来,非常好。建议你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包括理论、案例等。从国家层面,建议认真梳理一下丹麦、芬兰的科技组织。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1-09 16:36:45
更何况,大部制改革已经开始,一切皆有可能。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1-09 16:35:26
如果是有益于国家且是国家必须要做的事,当知难而进,亦不可为而为之。
[评论人:王汉斌] 评论时间:2009-11-09 16:25:15
这个想法很科学,对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主要是既得利益的重新整合,必然使有的部门丢掉一部分利益,实施阻力就会很大。
[评论人:王汉斌] 评论时间:2009-11-09 16:24:57
这个想法很科学,对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主要是既得利益的重新整合,必然使有的部门丢掉一部分利益,实施阻力就会很大。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1-09 13:14:55
所以说,建立创新部的最大用意,就是——要整合国家的创新资源,提高科学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国家科技资源,不只是仅仅为了国防,更何况单独拿国防来养国防也是行不通的,而还要与民口科技、经济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国家机器,尤其是国家机器各个机器部件之间的配合,使科学技术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1-09 13:10:55
近期去陕西调研,也是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科技计划的实施只是到了课题验收就结束了。科技部的工作到此就是结束了。但是,科技计划不应该只是做科研,而应该成为产业化发展的源泉。因而,我想,当将科技部的科技计划与发改委的产业计划结合起来,前有科研,后有产业,才是真正的创新,才能实现真正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评论人:赵光远] 评论时间:2009-11-04 15:49:21
从发展趋势上应该如此。不光国家层面,我在参与省级的科技统计工作中深深感到多部门管理的困难。政府部门尚且如此,何况项目申报单位和申报人,肯定感觉到更痛苦。
[评论人:朱磊] 评论时间:2009-11-04 15:23:06
科技部本身地位也有所下降
[评论人:张建华] 评论时间:2009-11-03 18:01:22
想法很好。值得去推动。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1-02 22:49:57
此想法早已有之,但一直在问自己:提出来有何意义?
去年看了几篇关于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特别是关于澳大利亚创新体系的报告,深有感触,更加肯定了自己对创新部的建立的想法。而后,对奥地利的访问中也发现,创新部的提出对国家的创新发展的确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后发建设优势。毕竟,我们是后发国家,如何把握后发优势,有何能有效、高效地利用创新这个工具来发展经济是一个十分关键、紧迫的问题。所以,在经历自己的思考,认为这个想法不是一个无病呻吟之后,一时冲动才提了出来,而没有给出充分的论说。
[评论人:陆成康] 评论时间:2009-11-02 09:50:52
如造就得造3~5艘,要形成航母战斗群才行!
[评论人:童光红] 评论时间:2009-11-01 15:16:30
还是先把基础力量夯实在建造也不迟的
[评论人:] 评论时间:2009-10-30 17:30:33
这个主意太好了!为何不早些面世呢?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09-10-27 16:17:43
我是非常赞同国家的科技管理职能集中的。多头管理会造成以下问题:协调难度增大、管理人员多、管理制度复杂、管理效率低而成本高、科研单位多头申报疲于应付、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经费使用效益低等等。
我在《国家宏观科技管理体制思考》的博文中对此问题作过一些探讨,建议科研管理职能集中于科技部、总装备部、基金委三个部门。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0-26 15:09:21
政令统一,就是避免内耗的。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10-26 15:08:39
这是一个大战略,就是在国家层面也是不小的变动。
眼下,这是十二五的制定时期,如何体现这个战略布局是一个考验。
[评论人:朱磊] 评论时间:2009-10-24 13:17:28
科技部和工信部关于电动汽车的博弈,就是例子。
[评论人:王禄德] 评论时间:2009-10-23 18:24:17
关健是科技项目申报、审评是否多此一举,国家专利局已实际审查了才授于发明专利权,申报审评是否达建了一条学术不端土壤,是滋生不端行为的设计框架。
[评论人:张九庆] 评论时间:2009-10-23 11:07:24
这事整得比较大。
科技部的肯定欢迎。
把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司直接划过来,中科院的院部的管理职能划过来,教育部的科技司划过来,等等,多好。
邀请某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提案,先吹风。
下届或者下下届政府就完成。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9-29 10:45:28
谢谢房老师!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这也正是我在做的,只是现在进展较慢。还请您多指点。
[评论人:房汉廷] 评论时间:2009-09-29 10:41:06
勾陈的很好。建议能否把一些细节找出来,如政府、企业等各类主体之间的文书约定等。
[评论人:董贤桥] 评论时间:2009-09-02 08:57:36
科技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份,
而节能发展观又是科技发展观的首要部份。
[评论人:田闯] 评论时间:2009-08-19 08:48:19
马克思说过,冷静地拔剑出鞘的人将毫无作为。
[评论人:田闯] 评论时间:2009-08-19 08:41:53
该项目意义重大,可否借助中小学的教育推广。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家长为孩子买电脑也愿意投资。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7-31 13:32:54
转眼又是一年,今昔对比,甚有感触。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7-31 13:31:55
近来,北京的天气好了。夏日的雷雨,复来了。夏夜清凉的风,复回了。天蓝的时候,因而,也多了。远处的山,看的清了。似乎能感受到那清爽的山风吹来。
也许有很多因素导致这个别致的夏天。2008年的夏天,北京的天很好,那是因为奥运会。2009年的夏天,也很好,我想,这是因为日全食。星日运转,自然神力,非人能及,但愿人能知晓。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7-28 16:41:56
午休时间,说到中国产品竞争力的几个因素。大家认为,三样是“透支”因素,即资源透支、环境透支和劳工透支。想想,果是如此。特别是劳工透支,也就是对中国劳动力的低价支付,这是严重地损害中国人民的素质的行径,蚀到企业发展后劲的地基了。不可不察。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7-28 16:32:27
补充一句的是,现在科技管理部门的比较统一的翻译,是将创新型企业译为“Innovation-oriented Enterprise”。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7-28 16:31:06
其实,我所针对的主要是近期一些对OECD和外国文献中关于“innovative Enterprise”的误译而言的。倒是没有太细考虑创新的类型。而且,我个人认为,创新型企业应该讲自主创新,现在官方对自主创新的解释是,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三类。
所以,如果您有什么新的想法,欢迎交流!
[评论人:田闯] 评论时间:2009-07-25 20:35:35
张老师的翻译好象是针对“原始创新”的,但创新还包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是否可以再进一步拓展。
[评论人:王禄德] 评论时间:2009-07-19 16:11:45
政府政策应体现在电视新闻,政府的政策导向工作,应注重新闻采访向专利发明人顷斜,目前我国电视节目过顷于演艺圈,而忘记了科技发展观,民间弱势发明人好象是后娘养的。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7-14 15:10:41
我也一直相信,有爱国之心的人还是很多的。
但,我也常常看到一些令有爱国之心、以献身科技报国之人伤心的事。我们就是处在这么一个时代,国家领导人的三令五申奈何不了这些人。我们能怎么办?。。。办法很多,就是不能向邪恶妥协。要勇敢地维护正义,勇敢地争取权益。
有些人怀恋50-60年代中国的纯真年代,社会清廉,而怒视当今的腐败。其实,也要看到当今的好,人们的确生活水平提高了。当腐败和经济发展困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办?只能尽力地去除腐败。所以,科技爱国,不要紧紧会做科研,还要深知社会之道,知道如何维护科学的社会法则、正义公平的社会法则、爱国的社会法则。
[评论人:王禄德] 评论时间:2009-07-10 19:24:49
一颗颗爱国之心在招唤在吶喊,一个个占踞权位的在掌权.在捞钱,挖空心思的捞,收取科技资助的惚悠费,他们骗了多少善良的弱势发明人,他们不敢在预先约定的酒店举行,每次开会均有临时变动,群众有杀骗子的心,因为他们骗人太黑,特别是那个徐惚悠次牛太离普,从来是承诺的不到会场,因为会务费骗到手了。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09-07-08 16:58:34
我和你有同感,前辈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出"两弹一星"的骄人成就,而现在我们在投入居世界第3时,还在大声疾呼“加强原始创新和成果转换”,还在感慨为何中国总与诺贝尔奖无缘。因为现在科技界缺乏“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这也正是我写《科技界需要“两弹一星”精神”》这篇博克的原因。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6-30 09:34:46
评价我国当前科技问题,我个人认为比较复杂,不能一帮子打死,也不能唱颂歌。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就是一个问题国家。各方面的问题会出乎意料的出现,科技也是。
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科技工作的管理意识很强而服务意识很弱。建国六十年,改革三十年,应该看到我国科技的巨大进步,这是其他国家不曾有过的。但是,问题是,与美日等的距离仍然那么大,特别是众人所关注的高技术领域。这里的因素很多了,管理是一个方面,一个因素。这个因素的最大问题,我认为是管理模式的混乱,不是为了科技的管理,没有科技的统一管理,计划不计划的管理,缺乏服务与科技人的管理,最终是低效的管理。
所以,要有科技爱国心,以一份无比厚重的爱国责任心去工作,不要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争得你死我活,而要看到全局,以大局为重。国家强了,你我还会弱吗?
[评论人:王禄德] 评论时间:2009-06-26 08:47:18
科技服务是前题,而非科技管理,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三+年,证明中国旧有的科技管理体制没有管好。
日本人从战败的一穷二白中壮大,证明废弃了旧有沙皇权.中国是改革开放,也应废弃旧有体制求发展,创新科技资助的服务体制。实施服务功者奖.无功者下岗。
[评论人:高峰] 评论时间:2009-06-01 13:46:07
中国必须强军,否则无法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和平环境!
[评论人:朱磊] 评论时间:2009-05-27 22:16:26
共建“大科技”工作格局
共享“大发展”建设成果
[评论人:王春谊] 评论时间:2009-05-22 20:26:41
中国大船的制造技术应该可以满足航母建造的需要,我认为关键还是航母编队保障所需的信息、环境保障技术需要好好提升。
否则,航母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靶子而已
[评论人:李龙道] 评论时间:2009-05-08 09:49:35
绝对能造,有必要也有志魄,我的200720052629.6裤裆结构专利用二条腿都要走出世界,何况我国现代化的现实实力。造几艘航空母舰中国人才扬眉吐气。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4-28 16:24:41
科技发展观,最早可以追溯至1999年一篇关于“科技观”的文章,其中的科技观算是今天提出的科技发展观的一个原始概念。随后,路甬祥在2004年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科技发展观的说法,是科技发展观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一个里程碑的发展。至今日,科技发展观已经发展了近十年了。虽然,发展科技发展观的意义,有很多的讨论,也正是科技发展观至今没有很多人关注的原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个根本性的理论突破,意义甚大。从科学发展观中来解读科技发展观的意义,自身就是很有意义的。至于科学发展观能给科技发展观带来什么,很多方面,就个人的浅薄之见,最重要的是给了科技发展观一个理论的根。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待。。。】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09-04-28 14:41:49
已拜读。
不过个人觉得没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前,科技发展观也是这几条原则,从文章中看不出科学发展观究竟能为科技发展观带来什么新东西。
在我的“科技活动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博文中,我将“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但我并不认为一定要将其作为新原则,只是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表述不同罢了。
也就是说有些原则或精神本已就有,新的提法究竟能带来哪些新东西呢,我倒觉得重点在于实践落实。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4-20 16:08:22
欢迎批评指正!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4-20 16:08:17
欢迎批评指正!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4-20 16:06:29
谢谢!
现在也时常在想,现代的国人是不是在经济利益面前已经失去自己的操守,没有了志气?
当然,北朝鲜的贫困是应该改变的,但是一定要失去民族的传统、精神与意志吗?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4-20 15:55:02
民间力量是不可忽视,政府招标,民企发展,政府买断,这个思路不错啊。
政府力量+民间力量+民族意志=航空母舰。
[评论人:] 评论时间:2009-04-17 08:06:19
有些技术是可以解决的。全国招技术标,形成国家认可,私企投资,国家最后买断。实际这些技术是在民间存在的。只是产业化还需要支持。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4-15 09:53:43
真诚希望路过的人指正批评!!!
3X啦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4-10 17:18:46
造航母,首先是技术条件,再者是经济条件,另一个关键的就是政治条件。现在看来,最缺乏的就是政治条件了。还能说什么呢。是个中国人,谁不想有航空母舰???
[评论人:蔡久田] 评论时间:2009-04-08 15:17:37
中国肯定能,而且我认为会很快就会造出来。中国建航母的愿望由来已久。总长都说出来这一意图了,我个人认为这计划已经开始着手了。海防不强受人气,造航母是当务之急。
[评论人:韩士德] 评论时间:2009-03-26 15:43:05
赞张老师一个!记得红楼梦中有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现实不能不让人怀疑一切!

其实,有真的存在,就必然有假的存在。论文造假的事情自古有之,古代中国人对抄袭似乎见惯不怪,因为这也是一种传播方式。但是现代人要靠论文来谋取太多的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所以,自然假的就难以存在了。
自律在利益面前从来都是谎言,没有多少人会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09-03-24 11:19:03
造航母技术应该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造不了大型的可造中型的,造不了核动力可造常规动力的,舰载机造不了可以买俄罗斯的。实际应用还要考虑航母的战斗力与防护力。
关键在于造航母的政治时机的选择,中国造航母主要是海疆防御,而领海存在的争端远比陆地还多。中国造航母必然面临非常大的政治压力,而此种压力将转化为对中国外交、经济等方面的封锁,其封锁程度也许会甚于建国初。早晚肯定要建,但时机很难抉择,尤其是没有直接战争威胁时。
[评论人:丁柏] 评论时间:2009-03-23 22:16:01
造航母的利弊已争论了这么多年,似乎有了结论,应该造!

但是,现在是否是最合适的时机?核心技术掌握了吗?先进性如何?配套手段?有足够能力保护我们的航母吗?有航母就一定能打赢?

现在看西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是对的,毕竟还能留下点什么。

还有,在未来战争模式中,航母会不会成为落后概念?千万不要搞面子工程,为了造航母而造!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3-12 09:04:16
其实,我倒是感觉,现在不是造不造的问题,而是必须要造的,而且是越快越好了的。因为我国现在养得起三个航母编队。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能不能造出来。
技术还是一个大问题。但技术,又不是不可攻破的。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实现。故关键的关键在于中国有没有这个决心!
看今日报纸,菲律宾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南海诸岛了,看来,他们不仅要先占着了,还要名归旗下了。。。。
[评论人:黄兵] 评论时间:2009-03-11 11:17:42
以前还有人说,即使共产党取得天下,也养不活四万万人口,但是现在我们不是活的好好的,看来很多事情不怕做,就怕说。
[评论人:张九庆] 评论时间:2009-03-11 09:09:51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可以向政府提建议,增加一个科技重大专项-航空母舰制造技术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