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参加学术会议如何收益更大(一)操作方法篇参加学术会议如何收益更大(一)操作方法篇
参加学术会议的收益,典型的有两种情况:有的人收益很大,有的人可能根本没有收益。比如你只是去宣读论文,不参与讨论,不提出问题,学术会议之后,你可能还在原地踏步,一无所获。另一种情况,假若你善于动脑、从大量学术信息中披沙拣金,或者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收获可能超过读一本书。
学术交流就是这样,不同的人参加学术会议的效果大相径庭。其中的关键,看你有没有浓厚的交流兴趣,有没有明确的学术方向,是否善于动脑、是否敢于提问争鸣。
说到这里,我们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会议对科技工作者的意文何在?
我们知道,学术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过程: 学术文章撰写与参加学术交流。学术撰写日久,思想难免钝化,需要有外力去钝。外力去钝的有效措施是与人交流,通过思想碰撞,激发灵感的火花,学术交流由此产生。数学大师丘成桐说过:科学研究经常遇到困难,90%以上的时间都遇到思路上的困难,使科学研究难以为继。此时交流思想,可以打开思路,产生新的研究方向,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科学界之所以重视学术交流,就是因为学术交流具有启迪思维、掌握新知、纠正谬误的功效。
此前,学术交流有一句老话,叫“以文会友,切磋学术”。“文”是学者相聚的前提,“切磋学术”是相聚的目地。这句话说的非常贴切,道出了学术交流的真谛。这句话有两个含意,一是“以文会友”,表明大家都是平等的,它不同于中国儒家观念中,人际关系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分亲疏远近、轻重厚薄,它宣扬“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二是强调“切磋学术”是学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现在这句话少有人提了,时尚以“文”不是去会友,也不是去切磋学术,而成了炫耀自己的机会。因而就出现了参会时仅仅宣读论文,即不参与讨论,也不提出问题中国学术交流怪象。还有一种不正常现象:“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这些变态,因为违背学术交流规律,都不可能使人获得大的收益。
那么参加学术会议如何才能收益更大呢?从学术讨论对人的启发作用这个角度来看,只有面对面的思想交锋,效果最佳。具体来说就是:不仅主动与人交流,而且“提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作补充,提新看法”,这是学术讨论最具有根本性的东西。这是认识深化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培养成为创新者的有效途径。
注:近期将陆续提交《参加学术会议如何收益更大(二)理性认识篇》和《参加学术会议如何收益更大(三)制度安排篇》。愿与各学友交流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