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北京的变化这里不想说北京市容的变化,而是政经。 最近北京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步伐有点快。先是大兴和亦庄合并了。接着宣武入西城,崇文入东城。后者直接导致领导干部乾坤大挪移。今天刚刚看到西城书记跑到哈尔滨做副书记了,这个调度比较大。 通常情况下,北京在天子脚下,是比较保守的。历史证明,北京市出头太多容易引起注意,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今年以来,似乎高调起来了。估计东南风要刮成华北风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去年底,有关部门还在说北京各类人口是1700万,但现在却在很多场合隐晦地说2000万。1000万流动人口中2/3还是农民工。这些数字和上海的对比很强烈。报1700万时,上海报的是1900万,当时似乎想有意低点。但现在却又高声说承载力不行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昌平把37个村庄修了围墙,设了岗亭,刷卡出入,要搞成农村社区化。这个理念来自大兴,很可能会在十二五北京各区县的规划中体现。围强内的是有户籍的村民,围墙外的是流动人口。设想一下,北京所有郊区都社区化后,这些农民工要全部回到河北。 其实北京最困惑的是结构调整很不容易到位。服务业发展到这个田地了,但低端人群却非常之多,早市上都是外地人在卖菜卖裤子卖塑料。工地上都是地沟油的盒饭。公交站台都是黑色的臭豆腐。还有地铁站集聚的下岗工人的黑车。 北京是个政治文化中心,后来又被动地成了金融中心。看了一个材料,全国1/3的资产集中在北京地区,但是其中只有20%属于北京市。北京市依靠近水楼台撬动其余80%的一小部分,都将超过自身的全部资产。所以北京近些年想搞经济中心。 在过去,经济中心是不敢提的,担心天津的反应,还担心上海的反应。现在似乎没人反对了。 一旦搞经济中心,现在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都是支撑不住的。行政合并,土地腾退是一个起点。搞组装型的工业更快,gdp可以快点上去。 但是最麻烦的是低端的农民工,还有已经失业的几百万原住地工人。低端农民工可以用农村社区化把他们赶到大街上去,失业工人可以通过保障性住房赶到远郊区去。可惜的是这些人并没有被消灭,依然在消耗资源。我们并没有把他们规划进去。有人用一块红布蒙住眼睛,但是依然不安稳。 和上海不一样的是,京津冀的周边经济实力远逊于长三角。京津冀的低收入低文化低保障的人通过火车和长途大巴进入六里桥、赵公口时,他们通过5元洗车、发小广告就可以生存得比老家还好。你赶得绝吗? 不给华北东北人民出路,北京很难过。越发展经济会越难过。这就是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