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不惑斋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10

个人档案

房汉廷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7-03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5-23
日志总数: 152
总点击量: 886801

 

 

日  志

忘记与记亡

作者:   分类:生活随笔及其他     浏览:3347次   回复:4次  
发表时间:2010-08-12 01:29:09

忘记与记亡

房汉廷

        昨天人事干部小李火急火燎地找我,说是我去美国的出国登记表还有一栏重要内容没有填。一向以仔细自居的我,突然之间也被问的一头雾水——因为去年去加拿大时就填过表,除年龄增加一岁之外,其他的都没有变化呀。

站在一边的小李善意地提醒我,是不是没有填父母啊?猛然间,我的神经像触电一般,麻痛交加。父亲1984年仙逝,健在的话今年正好是米寿;母亲1998年撒手,活着的话今年也是87岁高龄了。

我真的没有填父亲的名字,也没有填母亲的名字。尽管他们两个人的名字,我从出生到中年已经填过很多次,但这次确实是完全地忽略了。这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我去加拿大时没有填而自然为之的缘故,也不仅仅因为他们都是过世多年的故人之缘故——我想我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忘记了生我养我培植我的这两个创造我的人了。

父亲叫房国柱,名字很大,人很小。小的时候,他也承载着很多祖父的梦想吧。在我读过几本小书的时候,我曾经调侃地说:您这么矮小的身材,能支撑得起国家吗?他老人家不生气也不负输地说:不是我们这些塌实劳动的人支撑国家,难道是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在支撑吗?粮食不是吹出来的,钢铁不是耍出来的。记得我刚学会叫人名的时候,特别喜欢直呼他的名字。感觉有点得意,也有点心跳。父亲并不介意,只是告诉我,不光要记住家里人的名字,也要记住那些对你好的人的名字。自此,我真的很注意记人名,包括那些我从未见过的古人和外国人的名字,因为我从他们的经历和著作中学到了非常多的有教益的东西。

母亲叫姜素贞,大概外祖父也受《白蛇传》影响了吧。外祖父家道殷实,最盛时良田几百公顷,长工几十人,想来就是今天的农业、商业联合公司也不过如此。不过,到了母亲少年,因兵匪之患,万贯家财易主,千小姐也徒唤奈何。因之,母亲没有嫁给读书人,只好过府过县地来到了我们家。母亲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冬夜闲暇时偶尔会给我们讲一些外祖父家的往事。诸如小时候随外祖父到过北京城(注:1993年,我家住灶君庙社科院小区,母亲外出散步,居然真的碰见了小时侯曾经在北京玩耍过的朋友。当然物是人非,两个当年小友,再次谋面都已经是暮年老者了),冬天吃过从口里(古北口)买来的新鲜韭菜(那时我还没有听说过温室大棚)……我喜欢母亲讲这些山外的事情,我也心向往之。母亲不识字,记忆力却出奇地好,很多古典的戏剧、小说,甚至像《大学》、《中庸》这样的儒家经典都能背诵不少。当有人夸我的记忆力好的时候,我总觉得不及母亲许多。其实,我的名字就是母亲取的。当时觉得挺俗的,一点也不符合潮流,如军呀、国庆呀、文革呀、建国呀。但母命难违,一直委屈地用着,今天倒成了时尚。母亲的名字,我是没有直接叫过的,从我出生到她老人家骑牛,只一个“娘”字就是全部了。尽管如此,“娘”的名讳还是牢记于心的。

可是,我现在怎么把父亲、母亲的名字忘记写上了呢?是忘记了呢?还是记忆消亡了呢?

不管是忘记,还是记亡,都是一种可耻!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评论人:段小华] 评论时间:2010-08-17 11:25:01
感动!我父亲名字叫段国祚,四川话念成“住”,小时候看到有人将其误传成段国柱。我辈名字有些俗,但我给不足半岁的儿子取名“景添”,景是字辈,让他不忘本、不忘根,“添”字激励他更为进取。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10-08-23 17:09:33
如滴水,虽不澎湃却能穿石,文字平淡,感情真挚。不是忘记,而是不愿提起,大痛埋于心底,惟有成就和贡献才能报答父母将自己带到这个世界和养育成人的大恩大德。
[评论人:唐苏颖] 评论时间:2010-10-12 09:54:11
"母亲不识字,记忆力却出奇地好,很多古典的戏剧、小说,甚至像《大学》、《中庸》这样的儒家经典都能背诵不少",智商基本上是遗传的。书到今生读已少,为了下一代也应该多读书。
[评论人:] 评论时间:2010-11-18 21:39:04
这篇文章我看了很是感动!感情饱满真挚,文笔流畅,人物形象非常真实,与我读过的名人传记中回忆父亲母亲的文章有过之而无不及!非常喜欢!文章最后的结尾更是震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