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畅想空间 duanxh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28

个人档案

段小华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7-17
最后更新时间: 2014-12-03
日志总数: 49
总点击量: 408999

 

 

日  志

勿四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

作者:   分类:产业技术研究     浏览:2999次   回复:4次  
发表时间:2010-11-19 22:20:31

      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这里已然荒芜。 把最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采用的本人的一篇小文登一下。主要观点来自一篇调研报告。媒体喜欢有刺激醒目的,就把报告最后一小段给用起来了。为顺应媒体兴奋点,我在文字上也做了一些调整,比调研报告要放得开一点。    

        无意中搜索了一下,竟然有很多媒体转载了这篇小文。包括:

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12903955.html

大众网(http://www.dzwww.com/rollnews/news/201010/t20101009_6725049.htm

中国经济网(http://views.ce.cn/main/qy/201010/09/t20101009_21875287.shtml

江西日报(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0-10/18/content_108631.htm

新疆日报网(http://www.xjdaily.com/news/xx/483189.shtml

国研网(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Summary.aspx?docid=2364333&leafid=14100&chnid=3630

秦楚论坛(http://www.10yan.com/html/CenterNews/wsdjt/2010-10/11/150554127.html)、

中国改革论坛网(http://www.chinareform.org.cn/Economy/Enterprise/news/201010/t20101004_45279.htm )

不看不知道还竟然有这么多的网络媒体,而且都习惯于转载。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固然离不开投资,但主要目的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支撑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内生模式。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当前重点工作和产业发展热点。经过大半年的调研和讨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即将出台。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但对于市场机制下究竟该怎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找准政府的的角色和定位,制定更符合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政策措施,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在此,笔者想提醒各级部门尤其是作为“操盘手”的地方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避免几个误区。

  第一,要避免政策同化导致产业同构。

  据笔者对不同地方关于战略新兴产业政策的分析,29个省市区所涉及的大部分政策需求有高度的一致性。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要求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其中有16个省市区提出要设立财政专项,有21个省市区提出加大财税支持,有23个省市区提出设立多层次投融资体系,有21个省市提出设立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二是充分发挥平台基地和园区的载体作用,有26个省市区提议;三是加强人才激励政策,有20个省市区提议。可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需求,一是跟“钱”有关,二是跟“地”有关,三是跟“人”有关。与人有关是必要的,与地有关也说得过去,但过于关注“钱”,向中央政府要钱,向银行、企业、民间要钱,还不如让企业直接投钱。在此建议各级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更加注重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发展阶段和创新需求,尽量避免引起产业同构,避免新一轮的产业调控。

  第二,要警惕落入新一轮的投资驱动模式。

  投资、出口、消费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固然离不开投资,但主要目的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支撑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内生模式。出口结构要调整,高新技术也好,传统产业也罢,都不能光做只有四肢没有大脑的“世界工厂”;消费结构也要调整,要让科技创新惠及民生,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带动服务、带动物流、带动消费。各地在发展中如果过于注重大工程、大项目,依然习惯性地拉开架势搞招商、平土地、修路、盖房、建园区,投资大工程、发展大项目,期望在短期内形成若干新兴产业的大规模产能,很可能引来的不是高技术、不是环保产业,与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事与愿违。

  第三,避免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低端锁定局面。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分工体系下,我国仍处于技术引入和产业承接阶段。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主导设计技术都来源于国外,我国企业发挥的是装备制造优势和产业快速配套能力,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太阳能多晶硅95%用于出口,对我国自身的新能源发展关系不大。为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应深入分析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来源和核心技术掌握情况。对于缺失的关键技术,应重点引进全球科技资源和创新团队为我所用,联合起来开展产业共性技术自主研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技术选择机会。在新能源(汽车)等一些起步早、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确立以我为主的产业发展主导地位,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逐步改变位居产业链低端的不利局面。

  第四,要避免以政府财政投入代替市场机制。

  我们现在研究或考虑的政策措施大多数是专项资金、财政补贴、政府采购、发展指南等。政府直接干预的计划色彩较浓,而对如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市场资源、启动消费市场等考虑得不多。建议随着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财政投入要逐步退出,实现共同投入向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为主转变,让市场机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问题。如行业共性技术等准公共品的合作研发,可在分解产业链的基础上,以产学研联合攻关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形成自我积累的技术体系。前期的应用技术研发可以通过科技计划组织,中期的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创新平台或基地开展,后期的产业化则可以通过 PPP(公私合作)或政府采购等形式吸引企业的深度参与。


[评论人:田保中] 评论时间:2010-11-20 10:36:45
最近在基层挂职工作,调研了很多企业和开发区,国家和地方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存在很多误区,许多做法根本不利于中央政府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实现,反而会一再错失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机会。
[评论人:俞崇武] 评论时间:2011-01-08 13:23:46
段老师您好,我是上海市科委主管期刊《华东科技》杂志社的记者,我们正在筹划做一期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题,您的文章看过后深有感触,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接受我们的访问?
[评论人:段小华] 评论时间:2011-01-25 23:09:17
回俞崇武:抱歉,刚看到你的留言,回复有些晚。我不清楚你们专题的具体需求。详细情况可以给我e-mail:duanxh@casted.org.cn
[评论人:赵峰] 评论时间:2011-02-12 10:46:25
思想很好,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