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不惑斋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10

个人档案

房汉廷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7-03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5-23
日志总数: 152
总点击量: 909592

 

 

日  志

屡败屡战与革新的伟大价值

作者:   分类:生活随笔及其他     浏览:3148次   回复:1次  
发表时间:2011-01-03 18:23:51

屡败屡战与革新的伟大价值

房汉廷

选编说明:大家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现实中有几个人认真对待过这个“母”了。选人选一直成功的人,选事情选一直顺利的事情,投资也一直投成功者……事实上,最具有价值的还是失败后还能再战的人或事。本文选自笔者《文集之五——谋国与持家》,展于此则希望我们的主政者或主事者,更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和注意力放到那些曾经失败过的人和项目上。

 

  在中外军事史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例子:一方屡败屡战,最终彻底战胜对手,取得全面成功。中国的例子可以列举楚汉相争时期的刘邦和项羽──开始的时候,项羽是何等威风,屡战屡胜,但就是没有彻底消灭刘邦,而刘邦又是何等的孱弱,每一次都被项羽打得丢盔卸甲,但在最重要的垓下之战一战而消灭项羽。外国的战例可以列举二战时期的希特勒军队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红军──战争爆发的最初阶段,希特勒眼看着就拿下了莫斯科,苏联红军全线吃紧,但希特勒就是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红军在屡败屡战的压力下却取得了莫斯科城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同样,在中外成功企业和成功企业家的档案里,也经常记载着许多屡败屡战终成正果的经典之作。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兴之助,在创业之初,曾经试验过很多种行当,也经营过许多产品,几乎都没有成功。但是,松下兴之助不为失败所困,每次失败后反倒更激起其创大业的雄心和行动,终于成就了今日的松下帝国。类似的例子还有中国的家电大王── 海尔集团。最初的海尔也是屡战屡败,最困难的时候已经亏损了147万元。这对于一个集体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但是,海尔人没有被接踵而至的失败吓倒,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终于经过1984——1993年的产品经营、1993——1995年的资本经营和1995年至今的品牌经营三个阶段,一跃成为一个拥有67家相关企业,直属职工1.8万人,总资产达56.8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在南斯拉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开设了分厂,在北美、欧共体、中东等重点市场发展了31家海尔专营店和8000余个经销点的跨行业的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

 

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确实不虚矣。难怪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一书中也说:“对失败持宽容的态度,是优秀公司文化的一个很具体的内容──而且这条经验直接来自公司的高层。开拓者必须进行大量的试验并为此遭受一些失败,否则他们的公司是不会增长见识的。”

 

的确,创办一个标准企业,必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因为现实中能做到这点的人太少了,能做到这点的企业也太少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惊人统计:在美国,“全国每年有50多万人创办企业,而其中至少有40%的人所创办的企业就在当年倒闭,80%以上的人(40万人)所创办的企业不到5年就倒闭”,即使“那些捱过头5年的企业有80%以上在第二个5年里也倒闭了”。中国的情况似乎还没有美国的情况乐观,被称为发展最快的乡镇企业,“1997年亏损面已经达到15%,比1996年上升了7个白分点,亏损额达到600亿元,比1996年增加了33%,关停企业6.5万家”。

 

当然,屡败屡战,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失败,可以经常以“交学费”为代价转嫁责任。屡败屡战,必须是在败的基础上痛定思痛,总结经验,以力再战。所以,一个屡败屡战,最终获得成功的高手,必然是创办事业革新者,他会对自己每次的失误或错误找到革新的路径。同时,他还必然是一个善于对事物进行量化处理以及对未来行动作出精致安排的高手。因为他知道,每次的失败不一定都是总体思路上的错误或失误,有时仅仅是因为某些环节在着力的数量上或强度上出了偏差,结果却导致了满盘皆输。同样,对每一次的失败原因尽管有了详尽的分析,但由于对未来行动缺乏精致的计划和安排,以致到了具体的实施阶段,才发现找不到了方向,结果同样会导致无功而返。

 

换句话说,屡败屡战终达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创业者能够不断从失败中进行革新。

 

平时人们总认为革新是指发明创造。其实,革新和发明创造并不相同。发明创造是想新的事情,而革新是做新的事情。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商品卖不出去了就认为是商品不好;人找不到工作了就认为人没有本事……其实,这样的判断经常导致错误的出现。大家都熟知特许连锁店革命的例子──以前人们总认为消费者不购买商品,是商品本身出了问题,于是商场退货,生产厂商重新设计和改进产品,可结果依然如故,商品仍然积压。此时,特许连锁总店的老板发现了被企业界普遍忽视了的革新──问题根本不在商品本身,根本就用不着进行再发明创造,而是经销商品的方式不适应消费者需要了。于是,一种新型的连锁经销的方式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百货店式经销。商品还是原来的商品,顾客还是原来的顾客,所不同的只是经销方式进行了革新。

 

事情就是这样,非常难办的事情,可能仅需要一点革新就得到圆满的解决。有些效果很好的革新只需要改动几个字、改变一下手势或者更换一下服饰的颜色。比如,一家酒店的迎宾小姐看到一位顾客走过店们,她一成不变的招呼语是什么呢?她会说:“欢迎光临。”顾客一成不变的回答语是什么呢?他/她也许会说:“不,谢谢。我是来找一个朋友的 。”就是这样的问答,你知道每年中国的酒店会失去多少生意吗?正是在这样的地方存在着绝好的机会让你进行简单而又不费钱的革新。比如,你可以把“欢迎光临”改为“您来过本店吗?”不管顾客回答“来过”或者“没有来过”,接下来的谈话都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如果顾客回答“来过”,你就可以说“好极了。我们专门为回头客开辟了一个新的服务项目。请允许我占用您一分钟时间介绍一下。”如果顾客回答“没有来过”,你可以说:“好极了。我们专门为新顾客开辟了一个新的服务项目。请允许我占用您一分钟时间介绍一下。”想想看,只需要简单地改动几个字,就会把顾客的钱放到了你的腰包。这里绝对没有发明创造,有的仅仅是一点革新,但带来的结果却是对你以前失败的纠正。据美国一个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类似这种改动几个字的革新,普遍能够使酒店的销售额增加10──16%

 

再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海尔电器集团,原来的起家产品是电冰箱,在其空调产品初上市时,顾客就是不买它的产品,甚至连问都不问──因为人们印象中的海尔就是电冰箱,空调肯定比不上专业生产厂商的产品。真的是海尔的空调产品不行吗?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海尔人发现问题出在营销方式上──空调是半成品,只有有了完备的后续服务,它才能称其为一个完整的产品。于是,海尔人对空调发起了一场营销革新:建立自己的专业营销服务网络,提供最及时周到的服务。其中有一个看似极其不起眼的革新,几乎掀起了一场空调营销的革命:海尔人给自己的工程安装人员都发了一双草鞋。草鞋柔软,不会踩坏客户的地板。就这样简单的一项革新,结果海尔与其它厂商同品级的空调品,却可以比别人多卖1/3的价钱,而人们还是趋之若鹜地前去购买。

 

再举一个例子。建议你请别人为你办事的时候,想办法用手轻碰一下他的手臂。你会吃惊地发现:这样做会使那些对你的要求做出积极响应的人增加。这也是一种革新,不信你亲自试验一下效果如何?

 

革新是每个创业者成功的诀窍。革新总是提出问题:是什么妨碍我的企业满足客户的需求?

 

革新是对失败最好的回报。失败的原因常常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革新恰恰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加法的结果是越加越乱,减法的结果是越减越精。

 

 


[评论人:] 评论时间:2011-02-10 14:05:18
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创新的价值。思路的启迪很重要。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