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转贴:一个经济学人的三十年一个经济学人的三十年 ——品读《房汉廷文集》 时间:2011-01-07 08:02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张艳 说明:拙作终于大批量印出来了,也算了了一段心事。经济管理出版社在中华工商时报发了一份书评,转过来也算是借题吹吹自己吧。 读懂一段历史,有时很难,有时也很简单。很难,是因为没有找到进入历史的钥匙;简单,是因为有人牵引着你。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房汉廷文集》(五卷本)就像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引者,用非常简单的方式,牵引着我们回顾了激荡30年的共和国改革开放史。 先来看首卷《制度创新的空间》。它全景式地揭示了那个时期中国市场经济制度从发端到建立的艰难过程,也揭示了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联系。其中《复兴与发展》揭示的中国制度创新竟然不是发生在运转乾坤者手里,而是发端于社会最底层民众的现实生活中。而《碰撞与重构》揭示了市场经济给共和国已经带来以及还将带来的一系列冲击。此外,《政府与市场》所揭示的问题更为复杂,政府是市场的建设者和推动者,也是市场的改造对象。特别是《消费者与市场》一文,更揭示的是消费者主权以及劳动市场的核心问题,对当时以及今后中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再看第二卷《资本驱动与金融创新》。这卷作品集中反映的就是资本之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绪论》概括地反映了中国金融创新与应用的情况。《资本/货币市场》着重研究了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对当时的中国资本/货币市场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导引作用。《国际金融》讲述的都是当时乃至今日的热点话题。《金融创新》一文,既有关于衍生产品的系统性论述,也有资产证券化的专题分析,更有针对中国不良资产的金融创新设计。《金融秩序》折射出的是在一个变动经济体中进行金融创新和金融规范的双重诉求。 作为全书的第三卷,《创新投资:政府的责任与行动》集中反映的是作者对中国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型的研究和思考,也是《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绪论》确定的主题是为创新投资,也是中国从资本驱动和劳动红利支撑转向创新驱动的必要条件。其第二至第四章,浓墨重笔分析的是政府科技投入的事项,有些观点是非常独特而有价值的。第五章、第六章从两个国际角度分析了政府研发投入的形成过程和要遵守的国际准则。其中,《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一文,作为一份战略研究报告,价值几何不问自知。 本书第四卷《科技金融的兴起与发展》显现出了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在《理论思考》一文中,作者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科技金融、创业金融、科技金融工程、金融安全区以及创业投资合理内涵等诸多困扰实践的理论问题,给出的分析和结论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为难得的是为政策制订和方案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而《银行创新》是作者关于科技银行的呕心沥血之作,作者提出和设计的科技银行模式已经在很多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相对密集的地区进行试验,有关的后续研究也正在展开。《VC/PE》一文,论述从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到创业风险投资的税收制度设计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的开发性金融支持,都具有破题性意义和价值。 本套书最后一卷《谋国与持家》可以说是一部个人研究历程的记录,也是共和国不同时点的热点反映。《国事纵论》从经济到制度,从制度到文化,从文化到科技,几乎都有所涉猎。《说股论道》基本围绕中国的资本市场制度变化和建设展开。而《管理智慧》是作者对创新创业以及成熟企业管理的一些感悟。《财富人生》则集中讲述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取之有道”地获得财富,支撑自己的人生理想尽快实现。
30年改变了一个国家,使其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读完《房汉廷文集》后,我们感觉已经接近了答案,相信许多接触这部作品的人也会和我的感觉相近。本书就像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引者,用非常简单的方式,牵引着我们回顾了激荡30年的共和国改革开放史。
(作者单位:经济管理出版社)
|
增长知识又增长见识。 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