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宋永杰的博客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197

个人档案

宋永杰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8-12
最后更新时间: 2016-03-01
日志总数: 68
总点击量: 599155

 

 

日  志

关于提高科研统计准确性的几点探讨

作者:   分类: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     浏览:4666次   回复:4次  
发表时间:2011-03-18 07:05:40

关于提高科研统计准确性的几点探讨

(宋永杰2011.3)

 

每年3月份都需要上报科技统计数据,主要统计科技活动和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人员、课题和经费支出情况,已从事科研统计工作七八年,谈点看法。

一、不要将工业企业的某些统计方法强套于R&D活动统计。

工业企业统计中有个重要的指标是工业总产值(用货币来表示),相应的科研统计也搞个“科研总产出”(用货币来表示),一般理解科研产出应为论文、专利、技术收入等,而此处的“科研总产出”却原则上用单位的科研收入(财务核销的科研经费)代替。同样还有对应“工业销售产值”的“科学研究业产值”(纵向科研产值+横向科研产值+离退休人员事业费+在职人员事业费-科研收入中用于设备购置的费用);对应于“工业增加值”的“科研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真不知后面两个公式是依据什么得来的,而且这样的统计数据究竟意义何在?

二、舍弃对科技活动的统计,集中力量做好R&D活动的统计。

科技活动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活动,包括:R&D活动、R&D活动成果应用和相关科技服务。为何舍弃对科技活动的统计,原因之一是科技活动(尤其是R&D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范围广,统计难度大,原因之二是我国对科技活动的分类和OECD国家采用的弗拉斯卡蒂丛书《研究与发展调查手册》中不一致,而且该手册透漏“对后两类活动目前尚未进行测度”。统计科技活动并非完全没有参考价值,毕竟科技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经过传播和应用,但反过来说不统计科技活动的数据又对我国的科技活动造成多大影响呢?与其花力气统计很难准确的科技活动,不如舍弃对科技活动的统计而仅进行R&D活动的统计。

三、提高R&D活动的整体与分类统计的准确度。

R&D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者概念虽然明确,然而实际区分却并非泾渭分明,《研究与发展调查手册》指出“在测度R&D活动时,误差的最主要来源可能是试验发展与实现一项创新的相关活动之间难以确定分界点”,而同样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存在很大的交叉,也就是常说的“应用基础研究”,国家R&D投资中“多头申报、重复立项”许多就是发生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客观上分类困难加上主观上的有意为之(因为涉及单位利益,如高新企业的税收优惠等)将造成R&D活动的整体数据和分类数据的统计不准确,有必要采取措施(如做好资助计划渠道的定位减少重复立项、加大对有意造假的处罚、取消高新企业认定通过规范的市场秩序来保护企业的R&D活动积极性等)来提高R&D活动的统计准确度。

四、将开展R&D活动的工程建设经费和补助经费(事业费、运行费)统计在R&D活动经费之内。

如果仅仅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来统计R&D活动,将有很大一块也是直接为R&D活动服务的经费没有统计在内,如科研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费和工程建设费、科研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大型设施的运行费等。建议在统计时增加“R&D活动条件建设费”与“R&D活动单位补助经费”对上述两类活动经费进行归集统计。

五、对R&D管理活动统计做进一步明确。

管理活动是R&D活动的重要组成之一,准确统计管理人员和管理费用可以为降低管理成本提供数据。管理人员和管理费用在R&D活动统计中是有体现的,如统计时“从事R&D活动人员”时就包括项目管理人员和直接服务人员,而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统计时需进一步明确管理人员的范围,如政府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科协和学会等机构的管理人员、中科院本部和由原部委转变的集团公司层面的科研管理人员、科研单位的管理人员等究竟该如何统计。同样,管理费用的开支范围很广,究竟该如何界定、如何得到真实的数据避免人为降低管理费用。

六、提高对R&D活动人力资源的统计精度。

R&D活动人员统计的困难对于在职人员来说重点就是界定清楚工程人员、管理人员、直接服务人员、在职不在岗人员的统计标准,其次明确采用年均人数来进行统计(12个月的职工人数之和/12)不宜采用每年12月底的年末数。

R&D活动中尚存在有大量临时人员,主要是研究生和回聘的老同志,需要明确对其统计标准,如研究生是可以统计在内的,但究竟是从一入学就统计还是从开始参加研究工作统计;而对于回聘的老同志统计则更不明确,对与单位签定有劳务合同的回聘人员似乎应该统计在内。科研单位中还存在有少量的借调人员和关系不在工作单位的人员以及较长期出国的人员,如何统计也需明确。

统计清楚人员是准确统计全时人员当量(人年数)的基础,全时人员当量统计时应注意一人参加多个课题或多个工作(科研、工程、管理都参与)的情况,完全依据申请书或基层单位上报来进行合并很有可能最终的结果超过整个单位的全部人年数,就如同地方统计的GDP相加可能会超过国家统计局统计的GDP。

七、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据统计精度。

R&D活动单位建立和使用实时动态的人员管理系统和经费管理系统,摆脱主要依赖下面上报的局面,能进行直接统计的由统计机构进行直接统计,将有效提高数据的精度。

八、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数据准确与否应该有所反馈,如果不准确的数据报上去也无反馈,那么下次的数据依然难以准确,因为准确往往意味着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善对虚假数据的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才能科技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上为一些不成熟想法,敬请赐教,个人认为还是依据弗拉斯卡蒂丛书《研究与发展调查手册》来建立科学的R&D活动统计指标,并采取措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评论人:王禄德] 评论时间:2011-03-19 15:02:51
统计是什么?是荒唐!!专利局的档案是吃干饭的吗?这属于作文章走了题!!别有洞天!
[评论人:cbh] 评论时间:2011-04-01 09:57:33
您说的是“术”,论“术”不论“道”,什么都准确不了,何只统计数据。您提了八条,只有第八条与“道”贴点边,真想让统计数据准确,不妨就把第八条落实,在现行体制下,应该管用。根本用不着“弗拉斯卡蒂”什么的,人家的那个统计指标是“科学”的,我们的体制环境适合吗?
[评论人:李定猛] 评论时间:2011-04-13 10:15:53
你说的这些都是在理的。但最根本的问题是,所有单位对统计这个东西根本不重视,都是把它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还有就是没有建立统计台账,当然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11-04-20 05:03:04
统计首先需要科学的指标体系,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如何比对与应用等等,没有科学指标体系,统计工作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当然如何才算是科学指标体系是很有讲究的。
其次需要获得真实客观的数据,减少对基层单位统计数据的依赖等等。
再次需要对统计结果的合理应用(包括评价以及后续措施),没有应用想让科研单位重视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