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不惑斋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10

个人档案

房汉廷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7-03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5-23
日志总数: 152
总点击量: 884719

 

 

日  志

“痞化”的中国

作者:   分类:生活随笔及其他     浏览:2749次   回复:3次  
发表时间:2012-07-29 18:32:17

“痞化”的中国

房汉廷

“雅痞”之纠葛,历史久矣。“雅”存必“礼”正,“礼正”则有序,有“序”则有矩。“痞”存必“礼崩”,“礼崩”则“无序”,“无序”则无矩。当然,期望全民皆“雅”则近乎于奢,而不幸全民皆“痞”则近乎于“悲催”。

中华文明之源流,自古就存在“雅痞”两股力量。“雅文化”并非特指贵族或特权阶层之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而是泛指守礼、守序、守矩之行为的总和。换言之,不管任何人,只要接受并真诚地践行“雅”,他(她)就是雅者。雅者不看出身,只看修为。春秋之钟子期虽为山中一樵夫,但他倾心于高山流水,其行为何止“雅”而已;五代十国之乱君,侮淫侮盗,虽居庙堂,其行为又哪堪入“雅”。

“雅文化”是中国文化之主轴。中华大厦五千年倾而复建,盖皆依赖“雅文化”之功。因此,当代中国之复兴,终极之道亦在于“雅文化”的恢复与再建构。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以先秦时期孔孟、老庄思想为核,形成中国人的世界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进而达成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痞文化”同样是中国文化之重要构成。中华大厦之所以屡遭拆毁,一在于“雅文化”势微之后自修复能力的降低;二在于“痞文化”的强势破坏。“痞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流氓文化,完全以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和意愿为出发点,强调“丛林法则”,蔑视规则,每当社会出现动荡之际,“痞者”都会大量涌现。综括历史上每次社会大动荡,不管是王朝的内部更替,还是蛮族入侵,都几乎是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际上,中国自古就多“痞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王争斗,到三国曹操的“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再到比较近的“打倒一切”等,都在上演着中国的“痞剧”。

由于中华历史上,“痞者”众多,“痞剧”频繁,所以我们在看到中国历史正面的同时,总躲不开那些丑陋、恶心的负面挣扎。尽管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生活在一个“痞时代”,但我们有时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做着“痞者”。正如不才观察到的,大复兴下的中国,正在出现全社会深度“痞化”的趋势。

一是“痞化”正由点到面展开。“痞子”通常只存在小众之中,而大众多抵制之。然近十年,人们不再“避痞”,而更多地表现为“容痞”、“敬痞”甚至“为痞”。原来厚道本分的农民工,在利益驱使下出现了部分流氓者;原本安分守己的城市贫民,在不犯规就吃亏的条件下渐渐不安分起来;原本秉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知识分子,在前途感召下媚态频出。

二是“痞化”正由草根漫上庙堂。中国社会是一个一党专政的国家,也是一个精英群体治国的国家。因此,只要这个精英层不“痞化”,总还是有一些解救的办法的。观当下社会,已经非常不乐观了,庙堂上的“痞化”可能有甚于草根了。上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下到基层科长、股长,都有前赴后继的贪官涌现。这些人掌管着国家机器,不思责任,却以此谋取私利,改革开放以来仅各类贪官带出境的资金就多达1万多亿美元。草根“痞化”还可教化或割除,庙堂“痞化”问题可就难办了。

三是“痞化”正由一代人向代际间蔓延。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的国家,一代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传递给下一代人。我们的“官二代”整体转移到国外,他们交的学费,生活上的开销,甚至奢侈品的消费,在相当程度上都是由“痞爸”、“痞妈”供给的。这些孩子其实都心知肚明,甚至引以为豪。如果说这一代人是半路出家“痞化”的,那么下一代人的“痞化”则是从幼稚园开始的啊。

四是“痞化”正由国内走向国际。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大国,但其国民和官员的“痞化”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形象。举凡践踏自然,践踏规则,自我中心者,举世皆有我族类。无钱时自卑,有钱时自傲,有权时胡闹,几乎是我们的规律。两千年前,孔夫子教导我们的那些好东西,真的快要绝迹了。一个长期令我困惑的问题,就是我们不断在海外开设孔子学院,教老外学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国内连〈三字经〉、〈弟子规〉都不让孩子们学呢?难道将来中国文化还要老外返销给我们?

尽管我们清楚“雅痞”流转的危害,也知道“雅痞”易位的原因,但中华民族为什么总是走不出“建而拆,拆而建”的怪圈呢?我不奢望全民皆“雅”,但全民皆“痞”可真的就让人绝望了。

深度“痞化”的中国,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危险的趋势啊?庙堂上的大人们,你们该醒醒了,如果再继续“痞”下去,你们也将成为丑恶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论人:韩言铭] 评论时间:2012-08-03 12:34:01
说得到位。自私、享受成为了主流追求。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12-08-10 08:54:59
说的很好,道德建设重在践行而不在宣传,庙堂上的大人物不断“痞”下去,就不要奢望道德建设能上来,相反宣传的越多越让人觉得虚伪。
[评论人:魏晨雨] 评论时间:2013-04-07 16:36:37
是否有劣根性在?上层精英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