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不惑斋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10

个人档案

房汉廷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7-03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5-23
日志总数: 152
总点击量: 886463

 

 

日  志

房汉廷:七年与六年

作者:   分类:研究经验与心得     浏览:4757次   回复:5次  
发表时间:2008-09-30 10:37:59

我的七年与投资所的六年

2008-9-28

 

 

编前语:2008年9月28日,投资所全体人员开了一个茶话会。这是我最后一次以所长身份主持会议,是我在投资所工作的终点。我不想因我之变动而影响投资所的发展,我衷心期待投资所后续的辉煌。

所以,我想把其中的一些得失昭告给大家。

 

 

2001年对我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该7月,从商海上岸,在王元先生、和平先生的关照下,重新回到研究队伍。只是没有重回我的老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而是驻足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研究中心。

初始阶段,我栖身于和平主持的战略研究部,200212月组建创业投资研究所,2008年创业投资研究所更名为科技投资研究所。在这七年和六年中,我经历了人生中最丰富多彩的事项,也耗去了我最激情澎湃的暮春岁月。人生无悔,我庆幸在我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参与了国家复兴的工作,尽管微薄但于我弥足珍贵。正如有人多次问我:你到科技部工作不后悔吗?金钱的损失、名望的丢失确实很大,但我以主力的身份参与了《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战略研究、纲要内容、配套政策的研究、起草、论证工作,平生余愿足矣。读书人平生之愿就是为国分忧,能得一尽力机会实属幸事。

回望这段历程,充实、平实、塌实是我突出的感觉。

 

 

一、流年流水

1.2001年跟随胥和平参加了“中国战略产业研究”,幸得一成果《中国战略产业发展的七大问题》。此项成果对今天研究战略产业、科技重大专项起了奠基性作用。

2.20025月偶遇科技部条件财务司李爱民处长,谈起科技部的创业投资工作缺乏一支研究队伍。尽管当时我还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甚至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的关系也不甚了了,但我认为这是一次介入部里工作的机会。于是,与李爱民一起拜会了刚任副司长的邹大挺。大挺也非常支持,并主张尽快启动。在此背景下,我迅速与王元、胥和平沟通并征得他们同意和支持。所幸,事情非常顺利,创业投资研究的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并于200212月正式获批。

3.2002年底,经过充分考虑,决定开展对“科技投入宏观政策”进行全面研究。此期间我多易其稿,形成了涵盖财政科技投入、科技税收、企业科技投入、科技金融、创业投资五个方面内容的大课题。该项课题2003年正式获批,经费金额500万元。这是创业投资研究所的第一担业务。

4.2003年春节刚过,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战略研究工作启动,我被抽调到筹备组,后坚决请辞回到所里。此期间我们的课题充分展开并开始收获一些成果。诸如政府科技投入总量不足、结构非优的判断已经引起部里关注;关于创业投资和科技金融的一些新观点也逐渐形成。

5.由于我们的研究成效比较显著,相应成果和我们这支队伍也引起了部里其他方面的关注。所以,我们成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科技投入及管理模式研究的常务单位。在这项国务院的课题中,我们做出了突出贡献。相应地政府科技投入、科技金融、创业投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成熟。并同时出版《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科技金融网》、《科技金融杂志》等。同时,我所还是后续《纲要》、《配套政策》的执笔单位,大家基本都出席了全国科技大会。此时,我们又收获了“政府研发投入管理研究”这一500万元标的的重大课题。

6.20058月,我们开始介入科技创新基金五周年总结和未来规划工作。该项工作得到有关方面充分认同,由我们起草的文件为创新基金的做大、做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2006年我们形成了三路大军:科技财税、科技金融和创新评价。相应的课题任务也大量涌来,如财政科技投入、科技金融、创新评价、地方规划等。至此,我们确立了在科技财税、科技金融的领先地位;成功地介入了火炬中心的主体工作,并开始做到中央与地方的连动与互动机制。

8.2007年对我们来说比较困难,研究中心向战略院过渡,创业投资研究所最终被科技投资研究所取代。

9.2008年战略院组建,创业投资研究所寿终正寝,科技投资研究所登上舞台。之后,我参与了部里的公开招聘工作,结果参与成真。由是,我在投资所的工作不得不结束了……

 

二、若有所得

1.抓住机遇,成功切入科技部主体和薄弱工作环节;

2.确定好学科方向,踩准上升曲线;

3.未雨绸缪,早做部署;

4.储备人才,大胆使用人才;

5.全所一盘棋,经费统筹优化配置;

6.实行严格的学科与任务分工,打造更加专业化队伍,拒绝万金油式的学者;

7.学术研究、政策支撑与引领、商务攻关并用,锻造能战斗的集体;

8.实行主力研究与辅助研究合理配置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研究人员积极性;

9.尽可能创造更多事业机会和增进收入机会,解决生存和发展之忧。

 

三、若有所失

1.学术研究未能达成预期目标;

2.队伍还嫌稚嫩,支撑能力较好,引领能力有待加强;

3.经费统筹过度,有大锅饭之嫌;

4.模块化分工强化了专业性,也障碍了内部的有效沟通;

5.一线任务配置与二线任务配置衔接不好,导致二线工作无人愿意承担;

6.对大家督促不够,年轻人成长减缓;

7.干部配备未能尽早入位,导致2008年所里干部缺位;

8.过分相信个人能力,以致延误了很多机会;

9.创新评价板块尚未做实,我心怅然。

 


[评论人:邓平] 评论时间:2008-10-04 09:28:01
好文!
[评论人:Wang] 评论时间:2008-10-04 15:29:08
的确在房教授的著作和感言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对中国科技投资的理解,更有您为人的真诚。但您提到说起“暮春岁月”,本人略有感伤。祝愿您能在新的、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享受工作、享受工作中的激情带来的快乐。我非常相信,您会做的更好。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08-10-06 08:43:32
房教授从学者转变为官员并非坏事,也许能对中国的科技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学者只是起到咨询与参谋作用,而官员则可直接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进行决策与实施.
希望房教授能在百忙之余,能时常再到战略网的博客看看,这里聚集着一群为国家科技发展而思考的"平民百姓",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还希望得到您的指导与教诲.
[评论人:房汉廷] 评论时间:2008-10-06 09:47:10
谢谢朋友们的关心。我曾经很是欣赏“菩提本无主,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故惹尘埃”的,但是看过梁漱名先生“为学求入世,为官思出世”的哲学理念后,深刻地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一介布衣,更可以宽松地思考国家事情,因得失无从说起;一个官员,更可以便利地考虑少做“坏事”,因自做“恶”为害更大。
如今我也到了管理部门,还需要战略网的朋友们多加帮助和提醒,免得有了恶行而己尚不知。
我依然会在战略网说三道四的!
[评论人:田闯] 评论时间:2008-10-15 17:07:27
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