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房汉廷:七年与六年我的七年与投资所的六年 编前语:2008年9月28日,投资所全体人员开了一个茶话会。这是我最后一次以所长身份主持会议,是我在投资所工作的终点。我不想因我之变动而影响投资所的发展,我衷心期待投资所后续的辉煌。 所以,我想把其中的一些得失昭告给大家。
2001年对我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该年7月,从商海上岸,在王元先生、和平先生的关照下,重新回到研究队伍。只是没有重回我的老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而是驻足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研究中心。 初始阶段,我栖身于和平主持的战略研究部,2002年12月组建创业投资研究所,2008年创业投资研究所更名为科技投资研究所。在这七年和六年中,我经历了人生中最丰富多彩的事项,也耗去了我最激情澎湃的暮春岁月。人生无悔,我庆幸在我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参与了国家复兴的工作,尽管微薄但于我弥足珍贵。正如有人多次问我:你到科技部工作不后悔吗?金钱的损失、名望的丢失确实很大,但我以主力的身份参与了《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战略研究、纲要内容、配套政策的研究、起草、论证工作,平生余愿足矣。读书人平生之愿就是为国分忧,能得一尽力机会实属幸事。 回望这段历程,充实、平实、塌实是我突出的感觉。 一、流年流水 1.2001年跟随胥和平参加了“中国战略产业研究”,幸得一成果《中国战略产业发展的七大问题》。此项成果对今天研究战略产业、科技重大专项起了奠基性作用。 2.2002年5月偶遇科技部条件财务司李爱民处长,谈起科技部的创业投资工作缺乏一支研究队伍。尽管当时我还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甚至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的关系也不甚了了,但我认为这是一次介入部里工作的机会。于是,与李爱民一起拜会了刚任副司长的邹大挺。大挺也非常支持,并主张尽快启动。在此背景下,我迅速与王元、胥和平沟通并征得他们同意和支持。所幸,事情非常顺利,创业投资研究的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并于2002年12月正式获批。 3.2002年底,经过充分考虑,决定开展对“科技投入宏观政策”进行全面研究。此期间我多易其稿,形成了涵盖财政科技投入、科技税收、企业科技投入、科技金融、创业投资五个方面内容的大课题。该项课题2003年正式获批,经费金额500万元。这是创业投资研究所的第一担业务。 4.2003年春节刚过,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战略研究工作启动,我被抽调到筹备组,后坚决请辞回到所里。此期间我们的课题充分展开并开始收获一些成果。诸如政府科技投入总量不足、结构非优的判断已经引起部里关注;关于创业投资和科技金融的一些新观点也逐渐形成。 5.由于我们的研究成效比较显著,相应成果和我们这支队伍也引起了部里其他方面的关注。所以,我们成为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科技投入及管理模式研究的常务单位。在这项国务院的课题中,我们做出了突出贡献。相应地政府科技投入、科技金融、创业投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成熟。并同时出版《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科技金融网》、《科技金融杂志》等。同时,我所还是后续《纲要》、《配套政策》的执笔单位,大家基本都出席了全国科技大会。此时,我们又收获了“政府研发投入管理研究”这一500万元标的的重大课题。 6.2005年8月,我们开始介入科技创新基金五周年总结和未来规划工作。该项工作得到有关方面充分认同,由我们起草的文件为创新基金的做大、做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2006年我们形成了三路大军:科技财税、科技金融和创新评价。相应的课题任务也大量涌来,如财政科技投入、科技金融、创新评价、地方规划等。至此,我们确立了在科技财税、科技金融的领先地位;成功地介入了火炬中心的主体工作,并开始做到中央与地方的连动与互动机制。 8.2007年对我们来说比较困难,研究中心向战略院过渡,创业投资研究所最终被科技投资研究所取代。 9.2008年战略院组建,创业投资研究所寿终正寝,科技投资研究所登上舞台。之后,我参与了部里的公开招聘工作,结果参与成真。由是,我在投资所的工作不得不结束了…… 二、若有所得 1.抓住机遇,成功切入科技部主体和薄弱工作环节; 2.确定好学科方向,踩准上升曲线; 3.未雨绸缪,早做部署; 4.储备人才,大胆使用人才; 5.全所一盘棋,经费统筹优化配置; 6.实行严格的学科与任务分工,打造更加专业化队伍,拒绝万金油式的学者; 7.学术研究、政策支撑与引领、商务攻关并用,锻造能战斗的集体; 8.实行主力研究与辅助研究合理配置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研究人员积极性; 9.尽可能创造更多事业机会和增进收入机会,解决生存和发展之忧。 三、若有所失 1.学术研究未能达成预期目标; 2.队伍还嫌稚嫩,支撑能力较好,引领能力有待加强; 3.经费统筹过度,有大锅饭之嫌; 4.模块化分工强化了专业性,也障碍了内部的有效沟通; 5.一线任务配置与二线任务配置衔接不好,导致二线工作无人愿意承担; 6.对大家督促不够,年轻人成长减缓; 7.干部配备未能尽早入位,导致2008年所里干部缺位; 8.过分相信个人能力,以致延误了很多机会; 9.创新评价板块尚未做实,我心怅然。
|
希望房教授能在百忙之余,能时常再到战略网的博客看看,这里聚集着一群为国家科技发展而思考的"平民百姓",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还希望得到您的指导与教诲.
如今我也到了管理部门,还需要战略网的朋友们多加帮助和提醒,免得有了恶行而己尚不知。
我依然会在战略网说三道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