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三聚氰胺全面检验我国食品安全快速应对能力 三鹿事件、三聚氰胺已成为奥运之后我国最热门的关键词。“三鹿事件”是一个影响很大的负面事件,对“三鹿事件”的处理表明了我国政府处理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民生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检验了我国政府的快速应对能力,其表现应当给我们以足够信心度过难关。 “三鹿事件”始末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当晚,三鹿集团公司承认此事,并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至此,“三鹿事件”被正式定性。 国家质检总局随即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氯氰胺含量专项检查。9月16日发布的阶段性检查结果显示,包括三鹿、蒙牛、伊利、雅士利、圣元、施恩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其中三鹿含量很高。以上问题奶粉被要求立即下架。 此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奶制品进行全面检查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后,又紧急组织全国150个国家级食品类质检中心和实验室,按照统一检验方法、统一检验仪器、统一检验结果判定规则的“三统一”原则,对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液态奶含有三聚氰胺,但其含量在成人身体可接受范围内。 扩大范围的检查表明,三聚氰胺已深入到下游的奶糖、巧克力等产品中。10月底,香港百佳超市某品牌鲜鸡蛋被食品安全部门验出三聚氰胺超标88%。这些鸡蛋来自于中国内地。 都是三聚氰胺惹的祸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奶制品都含三聚氰胺?为什么涉及到如此多的企业甚至大型知名企业?可见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绝非偶然现象。 添加三聚氰胺是牛奶行业掺假的突出表现。业内分析表明这是由我国奶业的产供销链条决定的。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扩大奶源、增加产量,“奶农—奶站—乳企”的奶源供应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企业对奶源的直接控制能力逐渐减弱,奶场控制力加强。在利益诱惑下,各种掺假行为开始出现,如兑水、加碱,甚至出现专业化的“调奶师”,专业化的“调制原料”和“销售渠道”等。 2005年起,为提高奶源的蛋白质含量,奶站(后来扩大到厂家)掺假愈发猖獗。先是加动物源蛋白,后加植物源蛋白,再加其他提高蛋白含量的东西,比如高蛋白精(添加了三聚氰胺的植物蛋白粉)。部分掺假者于2008年初直接使上了三聚氰胺。先是向奶源添加三聚氰胺,后来发展到直接向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以“三鹿事件”为代表的不法厂家将问题奶粉延伸到了婴幼儿奶粉制品中,最终造成惨烈后果。 三聚氰胺从奶站掺假到奶厂掺假,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我国企业不良竞争和政府监管不力的共同结果。在三鹿事件以前,我国有关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标准中没有对于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这让不法厂商钻了空子。 问题还不单单是奶业这么简单。连鸡蛋也检测出三聚氰胺,表明饲料也存在问题,甚至所有能提高蛋白质检测含量的食品都可能存在问题——这才是事件的严重性所在,这危及到人民大众对我国食品安全信任,以至我国的国际形象。 如何应对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严峻挑战。为此,中央政府采取了若干重大措施,在短期内取得积极成效。 应对措施一:整顿市场,处理责任人 国务院高度重视,严肃对待 质检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整顿市场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奶站清理整顿和监督管理视频会议的部署要求,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立即行动,精心组织,及时派出机关干部、技术人员投入奶站清理整顿行动。 据中国农业部奶牛饲养和奶站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初步统计,截至9月29日,在全国奶站清理整顿行动中,已对18803个奶站进行了督促检查,做到了逐一登记、一站一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0月1日在其网站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对质检总局9月30日通报的20家企业31个批次含三聚氰胺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立即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就地封存,登记造册,防止再次流入市场。 应对措施二:快速立法,制度先行 国务院发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温家宝总理 一是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对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提出严格要求。条例规定,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奶畜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环节、收购环节的监督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乳制品生产环节和乳品进出口环节的监督管理。工商管理部门负责乳制品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乳制品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管理。卫生部门负责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组织制定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条例规定,监管部门对乳品要定期监督抽查,公布举报方式和监管信息,并建立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 二是严格领导责任。发生乳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对有关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有领导责任的负责人依法追究责任。 三是明确监管部门不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监管部门不履行条例规定的职责、造成后果的,或者滥用职权、有其他渎职行为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标准委发布《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紧急启动了标准制定程序,成立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参加的标准起草工作组。在《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植物源产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等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开展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研究,制定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三种方法为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检测定量限分别为2毫克/千克、0.05毫克/千克和0.01毫克/千克。标准适用于原料乳、乳制品以及含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定量测定。检测时,根据被检测对象与其限量值的规定,选用与其相适应的检测方法。 应对措施三:积极补救,减轻损失 积极救治患儿,免费就诊 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重大安全事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免费治疗政策,全力救治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导致泌尿系统结石患儿,不少患儿已陆续康复出院。 开展专项财政补助 为帮助奶农减少损失,保护奶农利益,恢复奶农信心,稳定奶牛存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于9月26日发出通知,制订《原料奶收购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对奶制品企业收购原料奶贷款实施贴息政策,鼓励奶制品企业收购生鲜奶。通知明确,从2008年10月1日起至12月31日,中央财政对企业的原料奶收购贷款给予利息补贴,贴息率为半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50%(即3.105%)。贴息期限为3个月,实际贷款期限不足3个月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地方财政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另行安排配套贴息资金。通知还明确了办理贴息程序和方式。 由于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政策事关广大奶农切身利益,财政部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确保奶制品企业和奶农充分了解政策;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切实做好贴息工作,努力实现贴息资金及时到位,促进企业的生鲜奶收购,并确保贴息资金安全。 进一步提升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 三鹿事件是对我国企业诚信问题的一次集中暴露,也是对我国政府处理食品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的一次集中考验。为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的应对能力,有如下几点建议供讨论。 第一,各级政府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片面追求产量和市场占有率是我国很多企业在竞争中考虑的首要问题,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和创收,经常为企业的粗放式规模扩张一路大开绿灯,纵容部分不法厂商对资源、环境、卫生、健康等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肆意破坏。不当的添加剂、饲料、激素等被大量应用于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造成严重健康安全隐患。三鹿事件如果不是事关数千婴幼儿生命,其危害可能仍将持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要深刻反思当前的各种问题。企业和生产者要有良心、讲道德、守规则,不能唯利是图;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要察民情、向民心、问民意,不能唯官是图。要扭转只重经济增长、不管民生安全的价值取向。 第二,制修订检测标准,加强检测技术开发。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检测。以国际农产品市场为例,有关安全、卫生、环保等技术性贸易措施越来越普遍地用于保护本国民众利益,对于进口货物有严密甚至苛刻的检测指标要求,如我出口日本大米仅农残检测要求达100多项。而我国对大米的检测沿用的是1986年制定的GB1354-86,仅有5项检测指标。我国亟需制定关于各类产品的安全检测标准体系,积累检验检疫样本,开发新的检测设备、技术手段。 第三,完善监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利益。要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质检、农业、卫生、环境、工商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从严监管,提高厂商违法成本,增加人民健康和福利。
|
先是隐瞒,
隐瞒不了就欺骗,
欺骗不了就承认一部分,
还不管事就撤几个人的职,
治理腐败和不作为有了新的业绩
如此循环,政府可以年年在年终总结上写上一笔:
为了战胜突如其来的灾难,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慰问受损群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
鲁迅:《今天的两种感想》一九三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