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经济学家的八个视点经济学家的八个视点 房汉廷 一年一度的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学习活动如期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当然,今年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诸多经济学家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是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也是这个学习活动的常客,今年自然也不例外。会议人气很旺,从20多岁到80多岁的人都有,发言的人也非常踊跃,半天会议计有17人发言。以下是我根据当时的记录整理的一份笔记,与大家分享。 观点一:结束游击战,转入阵地战。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历经三十多年的摸索,终于很肯定地确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很大胆地表明了“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开始进入了市场经济建设的阵地战阶段,不再如过去那样患得患失,甚至游移不定。 观点二:政府不仅要廉政,而且要廉价。这种观点认为,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大意义就是将终结政府的决定性作用,把政府那只乱摸的手控制住。因之,只有廉政的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把政府不该管的也管不好的事项交给市场,把政府该管也能管好的事情一定管住,才能形成政府的廉洁、廉价。 观点三:目前社会分配不公的根源不是市场使然,而是按权力分配利益的结果。很多人担心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分配不公,这种观点认为核心还在于权力的公开透明,要搞民主集中制而不是集中民主制,政府应该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 观点四:橄榄型社会是最危险的。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实际上都属于无产阶级,其经济基础很薄弱,很容易就破产,其心态也很“无产”,风吹草动后更多会倒向无产者而不是有产者。因此,中国更要注意共同富裕,培育中产阶级难以解决中国社会的稳定问题。 观点五: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威权主义的2.0版。这种观点认为,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的集权主义时代,邓小平开创的则是中国的威权主义时代,及至江泽民、胡锦涛时代,都在实践威权主义1.0。威权主义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国际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走向民主制的进程中,很多都有过类似做法。韩国的朴正熙时代,中国台湾的蒋经国时代,新加坡的李光耀时代等,基本都是“以专制结束专制”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了政治的左倾性和经济的右倾性,非常类似新威权主义的做法。 观点六:“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败笔。这种观点认为,决定市场的是力量,谁有力量呢?当然是控制资源配置的权力,所以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后果将非常可怕。当然,这种观点基本没有得到认同,言者也没有说清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或条件。 观点七:经济改革是利益调整,政治改革是权力调整。这种观点认为,利益调整也好,政治调整也好,都需要一个持续的发展做保障,所以在目标确定后,不可急切得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观点八:头中有法,手中有术,创新驱动可成。这种观点认为,本届全会最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重提对宪法权威的尊重以及法治社会的建设,二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前者可以让中国经济从权力经济走向契约经济有了依据和保障,后者可以剥离政治对经济的干预乃至决定作用,理顺资源价格信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对以知识、技术为核心的高能量资源得以成为财富创造的主力,创造条件。 当然,这次会议也有些值得玩味的东西。一是发言顺序“加塞”横行,口口声声讲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却恰恰忘却了市场经济的“契约性”。经济学家谈道理头头是道,遇到实际问题依然是鸡鸣狗盗。二是发言严重超时,把研讨会当成了自己的报告会。民主社会强调的是权力平等,而这些言者把现场当作了自己的舞台。这种现象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人人反“特权”与人人争“特权”的现实。三是发言空洞无物,似梦非梦。十七位发言者中至少有5位的发言言之无物,只是在重复述说自己的流水年华,真让人有昏昏然、愤愤然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