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不惑斋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10

个人档案

房汉廷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7-03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5-23
日志总数: 152
总点击量: 909632

 

 

日  志

中国的非线性创新观察

作者:   分类:综合发展研究     浏览:2262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14-08-08 15:24:30

中国的非线性创新观察

房汉廷

 

评价中国创新的成效,是世界上很难的事之一。按照中国政府部署科学、技术、创新的政策、资源模式看,中国的创新效率应该是世界上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而从中国的创新实效看,中国的创新效率显然又是世界上少有的高效率国家之一。

何以出现如此反差?何以政府的“错误”并没有对创新造成逆转性妨碍?笔者观察了近10年,得到一点粗鄙的认识,即“非线性创新”成就了中国创新的高效率,或者说由于政府在科技管理上的“疏漏”,使市场发挥了机会创造和资源配置的作用。

中国的创新路径在多数情况下无法用线性来描述,其成功之处也更多地来自这种非线性的创新拓展。

从产业或行业的视角观察,中国的创新拓展和创新突破很多都是非线性的结果。

第一,隐性技术的转移是创新拓展快速展开的主要方式。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前,制造业的主力是国有企业,技术水平也长期停滞不前,当市场的力量被初步释放后,大量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国有企业流动出来,他们带出来的隐性知识成为新办企业的技术源头。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成功展业,又有一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流动出来,他们带出来的隐性知识再次成为又一批新企业的技术源头。当民营科技企业逐步成长起来后,它们也成为了新的或者更大的隐性知识供给源头。这种非线性技术转移、扩散模式,可能带有一定程度的“山寨”特色,但它的确快速地推进产业规模和企业竞争水平。

第二,产业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主要来自非政府规划的结果。政府主导的国家科技计划,对非共识性研究项目一筹莫展,也无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因此一些重大技术突破反而来自私人企业。如华为公司在通讯设备上的创造性贡献,腾讯公司、小米手机等在应用软件、通讯终端上的突破性创新,阿里巴巴在互联网金融上破坏性创新等,都不是政府规划的产物。当然,这种情形的发生,说道底是中国创新环境的改变,使那些从事创新的人或机构,有条件去说负风险投资人帮助他们共同圆梦。

从区域或空间的视角观察,中国的非线性创新取得的成效更为显著。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设立第一家中关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来,到目前已经有119家国家级高新区。此外,还有大量的省级、市级高新区。这些高新区初始阶段,资源禀赋要么单一,要么总量不足,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它们几乎都成为了所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地,高新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的洼地,新企业、新产业的摇篮。这说明,在一定时期通过空间集约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而且同样可以使创新资源发生化学反应,成为创造财富的新“尖点”。

空间视角的技术创新拓展典型,还包括中国的大量产业集群。在中国浙江以及广东,出现了大量以同一产业为特征的块状经济和专业镇,即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这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组织,表面松散,实际联系紧密,其创新模式更是快速、高效。一项新技术或新的管理方式,只要集群内一家企业掌握后,很快就会在集群内形成共享,并快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这种基于共同市场目标的技术拓展、扩散模式,成为中国浙江、广东、江苏等多个发达经济体持续竞争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