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中国崛起论之五:危机中的中国创造中国崛起论之五: 危机中的中国创造隐约显现出了未来发展模式的主线 房汉廷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衰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主的中国制造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市场快速萎缩,大批企业定单减少,一些企业被迫关门、破产。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另一个引人注目和深思的现象——代表中国创造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家高新区,在这次猛烈的金融风暴中,均表现出了比较强的抵御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2008年前三个季度,54个高新区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净利润、上缴税额和出口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幅度。 面对同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为什么中国制造困难重重,而中国创造却显现出了竞争优势呢?核心问题在于中国制造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这些要素的刚性决定了企业、产业的低附加价值路径,而中国创造主要依靠的是技术创新等技术、知识要素,这些要素的弹性决定了企业、产业的高附加价值路径。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在过往的六十年中,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经济阶段。第一个三十年(1949-1978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组织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是计划生产、计划消费。这样一个经济体难以调动多主体的积极性,也难以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所以到了20世纪70年代就难以为继了。 第二个三十年(1979-2008年)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市场成为组织生产、消费的基础手段。这样一个经济体,充分地调动了个人、企业的积极性,劳动力、资本、土地甚至环境都被充分市场化。正是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大量引进外商投资,充分利用全球化市场,使我国经济总量有了大规模增加,目前即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这种发展模式也给我们带来严重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诸如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民生困顿等深刻的经济、社会问题。换言之,在这三十年中,我们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许多群众利益为代价的局部做法,现在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程度。 如果说今天之发展模式到了接近极限了,那么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呢?这就是我国下一个三十年(2009-2038年)需要认真考虑、谋划的问题。从国际成功经验看,一个经济体财富创造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发育程度和金融市场效率三个维度。如果说我国在第二个三十年中比较好地发展和利用了市场这个维度的话,那么在第三个三十年就应该把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和金融市场效率两个维度上。 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金融市场效率提升呢?重要的方式就是技术创新链条与金融市场链条的融合创新、联合创新,形成合力,最终实现高效的财富创造方式,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