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不惑斋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10

个人档案

房汉廷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7-03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5-23
日志总数: 152
总点击量: 886751

 

 

日  志

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内蒙古

作者:   分类:综合发展研究     浏览:3515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08-07-17 14:50:07

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内蒙古

房汉廷

 

文前语:作为一个在内蒙古完成人生基础的人,我常常思考这个地区未来的发展问题。我知道,发展经济学不是我的专长,但仍对“富饶的贫困”感到迷茫。此文我曾经在内蒙古大学60年校庆论坛演讲过,但那时的听众只是内蒙古人。通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人们对内蒙古的了解还非常皮毛,很多人还停留在“骑马放羊”的定式中。所以,我想在博客发布这篇旧作,希望让人们对内蒙古的发展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特别是战略院中的内蒙古籍人士,更应该担当起正确介绍家乡的责任。

 

 

内蒙古地处中国三北,与九省接壤,比邻京津,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国土面积的12%强。区域内资源富饶,近300个大小城镇国土资源产量高达2000亿元以上,矿产储量潜在价值巨大。但是,长期以来,这片广袤土地上的资源优势并没有真正转换成经济优势,即使按2006年区内GDP生产总值4790亿元计算,占全国GDP总值比重也不过2%强。

内蒙古地区的后发特点,既体现在经济总量上,如全区土地面积是全国的12%,经济总量则仅为全国的2%,不及苏州、宁波等一个地级市的经济总量;也体现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上,如全区大量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农牧业资源实际开发利用率不到50%;还体现在产业的发达程度上,目前一、二、三产业结构基本是253,产业的精细化程度还比较低。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后发特点,才使内蒙古经济具有更强的后发优势,且这种后发优势已经在最近5年的发展中开始体现出来。我把内蒙古的这些后发优势统一概括为八大资源优势,希望为家乡的决策者所参考。

1.土地资源优势。内蒙古拥有的118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全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当一些发达地区的土地开发即将告罄之时,内蒙古的土地开发才刚刚开始。这片土地作为全国可开发土地的后备价值将逐渐凸显出来,连带的将是国内外企业、产业的向内蒙古转移。

2.矿产资源优势。内蒙古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矿产资源,钢铁、石油、天然气、稀土、有色金属以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储量都位居全国前列。这些矿产资源,在重化工业时代居于产业链顶端,具有优先定价权的优势。在中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今天,资源、能源的全面紧张将是长期的而非暂时的,因此内蒙古所拥有的矿产资源优势也将是长期的、持久的推动力。

3.煤炭资源优势。工业化、城镇化的动力保障是能源。谁掌握了能源,谁就在竞争中取得了先机。内蒙古是中国煤炭资源大省、强省,全区含煤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按1993年数据,全区共发现煤田318处,累计探明储量2253亿吨,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二位;远景储量在1万亿吨以上,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位。全区101个旗县市区中,有67个旗县储有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的22%。其中1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有5处,10亿吨---100亿吨的大型煤田有11处。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内蒙古能源经济、煤化工经济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也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因此,抓住以煤炭为核心的这个能源资源优势,快速形成煤炭产业链,提升煤炭的附加价值,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人力资源优势。内蒙古是科技人力资源比较密集的地区之一,按全区2384万人口计算,2005年专业技术人员73万多人,万人技术人员达到306人,位居全国第8位。同时,内蒙古还拥有大量区外学子,可以通过短期、中期或长期的多样化使用方式,达到为内蒙古所用的效果。

5.地缘资源优势。与内蒙古接壤的9个省区中,除新疆、宁夏、甘肃之外,经济的互补性和互动性都强于竞争性;与隔河(北)相望的北京、天津则是内蒙古资源、能源以及农副业产品的重要需求地,是牵引内蒙古经济高端化的引擎。因此,构建内蒙古与相邻省区的经济链,融入西北石化经济圈、京津制造业圈、东北装备业圈,也将是其腾飞的重要支撑点。与此同时,内蒙古还与蒙古国、俄罗斯连接,可以利用地缘优势,充分进行向“北”的产业整合。

6.特色资源优势。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总面积位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草原是内蒙古独特的资源,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内蒙古的特色产业,既要立足草原又要走出草原。立足草原是指依托内蒙古的特色资源以及已经形成的技术、市场、组织优势,充分向内整合、发掘内蒙古的特色产业链条。这方面额尔多斯、伊利、蒙牛等企业已经率先垂范;走出草原是指内蒙古的特色企业不仅要把消费地推进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而且要利用自己的技术、生产、组织优势,把生产地、加工地业推进到全国乃至世界,充分向外整合,扩大产业链,增加附加价值,应该说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内蒙古企业已经在做着这样的工作。

7.绿色资源优势。内蒙古虽然距离京津等发达地区非常近,但由于工业化程度相对低,至今仍是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环境污染比较轻的地区。内蒙古水资源总量515.5亿立方米,大部分为干净无污染的天然水体;空气清洁度非常高,常年保持在300天左右的晴好天气;环境诸如植被、有益生物群落保持也比较好,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因轻度开发而保留下来的这些绿色资源,在未来将显现出来更为独特而难得的资源优势。因此,内蒙古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有节奏地进行洁净水开发、生物制品开发、中蒙药开发等,形成水源基地、药源基地、生物基地等。

8.制度资源优势。内蒙古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体制、机制的灵活性,为大胆创新和探索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同时,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央政策倾斜、资金倾斜等方面享有特别便利。因此,充分利用好民族自治制度,利用好西部大开发政策,打开创新空间,整合创新资源,化制度优势为经济优势,应该成为内蒙古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

拥有如此丰富资源优势的内蒙古,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果说今天的内蒙古经济的初步发展还是一个“内蒙古现象”,那么在充分利用八大资源基础上形成的未来内蒙古经济,将不再简单地表现为“内蒙古现象”而是“内蒙古模式”。

我思考中的“内蒙古模式”就是资源优势充分转化的“创新型内蒙古”。“创新型内蒙古”的“未来像”可以简单地描述为:

1.指导思想:依托资源,开放创新。内蒙古的发展不能离开资源优势,它是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但是依托资源不能依赖资源,要通过资源优势逐渐提升产业层级,避免资源废墟型经济的重演。经济发展,首先需要创新的活发,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行动的活发,也包括创新成果利用、创新成果集成、扩散等。内蒙古地处北国边陲,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不够积极,虽然拥有的科技资源量在全国非常靠前,但创新成果的产出量却一直排在倒数上,因此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面引进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智力资源必须成为“区策”之一。

2.产业育成:提升传统,育成高新。内蒙古的优势产业集中在钢铁、煤炭、畜牧等方面,是内蒙古目前乃至未来相当长时期都不能动摇的产业基石。因此,内蒙古应该在这些产业上加大科技投入,利用产业优势整合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抓住伊利、蒙牛、包钢、伊泰等重点企业,构建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绿色通道”。与此同时,内蒙古还应该充分利用本身的科技人力资源,并通过政策、环境条件引进区外人才到内蒙古创新、创业,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具体而言,一是充分利用大企业需求,发展与其相配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围绕生物制品、生物制药,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产业;三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机制,形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条件。

3.政策保障:提高创新投入,保护创新创业。创新投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战略投资,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达2%以上,我国总体水平也达到了1.43%,但内蒙古只有0.30%2005年数据),位列全国第28位;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是衡量政府支持创新的重要指标,全国平均水平为6%左右,内蒙古只有1.03%,位列全国第24位;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不到5%的企业很难有创新能力,达不到3%的企业很难有维持现有技术水平的能力,而2005年内蒙古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38%,位列全国第28位。因此,切实加大政府创新投入,建立激励企业和社会创新投入机制,保护创新创业活动,是实施“创新型内蒙古”战略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