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马分段成绩看失速现象
作者:
分类:生活随笔及其他
Tags:马拉松
浏览:3821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08-07-17 15:39:08
2730号
从北马分段成绩看失速现象(2008-01-13)
从北马一个分段计时网站看到了分段成绩,我搜索了几个熟人的信息,其中只有帅克和小黄是第一次跑马拉松,其余都有3次以上的经验,最多的有20几次经验。我做了简单对比分析。
按照成绩我分为三组:第一组是3小时的,第二组是2:50以内的,第三组是4小时以内的。
从分段成绩看出,很少有人能前后一致相对匀速跑完,存在明显的失速。
对于有经验的参赛选手,第一个10公里的速度应该是他心中的理想速度,也就是他完成马拉松的目标配速。因此,对失速的计算,也应当以第一个万米为参照,看运动员是否在接下来的32公里依然能够维持这一理想配速。
|
|
|
|
|
|
|
7.2k
|
前10k
|
|
失速%
|
|
|
|
全程
|
|
15k
|
15-25k
|
25-35k
|
最后7.2k
|
折合万米
|
折合
|
|
15-25k
|
25-35k
|
最后7.2k
|
段小华
|
3:04:07
|
|
1:05:10
|
0:42:19
|
0:43:17
|
0:33:31
|
0:46:35
|
0:43:27
|
|
-2.6%
|
-0.4%
|
7.2%
|
邱长贵
|
3:00:10
|
|
0:59:51
|
0:42:06
|
0:44:20
|
0:33:43
|
0:46:52
|
0:39:54
|
|
5.5%
|
11.1%
|
17.4%
|
李晓保
|
3:04:38
|
|
1:01:30
|
0:43:44
|
0:44:41
|
0:34:43
|
0:48:15
|
0:41:00
|
|
6.7%
|
9.0%
|
17.7%
|
黄玉印
|
3:07:01
|
|
1:00:19
|
0:42:18
|
0:45:06
|
0:39:28
|
0:54:51
|
0:40:06
|
|
5.5%
|
12.5%
|
36.8%
|
吴国学
|
3:01:38
|
|
1:00:03
|
0:42:09
|
0:46:51
|
0:33:35
|
0:46:41
|
0:40:02
|
|
5.3%
|
17.0%
|
16.6%
|
李 岗
|
2:51:07
|
|
0:59:01
|
0:39:38
|
0:40:45
|
0:31:43
|
0:44:05
|
0:39:21
|
|
0.7%
|
3.6%
|
12.0%
|
马亮武
|
2:41:33
|
|
0:53:20
|
0:36:55
|
0:39:32
|
0:31:46
|
0:44:09
|
0:35:33
|
|
3.8%
|
11.2%
|
24.2%
|
张如刚
|
2:50:13
|
|
0:55:27
|
0:38:39
|
0:43:13
|
0:32:54
|
0:45:44
|
0:36:58
|
|
4.6%
|
16.9%
|
23.7%
|
赵志成
|
3:08:26
|
|
0:54:19
|
0:39:08
|
0:51:40
|
0:33:19
|
0:46:18
|
0:36:13
|
|
8.1%
|
42.7%
|
27.9%
|
郭启云
|
2:47:41
|
|
0:56:13
|
0:37:35
|
0:40:50
|
0:33:03
|
0:45:56
|
0:37:29
|
|
0.3%
|
9.0%
|
22.6%
|
张亮
|
2:49:00
|
|
0:56:12
|
0:38:20
|
|
|
|
0:37:28
|
|
2.3%
|
|
|
帅克
|
3:51:31
|
|
1:20:46
|
0:52:12
|
0:55:20
|
0:43:03
|
0:59:50
|
0:53:51
|
|
-3.1%
|
2.8%
|
11.1%
|
贾榜先
|
3:57:34
|
|
1:17:30
|
0:52:00
|
1:00:42
|
0:47:22
|
1:05:50
|
0:51:40
|
|
0.6%
|
17.5%
|
27.4%
|
张涛
|
3:08:43
|
|
1:03:14
|
0:43:19
|
0:46:12
|
0:34:58
|
0:48:36
|
0:42:09
|
|
2.8%
|
9.6%
|
15.3%
|
经过计算发现,大部分人都会每10公里失速5%,多的会到10%以上。尤其是35公里以后,无论是谁都有跑不动的感觉。最厉害的失速可以高达1/3。尽管三组最终实力成绩有所不同,但最后7.2公里的表现却惊人的一致,就是严重的失速。而且越是成绩好的,失速现象可能越严重。马亮武、张如刚、郭启云等都超过了20%,也就是说最初他们一公里只需要跑3.5分钟,到37公里时却需要用5分钟。能够控制在10%以内的,相对而言就是相当成功了。
所有人中,只有李岗、帅克和我控制得好些。
李岗本来具有强大的实力,万米跑出过34分,马拉松03年在深圳跑出过2:36,但这两年他训练时间难以保证,水平有所滑落。比赛中他很好的控制住了速度,很稳健地跑完全程。这也是他一贯的大将风范。
帅克是第一次跑。赛前训练质量相当高,而且一直严格按计划在训练。连比赛都确定了“双规”:在规定的时间出现在规定的地点。所以他一路跑来没有什么悬念,都是在掌控之中的必然结果。赛后他说:传说中的鬼门关他压根就没体会到一丁点。帅克的情况是不可复制的。
从我的情况看,在前35公里都没有失速,反而一直在提速。但这里面有个客观原因,就是我起跑靠后,前几公里跑不开耽误了2分钟时间,如果剔除这个原因,还是略有一点微弱的失速。最后7.2k也会达到10%。我没能进入3小时,一个原因是前面耽误了那两分钟,另一个就是最后阶段不可避免的失速。步频大哥在厦马最后10公里连续上坡赛段还能维持43分的万米速度,实力确实非比寻常。
从这个分析看,马拉松业余选手要取得满意成绩,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最后7公里的失速问题。步频大哥说过,光连一般耐力是不够的,要结合力量练速度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