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原创空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32

个人档案

张赤东
战略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8-14
最后更新时间: 2015-04-18
日志总数: 44
总点击量: 229904

 

 

日  志

科技工作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论科技发展观

作者:   分类: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   Tags:学习实践   浏览:4735次   回复:7次  
发表时间:2009-04-20 15:59:09

 

关于科学发展观下树立科技发展观
的几点思考*
 
 
科学发展观下的科技发展观应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中的具体化体现。树立科技发展观,是加快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在科技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
一、    科技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均衡、发展方式粗放、环境条件恶化等状况一直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贯彻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做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必然要求我们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也正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下的科技发展观,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面对我国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中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就如何在科技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在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提出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战略。科学发展观下的科技发展观,不是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五年、十年计划或是更长的中长期规划,而是高于这种计划或规划的,在规划层次之上的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对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国家科技工作的一个基本战略和根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中的总体部署的体现。
科技发展观中应处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它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为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的方法为根本方法,并将其具体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分析。科技发展观面对具体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问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针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的发挥而提出的。
总之,科学发展观下的科技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中的具体化,是走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大思想和基本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的总体指导和根本要求。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而是正如同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之间的关系。
二、    关于科技发展观基本内涵的几点认识
发展科技发展观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和内容丰富。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指导方针,科技发展观是国家从现在至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中必须坚持和贯彻的基本战略思想,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迫切要求,是切实推动以科技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口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保障。
1.科技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应是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观的首要任务。自主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科技对人类进步作用的体现就在于通过不断地创新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温家宝总理指出,“自主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是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落实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主要突破口,并且是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科技工作的最根本任务。
首先,自主创新是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链结点,而且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着力点。创新的根本目标在于价值的增值。科学技术能成为第一生产力,主要也是因为科学技术与创新实现的密切关联:科学技术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并通过创新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则是利用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再造或调整从而实现更优的效益或更大的利益。无论是从企业层面还是从国家层面,依靠创新优势而获得发展优势的现实例子比比皆是,如微软、IBM、苹果、丰田等企业,再如7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90年代后期的美国等国家,无不表明获取创新优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有创新优势的企业能获得更高的效益、利润和竞争力,有创新优势的国家可获得更快的、可持续的发展。可见,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正如江泽民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其次,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经济社会的作用能且只能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所谓自主创新就是自主实现的创新,强调对创新拥有完全的自主权。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引进技术发展的一个极限阶段[1],技术瓶颈与壁垒问题日益突出。基于对发展阶段和时代环境的准确判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的是主动的发展,国家在科学技术上不会因对外技术依赖度过高而受制于人,这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只能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在《纲要[2]》中,将科学技术的作用基本分为两类: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而其实现的途径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产业化应用和社会化应用上,也就是,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3]。故在《纲要》和《十一五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必须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自主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第三,坚持自主创新是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经验总结,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国几代领导人一直强调中国的发展要基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这,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把科学技术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从80年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0年代提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无不是强调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至21世纪初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是立足国情、面向未来,强调自主创新、强调科学技术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纲要》的提出,更是明确了自主创新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突出地位,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了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这些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关键在于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要紧紧地围绕自主创新能力这个核心目标和战略主线进行,不断地促进、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根本的首要任务。
2.科技发展观的核心亦是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亦是科技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科技发展观就是把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以人为本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惠民、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历史经验表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一个互动过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在此过程中,人既是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技术的内在要求。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科技人才是创造、开展、掌握、应用和承载科学技术的主体,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活动,就不会有科学技术的产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邓小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无论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还是科技体制改革,他最关心的都是人才问题。他指出“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应该树立知识分子的地位,倡导全社会尊重人才;应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广泛团结人才;应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有效机制,更有力地吸引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坚决把科技工作转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在各个环节都把发现、培养、稳定和用好人才作为第一战略任务,从重仪器、重成果向重人才发展转变,从“管”人才和“使用”人才向做好服务转变。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强调指出,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使其成为“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重在并必须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人才直接关系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明天。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科学家和高素质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科研人才尤其是科研队伍的领导型人才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很多关键技术攻关的成功或失败多是由于这类人才的流失与否而导致的,这一点突出地体现企业中。而我国的发展现状也表明,现在制约我国科技创新与进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少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层次科技人才,并且更糟的是这类稀缺人才的流失问题十分严重。这里存在两个问题:其一为是否具有这类人才,如果没有或很少,则是人才的培育问题;其二为是否能留得住、用得好这些人才,这是人才的留与用的问题。因而,培育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如何用好这些人才更是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的重中之重。
3.科技发展观的思想基础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科技发展观的思想基础在于解放思想[4]。追溯科技发展观的思想基础,最早可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毛泽东在其中以实践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秉持“自然科学是要在社会科学的指导下去改造世界”的原则,清晰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指明了研究自然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原则,对科技研究带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5]。这是解放思想在党的科技发展观的最早阐述。之后,两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都十分强调并重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彻到科技领域”。解放思想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6]。坚持解放思想,就要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能根据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实事求是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科技战略;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开辟科学研究的新境界,建立起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整套机制;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树立和落实科技发展观,才能在新起点上求发展,在新形势下做出新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断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业绩。
树立正确的科技发展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体现,坚持解放思想的科技发展观必然要求实事求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坚持实事求是是一个不争的基本前提,不然必然导致伪科学、假技术。对于我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对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并且是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地搬用;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胸怀去进行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正视并清醒地处理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引导科学技术的正确发展方向,使其成为造福于民的有力武器。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学术腐败,反对弄虚作假,“坚忍不拔,不怕艰苦,不怕失败,才能开辟科学研究的新境界[7]”。
4.科技发展观的基本途径在于科学与技术两个创新体系的协调发展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建设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本任务。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突破口。技术是生产的基础,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企业是市场的细胞。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能充分体现市场发展的方向,灵活反映市场的需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根本要求。坚持市场为导向,就是要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要急功近利的人为计划,而以科学的宏观调控作为手段来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有益的补充,尤其是国内企业。这是因为国内企业普遍研发实力较弱甚至没有,而国家大部分研发资源都集中在大学或科研院所中,如在现代农业技术方面,因而在开放式创新的模式下,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就是一种有效选择。此外,完善相应的科技支撑和中介服务体系等是技术创新体系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建设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是为实现技术创新能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科学与技术不同,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未知世界的规律,技术的本质在于发明改造客观世界的新手段,但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是通过新的发现,达到新的认识,创造新生事物,这也正是创新的根本功能。科学的发展更突出科研人员的主观活动的作用,并且科学成果更具公共性和非排他性,除了部分应用性较强的外,不会直接导致经济效果。而在发展动力上,相对于技术的需求驱动而言,科学发展的动力基本有二:对于已确定的落后领域以使命感的驱动为主要动力,对于未知的先进领域则以好奇心的驱动为主要动力。因而,科学创新体系要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进行以探索为主的科学研究,以为技术创新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两个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创新体系是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不仅验证科学创新成果,更是科学创新成果的发展,并对科学创新提供新的课题和开拓新的方向。
5.科技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宏观管理、统筹协调
科技发展观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的根本方法的要求是宏观管理、统筹协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自身的独特特点,由于无法对结果进行准确的预测,因而对管理要求较高,宜灵活机动,不宜过细过严,否则会损害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欲速则不达。正确的科技发展观要求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从国家宏观层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规划、指导管理,协调区域发展,协调军与民的关系,统筹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科学技术协调发展。
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与路线图是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在科技事业发展中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与路线图的制定。国家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路线图,能够有力地克服科学技术发展的自身弱点,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布局,能够有节地统筹协调各地区、行业、领域的发展规模与速度,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的工作效率,是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社会的有力工具,是对国家科学技术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途径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指导和部署。
在实际科技工作中宏观管理重在制度创新,以不断完善的体制机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的经济形势,强调要把搞好宏观调控和激励科技创新、推进科技进步结合起来,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科技发展观要求科技工作以服务国家目标、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以加快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重要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政策,形成既有利于实现科技创新与进步、科技成果转化又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因而,科技发展的宏观管理更要着力于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和宏观协调机制的完善,着力加强对重大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计划实施、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着力加快科研布局和结构调整,着力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
6.科技发展观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科学发展观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是科技发展观的最终目标。所谓创新型国家,强调以知识、人才和信息为核心要素,以创新发展模式取得发展与竞争优势,其内容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方式与能力、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效益水平[8]。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生目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结果,三者是科学发展观在不同方面的不同具体表现,本质上是相同的。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协调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这是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架构。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通过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来实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并不断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自主创新能力来确保国家安全、确保国家竞争力优势、确保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这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型国家实现的是人的更加全面的发展,国家的财富不仅更加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更体现的这个国家第一资源上。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依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来解放和发展人的首创精神,这是发挥人的能力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原则。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政府在宏观管理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克服市场的不足,统筹协调社会中各种关系和谐发展。
另外,按发展的观点来看,创新型国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因而,科技发展观的最终的目标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目标,需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不断完善创新型国家建设。只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能做到与时俱进,克服经验主义的束缚,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不断达到新的目标,最终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宏伟目标。
三、    确立并发展科技发展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
正确的科技发展观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是在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技发展观正是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的总体观点和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依靠科学技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之源。
科技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科技发展观仍然坚持服务经济发展的主线,面向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要求,以现代化为目标,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并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动力保障。科技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从当前国家发展的客观国情世情出发,强调自力更生而不故步自封,在合作开放中保持独立自主,是一个有着坚定原则和科学发展方向的指导方针。
科技发展观的确立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发展和丰富,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完善的一个重要部分,必将有力地推动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铁成,《我国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转型升级战略》。调研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08年9月。
[2] 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同。
[3] 克里斯·弗里曼,罗克·苏特著,工业创新经济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 路甬祥在中国科学院2004 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曾提出“科技发展观的思想基础在于解放思想”。
[5] 刘宝东,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新型科技发展观的确立与实施。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P10-13。
[6]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 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10,P76.
[7]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中国科学院2004 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研究组著,2008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报告:国家创新体系研究.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4, P26.

**对战略院的领导的指点表示衷心的感谢!!!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4-20 16:08:17
欢迎批评指正!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4-20 16:08:22
欢迎批评指正!
[评论人:宋永杰] 评论时间:2009-04-28 14:41:49
已拜读。
不过个人觉得没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前,科技发展观也是这几条原则,从文章中看不出科学发展观究竟能为科技发展观带来什么新东西。
在我的“科技活动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博文中,我将“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但我并不认为一定要将其作为新原则,只是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表述不同罢了。
也就是说有些原则或精神本已就有,新的提法究竟能带来哪些新东西呢,我倒觉得重点在于实践落实。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09-04-28 16:24:41
科技发展观,最早可以追溯至1999年一篇关于“科技观”的文章,其中的科技观算是今天提出的科技发展观的一个原始概念。随后,路甬祥在2004年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科技发展观的说法,是科技发展观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一个里程碑的发展。至今日,科技发展观已经发展了近十年了。虽然,发展科技发展观的意义,有很多的讨论,也正是科技发展观至今没有很多人关注的原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个根本性的理论突破,意义甚大。从科学发展观中来解读科技发展观的意义,自身就是很有意义的。至于科学发展观能给科技发展观带来什么,很多方面,就个人的浅薄之见,最重要的是给了科技发展观一个理论的根。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待。。。】
[评论人:朱磊] 评论时间:2009-05-27 22:16:26
共建“大科技”工作格局
共享“大发展”建设成果
[评论人:董贤桥] 评论时间:2009-09-02 08:57:36
科技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份,
而节能发展观又是科技发展观的首要部份。
[评论人:张赤东] 评论时间:2010-01-15 17:32:24
降到节能技术,必须说到碳排放。。。
所以,要树立“大科技”的发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