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网首页]   [博客首页]    
畅想空间 duanxh

http://www.casted.org.cn/blog/?uid=28

个人档案

段小华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公告栏 登陆博客 栏目分类 全部日志 最新评论 博主评论 博主好友 博主收藏 博客成员 最近来访 论坛资料 统计数据
创建时间: 2008-07-17
最后更新时间: 2014-12-03
日志总数: 49
总点击量: 409004

 

 

日  志

创新基地系列之一:高校创新基地(一)

作者:   分类:综合发展研究     浏览:2789次   回复:0次  
发表时间:2009-09-17 07:20:29

    在世纪之交流行的高校合并潮,10年后在分化中已经建立起新的格局。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置也在摇摆中不断走到前台。现在的高校已不再是过去的象牙塔,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更是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的综合体。一所重点高校就是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一个体系健全的独立王国。

    高校老师尽管大部分还是个体户、小农,但是有组织、有建制地开展规模化的研究,也逐渐凸显。这就是高校创新基地所发挥的巨大能量。

    在此,以高校创新基地为起点,更新本人撂荒的博客,作为一个新的启程。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我国陆续建设了一批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基地。这些创新基地在本领域内具备较强的学科优势和持续创新能力,通过从事或组织重大创新活动,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创新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创新基地充分发挥了科研项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优势,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研发能力持续增强。我们在对四川大学创新基地的调研中了解到,设立在高校的各类创新基地已经构成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和依托力量。
1、高校已形成以创新基地为载体的创新组织形态
创新基地是为实现国家、区域及产业发展目标,在某一特定经济与技术领域具备较强创新功能及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组织(系统)。我国现有的创新基地主要包括研究试验基地、技术开发与工程化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等几种类型。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校围绕主要优势学科领域,已初步建成多形态、多功能的创新基地序列,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重点实验室、地方重点实验室、国家大科学工程(科学中心)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等。高校以创新基地为载体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高校创新基地已成为科技人员、科研条件、研发活动的集聚地。不少高校选择学科基础较好的实验室(中心)进行各种渠道的支持,帮助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改进实验条件,引进领军人才,将科研活动、学科建设和团队发展相结合,形成集聚创新资源的开放平台。据科技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至2007年,高校共建立各类R&D机构4404个,设在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有113个,占全国总量的50%,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则占全国总量的20%。高校80%的研发人员在各类创新基地内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2007年,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科研人员7700多人,开展科研项目1.1万余项,项目经费达35.2亿元,平均获得国家稳定投入800-1000万元。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有资产设备上亿元,实验室面积3.7万平米,建成十余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研发基地。
第二,创新基地成为高校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据统计,2007年,高校以占全国总量14.6%R&D人员获得全国了50%的基础研究经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的项目经费由高校获得。2008年,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并任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58%。目前有150余所高校不同程度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十一五”以来,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已开始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变了过去仅由中科院系统承建国家大科学工程的局面。科技产出方面,高校的创新能力表现为科技论文和专利的绝对量及增长率。2007年,高校发表论文30.58万篇,占全国论文总数的66%,其中,SCIEIISTP三系统收录的论文占全国总量的84.6%。从2000年开始,高校的专利申请活动呈现飞跃式增长,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2007年专利申请数达到32680件,授权数为14773件,其中发明专利分别占70%56%。高校的人均专利产出率现已超过科研院所及企业。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测算,2007年每千名R&D人员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数,高校平均为90.6件,科研机构为38.2件,工矿企业为62.2件,高校比工矿企业或科研机构高出45%137%;每千名R&D人员的职务发明专利授权数,高校平均为32.3件,科研机构平均为12.4件,工矿企业平均为10.8件,高校是工矿企业或科研院所的23[1]。高校之所以具有如此出众的创新能力,要归功于创新基地这一重要的“助推器”发挥了综合前沿交叉学科的优势。如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生命、材料、化学、工程、力学、信息等多个交叉学科,并配备了相关领域数十台套先进实验设备,确保在口腔疾病研究及防治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18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140篇,SCI收录190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
第三,以现有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体系为载体,高校初步形成了内部化的创新服务体系。随着高校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来自企业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35.7%。高校实验室、工程中心的成果可以在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等校内孵化器就近转化;高校科技人员借助校内外科技成果和技术转移体系,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产业技术研发也非常活跃。这些技术转移体系为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孵化及产业化提供了多种通道。


[1] R&D人员是指R&D人员全时当量,其统计口径:科研机构是指各地区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发明专利的企业统计口径是指工矿企业,不含企业化转制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