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中国设立“科学技术与创新部”的遐想中国的创新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 在当前,创新浪潮已经席卷了全球,各主要国家纷纷努力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时候,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各国政府在推动本国创新工作上也是各显神通、不遗余力。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主管创新工作,首推中国科学技术部。虽然创新有很多的形式,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等等,但创新的基础就是科学技术。更何况,很多的时候,我们所说的创新就是技术创新。所以,本说中的创新就是包括了产品、技术和工艺的技术创新TTP。所以,科学技术部对于国家的创新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际上,科学技术部也在为此而不懈努力。一系列的科技计划,一系列的科技政策,无不围绕“创新”这个主题展开。当然,推动创新是为了发挥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 同时,我国还有很多部门也在同时致力于创新发展之工作,如发改委、工信部等等,同时也是创新政策的制定者,甚至于强于科学技术部,至少是不弱于。中国科学院还有自己的系统,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创新力量。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样,虽很好的推动了各个方面的创新工作,但是财政部却犯难了。谁是创新激励政策的推动者?究竟该以谁的创新政策来制定国家财政激励政策呢?在不能区分的情况下,那就等你们都统一意见了再说吧,或国务院决定。但实际上各家谁也说服不了谁,怎么办?就各走各的道儿了。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纷纷现状。 正好赶上国家行政的部委改革的思路,于是,我想,国家的创新工作总要由一个部门来统领,名不正则言不顺。于是,我想,科学技术部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正好可以在其抓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在向下延伸一下,把创新工作也担起来,就可以组成一个“科学技术与创新部(The Ministry for th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多好! 从此,创新发展工作国家层面只此一家,国内政令统一。此部必须担起所有的创新职责。于是,科技计划的转化导向必须要得到加强。于是,科技政策的产业化商业化导向必须要得到明确。于是,国家重大专项的经济利益必须得到实现。 多好! 以上乃一时之想,很多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还望同志者指正。 |
科技部的肯定欢迎。
把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司直接划过来,中科院的院部的管理职能划过来,教育部的科技司划过来,等等,多好。
邀请某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提案,先吹风。
下届或者下下届政府就完成。
眼下,这是十二五的制定时期,如何体现这个战略布局是一个考验。
我在《国家宏观科技管理体制思考》的博文中对此问题作过一些探讨,建议科研管理职能集中于科技部、总装备部、基金委三个部门。
去年看了几篇关于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特别是关于澳大利亚创新体系的报告,深有感触,更加肯定了自己对创新部的建立的想法。而后,对奥地利的访问中也发现,创新部的提出对国家的创新发展的确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后发建设优势。毕竟,我们是后发国家,如何把握后发优势,有何能有效、高效地利用创新这个工具来发展经济是一个十分关键、紧迫的问题。所以,在经历自己的思考,认为这个想法不是一个无病呻吟之后,一时冲动才提了出来,而没有给出充分的论说。
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科技计划的实施只是到了课题验收就结束了。科技部的工作到此就是结束了。但是,科技计划不应该只是做科研,而应该成为产业化发展的源泉。因而,我想,当将科技部的科技计划与发改委的产业计划结合起来,前有科研,后有产业,才是真正的创新,才能实现真正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但再想向下去,就感到十分困难了。所以才在博客中发出,就是需要找寻同志之人,探讨之,慎思之。还请房老师不吝赐教!
(1)我国科技与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中国科技与创新面临的宏观管理问题
(3)何谓中国特色的大部制-科技与创新部的特色
(4)科技与创新部的体系架构于功能定位
(5)当前建立科技与创新部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其建议
):):
启动经费5000元,国家自然基金委拿出应急研究专项经费支持。
1个月内拿出讨论稿。
力争在明年两会前拿出上报国务院稿。
得到了不小虑名,得到了建设局帮助仿冒,普及到了全国仿冒,得到了被骗,连国家统计组都还在想骗我3800元,所为的发布费、会员费等等,好发明专利为什么在中国立不上项?得不得科技资助,作为专家应研究这个,这是否叫国家失去了科技资助信用,是中央没有好政吗?有?什么原因应大家探讨。
体制对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太有必要开一个题目进行研究,组织若干个课题组进行平行研究,不同人不同部门对该问题的看法肯定不同,对于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采用多个课题组独立平行开展有利于选择最优方案。找几个具有高度责任心、独立自主精神(不受或少部门利益)、高学术水平的人挂帅(如房教授),找一些有能力、有热情、善思考的人来做,应该是能取得很好进展,关键是如何拿出充分的证据与分析来说服高层,毕竟该变动是巨大的。
我搜集有几篇关于美国、法国、日本、印度、丹麦、以色列等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文献,本意就是想做体制研究。若需要,可与我联系,syj@ciae.ac.cn
点击:76
关键字: 创新科学
[摘要] 本贴仅对《宇宙中心说》一书作精简的介绍,《宇宙中心说》一书分为十七个大部分、一百六十三个小节、三十九万多字,大16开本,书号:ISBN9789624508277/D。52211。用翔实的现代数学、物理学和逻辑意识进行演绎推导是全书学术观点的主旨。书中通过融合经典、创新的数学物理模型建立了宇宙稳态循环中心模型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宇宙存在观。
书中的目录和陆续的单元简介可以参见《价值中国》网站:http://jiangyiquan.chinavalue.net和网易http://blog.163.com/yqjiang7/。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大爆炸起源的宇宙模型矛盾重重,已经不能作为描述自然现象最客观和准确的宇宙模型。如果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与自然存在的宇宙相对应的数学物理模型,我们在整体科学前进的路上就会遇到障碍。我们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交叉科学家、生物、化学家等所有各行各业的科学家将会在遇到顶级重大问题上的选择发生方向性的错误。时空观、宇宙观、世界观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是带领人们走出人生困惑和建立平和幸福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力 九维动力空 宇宙中心模型 统一场论 对称性破缺 黑洞定律
[中图分类号]O41 文献标识码: A
[数学、物理模型]
数学方面
● 普适相对存在定理
● 三元完备集合定律
● 集合复合几何
● 悖论运算法
● 参照系算法
● 有理无理数的转换
● 数系分类法
● 代数、几何的统一模型
物理方面:
● 黑洞定律
● 力的机理、4种力的统一
● 力的乘法定律
● 地球自转的机理
● 三元九维宇宙模型
● 物质结构相对论
● 量父量子模型
● 光速可变的一般表达----光速方程式
● 红移现象的归因
● 生—物结构区间常数
● 生物手性的机理
● 观测系、参照系复合理论
● 对称性破缺的渊源
● 统一整体宇宙时空观
● 统一空间场方程组
● 统一量纲
● 宇宙中心模型、广宇空间模型
[正文] 三百多年前,莱布尼茨曾经诘问牛顿关于力的来源问题……(全文见书,欢迎索阅)
与科技主管部门相关的大部制改革,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在试点,深圳和珠海已经将涉及产业管理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经贸、外经贸、科技等部门并入新组建的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这些试点的结果很可能会影响将来科技部的命运。
对于芬兰,我有过一点研究。芬兰并没有类似中国的科技部,而是比较分散于几个机构: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Council 级别很高,主要是制定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战略;具体则主要由Ministry of Education和Ministry of Employment and the Economy这两个部门来实施;再下来就是研究资助的机构Academy of Finland和Tekes,前者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后者主要资助应用研究以及后期的技术创新。
很是感谢你的分享!
但我提出这个博文,不是怕人吃了科技部,而是从如何加强我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角度出发的,为的是讨论如何才能制定更加有力的创新政策,什么样的政府机构才能更好地推动创新政策的实施。当然,也为科技部担忧。但我的忧愁不是科技部的被兼并,而是科技部的努力不能有效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其实,纵观科技部的工作重点与职能界定,也能看出科技部的点点滴滴的转变。高兴的是,现在可以说,不在是科研的部了。
丹麦和芬兰的经验没有说服力,这两个国家和海淀区差不多,不能拿来说事。
现在的问题是:是否还需要有一个统领科技工作的部门?还是大家都去抓大事不做基础性的“育苗”工作。给科技部的定位本身就是做前端没有太多显示度的工作,当然我们可以自称为抓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如果不做基础性、普惠性的工作,而只面向产业的技术创新,那结果必然是取消,保留一个基金委和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得了,产业的创新活动通过各个部门提预算,财政去平衡。
如果什么都想抓,那就是国家科委和经委的混合了,这个谁也不会批,谁也不会答应。内部协调的难度一点都不亚于分散化。
创新工作不需要一个部门统一抓,就像发改委也不是什么都抓,也主要是通过价格和审批实现。产业的运转主要是市场的事。创新也是一个市场行为,不确定性更高,政府的手不宜看得太清楚,否则更不容易创新了。
你说的很好啊。只是有一点,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不需要有一个部门来统一抓好创新这个重大的工作?
你的“科技管理创新也要有标准”提法不错,我感觉很好。这也正是需要将科技部转变为科学技术与创新部的一个出发点。不要只知道科研,更要明白科研的意义。在于转化。
言之有理啊。
多少年来,中国为什么出不来诺贝尔,为什么在国内的人才出不来成果,出了国就可以成为华裔诺贝尔?
中国教育与科技之分离,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想评价教育改革之问题,但从一个整体上去认识人才问题,培养人才,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才提出从创新的角度去考虑,统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一是对于创新的语境有差异,含义不同。
二是,尽管如上,但是创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大家关心。
所以,国家有必要对此有个统筹安排和主管负责。而,进一步厘清各部委之间工作关系,甚至可以进行部门改革。
回过头来想一想,这样说,也是有原因的。这反映了社会、人们对科技工作的期盼,但却总是感觉创新工作没有做好,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没有更好的改变发展方式,没有更好的让大家过上创新的高质量生活!。。。。。。但是,拆分了就能解决问题吗?现在的几龙治水,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真正的创新发展。所以,不仅不该简单地去拆分,而是真正地把科技管理职能有效集中,不要太分散太扯皮太多制肘,将科技与创新更紧密地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