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国家科学技术管理机构的变迁国家科学技术管理机构的变迁 宋永杰(2006.2) 摘要: 本文回顾了建国后我国国家科学技术领导机构的变迁历史,进而分析了变迁的特点,对于认识当前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提供了依据。 引言: 国家科学技术领导机构指在国家的科学技术事业中居于领导地位,承担管理某一类国家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部门。目前我国的国家科技管理机构主要有:国家科技部,负责管理民用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管理;国家基金委,负责基础研究的管理;国防科工委,负责国防科技的基础(应用基础)及应用研究;总装备部,负责与武器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实验开发等项目的管理。探讨国家科学技术领导机构的变迁,对于认识目前科研管理机构形成的原因和评价当前的科研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变迁历史 (一)中国科学院主导期(1949年—1954年) 1949年11月,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行使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受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的指导。建院之初,中国科学院的组织结构图如下: 中国科学院的成立对于调查和了解全国的科研机构与人才,协调全国有限的科研资源,指导全国的科研活动,建立新中国的科研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个体系中,中国科学院既是全国学术领导机构又是重点研究的中心,同时部分工业部门和高校也承担了部分管理职能和研究任务。1954年11月,依据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科学院不再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分,不再行使管理全国科研工作的权力。 (二)国家科委主导期(1955年-1966年) 1956年,国务院相继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与国家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制定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与组织全国技术工作。1957年,科学规划委员会职责扩大成为掌管全国科学事业方针、政策、计划和重大措施的领导机关。1958年11月,科学规划委员会和国家技术委员会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统一掌管全国科学技术工作。 国家科委设立了16个厅局,详见下表。
1964年1月,国家科委重新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了国家科委的总目标和具体任务,以加强国家科学技术最高管理机构的工作效能,切实担当起领导全国科学技术工作的责任。 (三)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文革期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严重冲击,国家科技管理机构变动频繁。中国科学院于1967年成立革命委员会,国家科委于1970年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1970年7月,两个委员会合并成立新的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承担原国家科委的全国性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国务院于1971年设立科教组,负责原国家科委和教育部的工作,而到1973年,国务院科教组的科技组并入科学院,以科学技术办公室的名义负责全国民用科技工作的管理。 (四)调整与整顿时期(1977-1981) 1977年,国家科委重新建立,作为国务院所属的一个主管国家科学技术的部门。1979年开始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整顿,国家科委被责成担负起“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国科技工作”的责任。 (五)体制改革期(1982至今) 1982年中国政府机关开始进行机构改革,国家科委计划局并入国家计委科技局,由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共同领导,主管全国科技计划工作。为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国家科委相继成立预测发展局、科技管理局、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局、条件财务局、科技政策局、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局等职能部门。 中科院于1982年设立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1985年,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全国的基础研究工作。 1998年,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国家科委更名为科学技术部;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将原国防科工委管理国防工业的职能、国家计委国防司的功能以及各军工总公司承担的政府职能,统归新组建的国防科工委。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军的装备工作。 二、现行国家科学技术领导机构 (一)现行机构设置 现行的国家科学技术领导机构体系基本上是1998年政府改革的产物,主要有: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家基金委、总装备部等。 国家科技部负责: 国防科工委负责:主要负责组织管理国防科技工业计划政策、标准及法制的制定与执行监督等。 总装备部负责:主要负责武器装备的预先研究与型号研制。 国家基金委负责: 中科院虽然不是国家的综合性科技管理机构,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及其在国家科技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仍在国家的科技活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表列出有关单位与科技管理密切相关的机构的设置(主要去除了党委系统与离退休管理机构,资料来源为各有关网站)。
三、国家科技管理机构变迁的特点 (一)变动频繁。 我国的国家科学技术领导机构的变动比较频繁,而且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大的调整,频繁的变动势必对科技政策的延续、科技工作的管理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二)从高度集中到分散管理。 建国初期全国的科技活动由中科院统一管理,目前已变为科技部、基金委、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等多家机构分别管理。为适应日益庞大的科技活动与科研经费,适当增加管理部门是必要的,但不可过多,走政府改革“膨胀-压缩-再膨胀”的老路。 (三)军民分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分开。 国家科技部负责民用科研的基础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与实验开发,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负责国防科技的基础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与实验开发,国家基金委负责基础研究,从管理渠道上是截然分开的。但应注意到:1. 民用科技与国防科技的界限不是泾渭分明的,军民两用的科技活动大量存在。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也不是泾渭分明的。正是由于这两个不分明的界限,造成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范围重叠,成为科技经费的分散投资与重复投资的根本原因,从而最终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 四、对国家科技管理机构变迁的思考 (一)管理部门与资助渠道是否过多? 据不完全统计有,我国的科技资助渠道有: 国家科技部:973计划、攀登计划、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新成果推广计划、产学研合作计划、攻关计划、工程研究中心计划等。 国防科工委 国防基础、技术基础、国防重点实验室、军863、预研基金、国防技改与基本建设等。 总装备部:背景项目、演示验证、型号。 国家基金委:面上、重点、重大、杰出、地方、创新群体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项计划,如:知识创新工程、民用非核动力计划、国家重大安全计划、奥运专项等。 资助渠道众多给管理上带来很大困难,如管理制度众多,分散投资与重复投资等。虽然原则上讲各渠道都有比较明确的资助范围,但有两个根本上的问题势必造成资助渠道的重叠,一个是军用与民用的界限不是绝对的,一个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多头申报与多头拿钱。有人认为多头拿钱并无不妥,但前提是能够将预算与内容核定清楚,而这往往很难。 (二)中科院的位置如何摆放? 中科院系统在国家的科技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否需要保留中科院机关来管理中科院下属科研单位的科技活动,从中科院的机关设置中可看出中科院机关俨然就是一个小的科技部。该体系的优点在于便于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但弊端是增加了管理层次与管理成本,同时不利于科研单位之间的公平竞争,就如同经济领域的垄断。权衡利弊,剥离中国科学院的实体科研单位,使其和中国工程院一样作为国家的最高科技咨询机构而存在似乎。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 2.《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国防科学技术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 3. 中科院编年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