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志
第七道坎:国家意志与民营载体(全文完)第七道坎:国家意志与民营载体 在战略技术产业化中引入民营经济的因素,而不是消极地局限在纯国有经济的范围内,应该成为发展战略技术及其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战略产业体现了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是决定国家整体实力的基础力量。通过对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的大规模投资,在短期内迅速建立起战略产业的发展基础,满足国家发展目标的要求,如占领产业制高点,提高战略产业的供给能力,改变本国产业的国际地位等,是后起国家常用的发展战略。在当代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这种产业仍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国家意志仍是战略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导向。 毋庸置疑,国家意志在发展战略产业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五”时期,中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开展了以156项重大项目为重点的工业建设,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如煤、铁、钢、电、石油、化肥等)的生产能力有了很大增长,许多新的产业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重要有色金属制造业等,也随之建立起来了。在当时背景下,这些具有战略地位的产业发展,只能选择政府投资、垄断经营的方式进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战略产业的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产业运行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除少数产业(如石油天然气)仍保持某种垄断性质,仍保持国家投资为主的发展方式外,多数产业都成为竞争性战略产业,如钢铁、汽车、化工、电子、船舶等产业,则实施广泛的产业开放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形成国有企业与社会企业平等竞争的发展方式。 民营因素的介入,会给战略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外相对良好的环境,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正处于上升发展时期,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不仅拥有大量的闲置资本,而且因为机制的原因招揽了为数众多的各学科类高素质专业科技人员(其中大部分是中青年人)。对路的政策、丰裕的资本、年富力强的科技队伍,致使民营企业完全有能力承接中国战略产业发展的部分重任,加之民营企业较之与国有企业更为合理的生产管理秩序,使之在市场竞争活动中更为有效。往往可获事半功倍之效。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民营企业在中国产业发展中仍不占主流,至于参与战略产业的民营企业更是为数寥寥。 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一个产业的战略地位将会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某些传统战略产业可能逐渐失去其战略地位,而一些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将成为新的战略产业。在传统战略产业领域,相当一部分垄断性战略产业将逐渐向竞争性战略产业转变,其中又有许多产业最终转变为一般竞争性产业。在这个过程中,竞争性战略产业中的国有资本相对比重将下降,一些国家独资或控股企业逐步向国有参股企业转变,甚至完全转为民营企业。现阶段中国的战略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过渡经济的历史限定性,它既不是计划经济的,也不是市场经济的,而是两因素的混合物。目前,中国的大多数战略产业中的国家意志比重都很大,这既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也有明显的不合理性。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必要在竞争性战略产业发展中吸收更多的民营载体———非国有企业,相应降低国家意志的比重,这一点对保持中国战略产业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 战略产业可操作的市场竞争,必须引进民营因素,这是各国产业开放的题中应有之意。中国产业重组和对外开放之际,恰逢《宪法》重修,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如何将民营经济因素引入中国的战略产业,成为非常有必要、同时也有可能公开讨论的问题。我们希望中国的战略产业不要在重蹈“开放竞争但不引进民营因素”的覆辙。相反为了适应战略产业开放竞争的进度,必须加快在战略产业引进民营因素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