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立足凝炼 强化配置 做大项目——内蒙古科技厅 |
www.casted.org.cn 日期:2009-02-18 文章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点击数:5989 |
近两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认真寻找科技工作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重大项目的列项和实施为切入点,努力探索,锐意创新,优化过程管理,强化资源配置,在“凝炼”二字上狠下功夫,引起自治区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把科技项目做强做大是大科技观的基本元素,是科技支撑发展的基石 长期以来,囿于认识上的局限、投入上的薄弱和职能上的局部作用,科技计划以分散项目多、投入规模小、单项投资强度低为特征,在全国地方科技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它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科技的巨大需求之间日益显出其不适应。必须寻找突破口努力加以改进。 科技计划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不大在内蒙古自治区也是客观的事实。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正进入产业提升、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要巩固即有的产业强势,另一方面要考虑中长期的主导产业转型,培植战略新兴产业和构建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发展要抓住此机遇,特别是当前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国内经济减速的冲击,努力增强创新驱动力,必须采取重点突破带全局的方针。这个突破我们就选在了把科技项目做强做大上。 把科技项目做强做大,首先要与传统的“项目科委”的局部作用告别,以横向联合协作、纵向集成调控的宏观运作和全局视野来取而代之,这就是大科技观。大科技观要求科技发展瞄准工业化中期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已经进入)的技术领先地位,拓展资源整合空间,融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分工合作体系之中,跳出传统的职能范围开展战略布局。这几年,我们在总体科技发展计划的统筹部署上自觉地遵从开放协作的大科技观,努力摆脱传统职能和有限资源的束缚,在自治区经济社会这个更广阔的空间里整合资源,抢占一席之地。关键时刻,科技工作的“亮剑”就是大项目。 把科技项目做强做大,前提是大,落脚是强,没有大便谈不上强,这里就有一个我们习惯上的项目分散行为如何把它集中集成起来,也就是要求我们科技管理部门来完成“分散项目集成化、重大项目规模化”这样一个有序的管理运作过程。不仅要集成科技系统内部,还要用大科技观的思路来集成各部门的科技资源、全社会的科技资源,特别是大企业的科技资源。现有的国家行政体制使得多部门都掌握着程度大小不同的科技资源,关键在于你能不能高效地搜索到这些资源加以转化、利用。做不到这一点,你就是穿着大科技的鞋,仍然在走小科技的路。 科学技术要切实有效地融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必须依靠大项目的拉动作用。内蒙古自治区今年以来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滑,努力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55%,连续第7年在全国领跑。国内学者称之为“内蒙古现象”,将其动因归结为大项目的带动。“十五”以来,内蒙古坚持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每年实施超亿元的项目都有五六百个之多,其中不乏百亿元的超大项目。开工大项目,上马大企业,加上内蒙古独有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已进入中等偏上。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带动科技快速跟进,反过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支撑经济进一步发展,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大体保持同步。那么为什么内蒙古科技的综合实力排位落后于经济6—7位呢?原因固然很多,但科技领域中的项目不够大、起点不够高恐怕还是最主要的原因。去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凝炼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如高寒干旱地区水资源热泵空调系统研发、现代草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马铃薯产业关键技术研究示范、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研制等,都是总投资在亿元左右的大项目。这些项目的标志性意义,从自治区层面看,对提升整体实力,增强竞争力,实现创新型内蒙古宏伟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从列项的角度看,改变了以往科技项目形不成规模和力度的格局;从大科技的角度看,将相关资源加以整合优化配置,并且极力贴近自治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了科技创新在主流经济中的话语权。 二、做大科技项目要立足“凝炼”二字,抓好三个环节——科学定位,立项设计,过程管理 重大项目的凝炼体现在三个环节的处理上。 首先是科学定位。我们提出重大项目的立项宗旨是为了满足自治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需求;实现途径是重大产品开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产业化工程建设;成果体现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和形成一批创新基地;运作方式是以企业为主体、院校或战略联盟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考虑到重大项目经常是基于若干中小项目集成而形成,所以我们强调要注重统筹协调,根据项目跨行业、跨部门和学科交叉的特点,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地方、专家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为此,2008年我们尝试设立重大项目办公室,先期设专人负责列入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的组织协调、过程监督、信息分析、预算审查和监理评估等工作。根据重大项目的科学定位,我们采取了相应的项目招标和指南发布等措施,在重大项目中对核心技术、自主产品、人才、基地、标准等资源状况进行统筹设计和部署,把这些要素都作为项目论证和考核的重要指标。 其次是立项设计。《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15年内蒙古科技发展的14个重点领域、68个优先主题和18个重大专项。其中18个重大专项从列项规模、涉及的学科专业以及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看,在内蒙古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立项设计不论对项目管理部门,还是对承担部门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把立项设计划分为三个步骤:顶层设计、技术预测与市场需求分析、技术选择与路线图设计。三个步骤中重点是抓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项目主要来源于《规划纲要》确定的优先主题和重大专项、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项目、自治区重大建设工程对科技的需求、院校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议以及省部联动项目。例如《规划纲要》中确定的优先主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配套装备研制”中的运输装备,是自治区领导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煤炭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我们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现有技术状况分析比较研究,决定选择磁悬浮管道运输技术,最终确定了“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关键装备研制”这个重大项目,现已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另外,我们在立项设计的技术预测分析环节,强调建立技术导向和需求导向并重制度,委托相关中介机构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前沿预测和技术需求调研。每年还根据《规划纲要》和年度重点。在技术预测和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发布重大项目指南,同时对立项项目和备选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和年度滚动安排,为重大项目的立项设计提供服务。 第三是过程管理。对重大项目的过程管理,我们在已有科技计划项目制度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比如实行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与年度合同相结合的制度,确保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避免出现运行偏差;建立了项目经费预算审核制度,对经费预算总量、支出结构合理性、政策相符性和可信性进行审核。我们在重大项目的过程管理中还特别强调中长期评估、实行重大项目监理制和后期绩效评估。执行期超过3年的重大项目都要求进行中期评估,财政部门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拨付后续经费。引入中介机构监管重大项目的运行,逐步实行重大项目的监理制。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重大科技项目的运行,我们计划最迟于2009年底将重大项目的中期评估和绩效评价纳入重大科技项目管矸冻耄?允适钡髡?卮笙钅康闹С至煊蚝团渲媒峁埂N?耍?衲晖瓿闪恕赌诿晒抛灾吻?普?萍枷钅恐С黾ㄐ?兰邸费芯抗ぷ鳎??⒘酥卮笙钅康闹衅谄拦篮图ㄐ?兰壑副晏逑导凹扑隳P停?⒖?沽耸着?钅康募ㄐ?兰郏?ü?ㄐ?兰劢峁?脑际??锏娇蒲У夭季种卮笙钅俊⒂呕?渲米试础⑼怀鲋氐阌爰?伞⒓跎俳徊嬷馗吹哪康模??π纬芍卮笙钅康募ㄐв攀啤?lt;/span> 三、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实现科技领域中的新跨越 实施重大项目必须有充足的经费保证。2007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目前用于科技计划项目安排的资金由2006年前的不足1亿元提高到2.6亿元左右,这就为我们凝炼科技领域中的大项目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根据内蒙古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通过近一个阶段若干重大专项的陆续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发展有望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一是培育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自主技术,远景形成一批优势科技产业集群。如突破稀土合金材料关键技术,形成新一代稀土应用器件系列制品及产业集群;突破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形成应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后续能源产业集群和研发基地;突破磁管道运输系统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形成新型直线电机运输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及关键装备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等。 二是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自主创新基地。建设自主创新基地,特别是高起点大规模的基地,是提升综合科技实力的基点,也是实施大项目的落脚点。过去,内蒙古自治区曾经建设过不少基地,但由于没有大项目支撑,很多基地也没有形成规模,甚至半途而废。“十五”以来,一系列大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创新基地的建设步伐,如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已经建成的羊绒、乳品、稀土、兽用疫苗、草业机械、大风机、蒙医药、生态综合治理等研发基地;“十五”以来自治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中,也迅速形成一批高起点基地。我们在重大项目的立项设计时反复论证,渐次启动了上述创新基地的建设,期待在今后数年内逐步形成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能领先技术潮流的创新基地集群。 三是在若干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近30年里,内蒙古自治区依次在羊绒、重型汽车、生物制药、发酵控制技术、稀土、奶业等领域实现了整体或局部跨越,在跨越实践中产生了鄂绒、北重、双奇、灵奕等跨越模式。当前,我们又有一批新的领域面临着“机会窗口”,存在着潜在的跨越可能。比如说生物质能,尽管在这个领域目前正处于“萌芽”状态,但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和丰富的资源禀赋以及我们围绕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发电开展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最有可能随着该领域的技术跨越最终完成产业的整体跨越。此外,马铃薯、畜牧业装备制造、蒙药、生态产业等,也都存在着整体或局部实现跨越的可能。 四是继续集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内蒙古现实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和核心技术自主产品的稀缺,根本原因是高端人才、特别是创新领域领军人才的缺失。以项目为纽带,引进高端人才直接承担重大项目首席或进入战略联盟人才核心圈,这是一项操作性强、能最快见到引人用人效果的方式。这两年通过这种方式,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人才,包括院士、博士近百位。大项目的人才集聚效应有助于形成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高层次智力支持体系。 能否实施更多的重大项目,也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在创新型内蒙古的建设进程中,我们结合区情努力实践以大项目带动为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目前刚步入轨道,初显规模,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领域,还有很多需要继续努力探索之处。
|
|
||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
相关链接
- 广东省科技厅代表团访问我院[2016-08-05]
- 我院与甘肃科技厅举行兰白试验区规划对接会[2015-09-28]
- 房汉廷副院长与甘肃省科技厅厅长李文卿一行进行工作接洽[2015-07-17]
- 战略院与山东省科技厅开展主题联学活动[2012-05-24]
- 宁夏科技厅副厅长王辛武一行来我院洽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宁夏科技扶贫开发研究基地”共建事宜[2012-05-08]
- 四川省科技厅来我院洽谈合作[2012-01-06]
- 我院与山东省科技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1-12-24]
- 我院与江苏省科技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1-08-22]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与甘、宁两省科技厅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0-08-13]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与江西省科技厅全面对接[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