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努力开拓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大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
www.casted.org.cn 日期:2009-02-18 文章来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点击数:6222 |
一、坚持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促进对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为推动对俄科技合作不断深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战略上、政策上、资金上、人才上为对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升级提供了保障。一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将沿边开放带建设作为全省四大经济板块之一,重点支持其发展。在08年末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重点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发展战略互动对接的发展战略。二是在省委出台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省政府出台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若干意见》等政策中,都将开展对俄科技经济合作作为重要内容写入文件中,并强调要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三是在资金上,省本级财政专门设立对俄韩专项2500万元,重点支持对俄科技合作,哈尔滨市科技局专门成立了对俄合作处,设立每年1500万专项资金;四是在人才上,我省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培养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人才,尤其在语言教学中,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属于全国的重点学科,每年为国家、我省培养了大量的俄语人才。 二、坚持基地化发展,“两园、十三个中心”初具规模 不断加强对俄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两园、十三个中心”为主的框架体系,为全面推进对俄科技合作搭建了载体。 由国家科技部和俄罗斯教育科技部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莫斯科动力学院科技园承办的莫斯科中俄友谊科技园是中俄两国进行高新技术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近年来,科技园先后接待60余个国家及地方科技代表团;参与中俄政府间纳米、T700高强度碳纤维等重大专项的洽谈,协助中石油、中国农科院、中国电力等部门和地区引进俄技术和项目,为两国科技人员交流与开展合作提供了专业、富有成效的服务,为中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平台。在哈尔滨开发区内规划建设的哈尔滨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目前已有23家对俄科技合作和出口企业入驻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航天航空、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项目。2008年园区实现产值5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依托哈工大、哈工程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哈焊接所、省石化院等重点大学、研究院所及市地科技管理部门建立的,分布在哈尔滨、黑河、鸡西、佳木斯等四市的十三个对俄合作中心,积极推进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在农业、工业、海洋、信息技术、新材料、人才等领域开展合作。截至2008年底,各中心累计引进俄罗斯专家1319人次,翻译整理文字资料3412万字,引进储备俄方各类项目1173项,孵化项目99项。 三、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国家相关领域科技创新 一是引进技术创新理论,填补国家新技术开发理论空缺。TRIZ理论是前苏联军方广泛应用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据统计,应用TRIZ理论与方法,可以增加80%—100%的专利数量并提高专利质量,可以提高60%—70%的新产品开发效率;可以缩短50%的产品上市时间。我省在近年的对俄合作中,将其引进并合作推广。目前已编制了全国第一部《工程机械类TRIZ培训教程》,出版了第一本针对小学生的TRIZ《创新40法通俗读物》,为此科技部将我省列为推广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和TRIZ理论培训基地。目前已经在65家企业开展了应用,培训的企业人员达到1800多人,主办的TRIZ专题网站的点击率已经突破30万次,列全国同类网站之首,TRIZ理论的全面引进,不仅填补了我国工程技术创新理论上的空白,而且还使我国技术创新理论彻底打破西方封锁。二是合作引进成套工艺,消化吸收再创新。燃气轮机是高新技术动力设备,多年来,燃气轮机核心技术一直为欧美等国家所垄断。我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3研究所与乌克兰曙光厂合作,购买大功率(25MW)船用燃气轮机八台,并引进了生产许可证,经过近十五年的技术攻关,先后在材料、生产标准、外部配套和控制系统等四个方面全部实现国产化,该项国产化技术取得了乌克兰的技术认可,荣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研究所又与乌克兰合作,准备引进小功率(6MW)燃气轮机,该机可用于海洋石油平台发电,船用与民用市场潜力巨大。三是合作开发海洋装备技术,掌握关键技术。中俄舰船与海洋技术合作中心近几年来先后与俄、乌、白等国家科研机构合作,海洋装备技术方面开展了7项合作。四是研究面向国外需要的技术标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牡丹江建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建筑研究院根据俄方要求自主研发了适合俄方技术标准的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俗称“塔机黑匣子”),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塔机断电制动技术国内空白,而且通过了俄罗斯国家标准认证体系,获得俄罗斯国家建筑机械产品进口许可证。2008年实现产值5300万元,利税150万元,创汇198万美元。 四、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众多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对俄科技合作中,我省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俄科技合作资金逐年增加。在经费的保障下,对俄科技合作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到2007年底,进入产业化阶段的项目达55项,占全部对俄科技合作项目的18.3%。累计实现产值16.4亿元,实现社会效益34.6亿元。一是在工业领域带动一批相关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铜基无银无镉合金材料”项目在我国首次用铜代替银合金生产低压电器用的电工触头,节约了大量贵重金属。“等离子磁控溅射装置”、“高纯度电子气体制备技术”项目填补了我国研制生产方面的空白。“管道全位置焊接自保护焊药芯焊丝”项目通过引进、消化乌克兰制造技术,已实现技术国产化。与俄罗斯科学院合作开展的蓝宝石材料生产加工项目,使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掌握大尺寸光学蓝宝石技术的国家。哈轴集团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部门合作开展的高性能轴承研究,推动我国航天航空轴承技术步入国际一流水平。二是在农业领域中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生物产品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生物表面活化剂”技术产品已推广到辽宁、吉林、内蒙古、山东等地。“超微粉种衣剂”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小麦处理剂在全国17个省区进行了推广。“优质玉米种质引进与杂交种选育”项目,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个特种玉米新品种。林种育繁项目得到大面积推广。从俄罗斯引进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生长的绿化、观赏、经济树种50余个,其中腺叶稠李、穗醋栗完成扩繁,发展到850亩。俄罗斯大果沙棘规模已突破10万亩,俄罗斯花楸树种现已在五大连池、北京、保定、沈阳、威海、大连建立了六个基地,自主繁育出8个花楸品种400多万株苗木,面积达1.3万亩。引进俄罗斯“亚麻收获机项目”,MW-1型亚麻联合收获机整机国产化率已达80%以上,效率比国内机型提高一倍以上。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俄罗斯合作研制的禽流感疫苗,应用于国内及越南禽流感的免疫预防,2008年创造产值2亿多元。此外,核电、石墨、多晶硅、煤低温液化、口服胰岛素等重大对俄科技合作项目已启动实施。这些技术和产品形成产业化后,必将大大提升我国相关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坚持服务为先,对俄科技合作平台不断拓宽 一是搭建多形式的国际产学研合作平台和联合实验室。在政府引导下,由哈尔滨焊接所牵头,哈工大、哈工程大学、703研究所参与,联合乌克兰、俄罗斯等国际一流研究机构成立了国家特殊材料及特殊加工国际合作研发中心;围绕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及武器装备发展需求,针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在特殊材料及特殊加工领域的高端技术,开展以单元高端技术为主的国际合作研发。中俄产业化中心、哈药集团生物工程中心、中俄工业中心等单位还分别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的科研机构以联合研发的形式,设立了中俄新能源、有色金属材料加工、生物工程制药、特种气体研发等专业实验室。二是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以“东方一号”网为代表的对俄科技合作信息平台,与俄罗斯等多家前独联体国家的信息网站建立了链接,被列为中俄两国政府间合作计划。截至目前,“东方一号”网累计发布前独联体国家委托的合作项目3300多项,介绍前独联体国家大型科研机构100家,商务合作交流信息3.5万条,其它各类交流信息10万条,总计文字刊载量超过8000万字,为国内外投资者开展对俄合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成为中俄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有效信息媒介。三是开辟了科技成果交流平台。以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展交会(哈科会)、中白科技展和俄罗斯、乌克兰、远东科学院科技展等系列展会为载体,辟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哈科会已成功举办两届。通过举办这些展会,拓宽了国外先进技术向我省企业转移的渠道,加速了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2008年的哈科会,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保加利亚等五国163名专家带来了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生物工程、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项目1191个。通过类似活动加深了我省企业对俄方技术成果的了解,架起了双方沟通合作的桥梁。 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对俄科技合作,我省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科技创新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我省已被国家列为对俄科技合作的重要省份,被誉为“国家对俄科技合作桥头堡、蓄水池和辐射源”。
|
|
||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