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 |
www.casted.org.cn 日期:2008-11-26 文章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点击数:15690 |
编制依据: 《国务院关于地震灾区恢复生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52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 《汶川地震灾后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702号) 编制单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部署和总体要求,为指导工业企业恢复重建,优化灾区生产力布局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四川(39个县市区)、甘肃(8个县)、陕西(4个县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个重灾县市区(以下简称“规划区”)[1]。本规划是规划区内工业企业实施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 一、汶川地震工业企业受灾情况与恢复重建条件分析 (一)工业企业受灾情况 汶川地震规划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区域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水能资源富集、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大,区域间地质地貌差别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规划区内中,成德绵等老工业基地集聚了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能源、磷化工、特钢、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是我国西部经济较发达、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四川省的50%左右,工业产出占全省的40%以上;部分少数民族县、牧区县、山区县和革命老区县,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较低,贫困人口集中。 表1 2007年51个重灾县(市、区)经济发展概况
四川、甘肃、陕西省受灾工业企业达17923家,直接经济损失1048.7亿元,其他经济损失约830亿元,受损厂房5045. 规划区内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损失较大。东方汽轮机、中化蓝星机械等一批骨干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受损严重,规模以上机械装备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0亿元。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省的80%左右,全行业直接经济损失约43亿元,长虹集团、九洲集团损失惨重。规划区内是我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60%以上的磷矿损毁,近90家磷矿和磷化工企业受损,宏达集团、龙蟒集团、蓥峰实业等3个骨干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6亿元。攀长钢、阿坝铝厂损失分别达3.5亿元、5亿元。陕西有色集团、略阳钢铁有限公司受损较大。剑南春集团固定资产损失8.2亿元,原酒损失9.6亿元。阿坝制药厂全部毁损,财产损失2.3亿元。部分重点项目在建工程损毁。什邡、绵竹、北川、汶川、平武等重灾区工业基础设施基本全部摧毁。四川灾区44个工业园区、42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和陕西5个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均遭到不同程度损坏。 (二)工业企业受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汶川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省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四川规划区内的重大装备、电子信息、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东方汽轮机等龙头企业严重受灾,使与其有生产协作配套关系的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四川省39个重灾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4左右,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因灾减少300亿元左右,将影响全省工业增长和GDP增速。甘肃、陕西省重灾县区工业受损也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地震对规划区内就业也带来巨大冲击。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预计规划区内工业企业入库税金有所减少,工业发展带动作用下降,反哺农业的作用降低,吸纳就业的能力减弱。规划区内工业发展速度将滞后于其它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广元、阿坝、雅安、陇南、甘南、汉中等地区恢复重建难度更大。同时,地震也将对灾区承接产业转移产生较大影响。 (三)灾区工业恢复重建条件分析 1、有利条件。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地方政府组织协调有力,兄弟省市对口支援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为灾后重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灾区人民和企业恢复重建、加快发展的主观愿望强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大动力。 规划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水电、天然气资源,磷、硅石、石灰石、煤炭、大理石、芒硝、石棉等非金属矿资源储量较大,铁、锰、铅、锌、黄金等金属矿产资源有一定储量,农林牧资源丰富,中药材品种占全国40%以上,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成德绵地区教育资源丰富,拥有普通高校7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38个,拥有中科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电科技等一大批研究院所,科技实力雄厚。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四川灾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水电、油气化工、冶金、食品饮料、现代中药等优势特色产业,涌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重点企业,数字视听、软件、大型成套设备、磷化工产品、钛白粉、中成药、烟酒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市场份额。甘肃、陕西规划区内采选冶炼、水电和农产品加工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强大物质基础、综合国力和市场环境,为规划区内恢复重建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规划区内及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居民消费潜力大,也是西部物资集散枢纽。灾后重建将会拉动工程机械、水泥、钢材、家电、日用品等行业较快增长,有助于形成一个较大的消费增长点。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保障、市场环境,恢复重建工作将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2.制约因素。 规划区内人均拥有耕地减少,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灾害治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部分地区可供建设的空间狭小,许多地区已不具备通过就地发展工业解决就业的基本条件。企业损毁严重,部分企业贷款基本条件缺失,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缺口巨大。规划区内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自救能力有限,就业压力加大,亟需政府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采矿业受损严重,重要原材料需要从区外调入,随着恢复重建的全面推进,煤电油气运将更趋紧张,生产要素保障困难。 充分利用恢复重建的各种积极因素,加快工业企业恢复重建进程,优化规划区内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整个受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
相关链接
-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杜紫宸一行到我院访问
-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杜紫宸一行访问我院[2015-08-14]
- 胡志坚院长会见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调研组[2015-06-16]
- 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的人事管理机制探究[2014-12-01]
- 加拿大工业部科学创新司Daniel Dufour处长报告会总结[2014-09-23]
- 大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高于中小工业企业且差距加大[2014-07-08]
- 13年调研报告:第三次工业革命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 13年调研报告:“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真的会发生吗——对里夫金等人主要观点的评述
- 12年调研报告:灾后重建需重视公众的社会信任*
- 从汶川到雅安:政府帮助灾区农村居民重建住房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01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