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创新,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源泉
www.casted.org.cn 作者:万钢 日期:2008-09-24 文章来源:2008-9-23《科学时报》 点击数:12002 
 

 

创新,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源泉
——从科技奥运看创新驱动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同样精彩的残奥会已经落下帷幕。现代奥运会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每一个承办国创造了巨大的舞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当奥运五环升起的时候,古老的中国与世界再一次携手,用最大的热情、最大的努力搭建了光荣与梦想的舞台。
 
对于这次北京奥运会,全世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所说,“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对于体育事业而言,这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将铭刻在世界奥林匹克的运动史上。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同时又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北京奥运会以创新的实践,全面落实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出色地履行了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我想以北京奥运会为题,谈一谈科技创新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提供的强有力支撑,谈一谈精彩纷呈的北京奥运会所彰显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魅力,也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一些理念和认识。
 
创新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传承久远的内在动力
 
大家一定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它讲述和展示着博大厚重、意韵悠远的中国历史长河。画卷的一头连着我们悠久光辉的历史,另一头展现着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未来,给人以无限的思索和遐想。
 
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了中国对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的四大发明。当回顾这些历史,又看到今天的世界时,不禁让人在历史的传承与创新的跨越之间产生一系列的联想。我们的祖先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印刷术,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而今王选院士和他的团队用十几年的努力发明了激光照排技术,让我们告别了铅与火的年代,直接进入信息时代,实现了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充分体现了科学、人文与艺术的结合。“鸟巢”的设计新颖奇特,外形壮观雄伟,既与回归自然的现代建筑理念合拍,又暗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鸟巢”前所未有的设计思想,有大量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作为支撑。我国自主研制的Q460E高强度钢满足了“鸟巢”设计和施工的特殊需要。“鸟巢”巨型马鞍型空间钢结构的卸载,被誉为“谱写了中国建筑史上光辉的一页”。“鸟巢”的成功实践为大规模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水立方”将水的优雅和灵动完美地呈现出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外形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泡沫理论”,将水在泡沫状态下的微观分子结构放大到建筑结构的尺度,这样的结构使得形体上的极端简洁与表现上的极端丰富相得益彰。“水立方”采用了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要求最复杂的ETFE膜结构,充分显示了建筑美学对水的形态表达。作为北京的又一块“绿肺”——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的特征。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使人们回归自然,在城市中建立了一块舒适的栖息地。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的中国科技馆新馆无疑又为园区嵌上了一块瑰宝。
 
在科技奥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向世人展示了目前世界行驶最快的高速列车。它体现了路、轨、车相结合的特点,在高速、平稳、舒适、经济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我们还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最清洁的燃料电池汽车,它已经进入了世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第一方阵。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官员、媒体记者和运动员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通过智能交通技术建立的快捷、高效、安全的城市交通体系,也大幅度提高了交通运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北京奥运会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理念,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一部由创新的思想、创新的行动、创新的理念编织的历史画卷传承而来。这个变幻万千的卷轴没有尽头,喻示着创新发展绵延不绝的轨迹。世界上有几百个民族,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它的历史轨迹。但是,一个民族的创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命运。这在过去是如此,在今天和将来也是如此。
 

继续浏览:1 | 2 | 3 |


上一条: 核心研发人员跳槽,风险如何规避?[2008-09-16]
下一条: 中科院科学奖励制度的建立与首次评奖[2008-09-27]
【字体: 【打印本稿】


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提供的资料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或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并向您致以诚挚的歉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