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闻
盘点“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中期情况 |
www.casted.org.cn 作者:记者刘铮、邹声文 日期:2008-12-25 文章来源:新华社 点击数:8487 |
大多达到预期进度 未来两年挑战严峻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已经两年多了,这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蓝图落实进展情况如何?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报告中指出,《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良好,确定的主要指标大多数达到了预期进度要求。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对今后规划的实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主要指标大多数达到预期进度要求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现情况看,“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规划《纲要》确定的22个主要指标大多数达到了预期进度要求。 张平介绍,14个预期性指标中,反映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10个指标完成情况达到或超过预期;反映经济结构的4个指标中,城镇化率达到预期。8个约束性指标中,5个指标好于规划要求,1个指标因缺乏年度数据难以准确评估。 从经济增速、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四大宏观经济指标看:“十一五”前两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8%,高于预期,处于紧运行状态,而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9.9%,呈比较平稳和适度回调态势;两年多来,城镇累计新增就业完成规划目标的67%;前两年,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3.1%,总体稳定,今年前4个月上涨较快,随后连续7个月涨幅回落,物价总水平出现波动性变化;国际收支仍不平衡。 城乡居民收入方面高于预期。两年多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4%,均高于年均增长5%的规划预期。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进展明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覆盖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两年半实现规划目标的73%;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两年实现规划目标的40%。 “三农”得到加强。粮食连年丰收,今年有望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的各类补贴大幅增加,“十一五”前三年预计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总额超过“十五”期间总和。 “《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是好的。”张平指出,《纲要》实施两年多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稳步推进。 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进展滞后矛盾突出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要指标中,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方面的指标完成滞后,背后反映的深层次矛盾突出。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些都是约束性指标。从实施的情况看,两年来,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下降5.38%,完成规划目标的26.9%;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下降幅度,完成规划目标的32%和22%。 张平指出,由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较快,节能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形势更加严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 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十一五”前两年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2005年持平,与五年累计分别提高4个和3个百分点的规划预期相比,进展较慢。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两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与五年提高0.66个百分点的规划预期有差距。 “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张平指出,从产业结构看,工业增速过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工业带动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从需求结构看,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调,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虽然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进展滞后,但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在扎实推进。能耗降幅呈现逐年加大的良好势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前实现目标。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开始出现双下降。“十一五”前两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分别增长18.7%和23.5%。 未来两年挑战严峻五大举措应对 “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和实施之初,我国经济正处于加速上升期,世界经济增速较快。而实施到中期,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纲要》实施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张平指出,进一步推进《纲要》顺利实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关键是要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更好结合起来。下一步将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 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后两年,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结构为着力点,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不能再走依靠低成本优势推动数量扩张的老路,必须紧紧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中心环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资源要素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为着力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要素价格未理顺、财税体制不完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快理顺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加快形成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从源头上遏制一些地方盲目大上工业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的势头。 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强化法律实施和监管,加强行政问责制,坚决打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攻坚战。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着力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后两年,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要高度重视解决经济减速带来的农民工失业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未来两年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任务变得相当艰巨繁重。张平表示,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较好地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时表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十一五”两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减少,规范完善了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经济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开始试行,邮政体制实现政企分开,电信行业重组和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正在推进。推行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全面实施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转型在试点基础上将向全国推开。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两年来,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大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提高。“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过快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外资利用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方式更加多样化,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规模迅速增长;境外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领域不断拓展,与国内经济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 我国确定五大着力点推进“十一五”规划《纲要》顺利实施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时表示,进一步推进《纲要》顺利实施,关键是要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围绕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突出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更好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他表示,为了推进《纲要》实施,将采取五个方面的举措: ——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后两年,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扩大内需,最关键的是要继续增强消费这一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支撑。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结构为着力点,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要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从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延伸,逐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高度重视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以资源要素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为着力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快理顺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促进企业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生产方式。同时,通过理顺要素价格、调整盈利预期,扭转资源在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过于集中的态势。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形成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和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继续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和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发、推广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技术,继续做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土地、水、草原、森林、矿产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着力点,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完成《纲要》提出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任务。后两年,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的相互衔接。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高于规划预期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时表示,《纲要》实施两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4%,均高于年均增长5%的规划预期。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2007年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7年,比2005年提高0.2年,实现了规划目标的40%。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1亿人,实现规划目标的7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覆盖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十一五”重点领域改革发展获稳步推进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时表示,从重点领域任务完成情况看,《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稳步推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三农”工作得到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总产量达到10032亿斤,今年又有望创历史最好水平。粮食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2007年四大粮食作物品种综合优质率达到61.3%,比2005年提高9.7个百分点。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涉农税费,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大幅增加,“十一五”前三年预计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年均增长26%以上,总额已超过“十五”期间的总和。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产业规模和出口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振兴装备制造业成效显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进展加快,大型成套设备国际竞争力增强,2007年产业规模居世界第四位。能源工业结构有所优化,交通运输、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发展加快,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蓬勃发展。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2007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东部地区,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有所缩小。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中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地位得到强化。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通过建立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制定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标准,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能耗降幅呈现逐年加大的良好势头,前两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1.79%和3.66%,今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2.88%。 ——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前两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分别增长18.7%和23.5%,近四分之一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56.9%,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有48.3%来自企业。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减少,规范完善了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经济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开始试行。邮政体制实现政企分开,电信行业重组和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正在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得到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提高。 ——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结构继续改善,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地区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差距明显缩小,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面持续扩大。 我国城镇化率发展高于“十一五”规划预期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24日表示,我国城镇化率发展高于“十一五”规划《纲要》预期。两年来城镇化快速推进,2007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4.9%,两年累计提高1.9个百分点,快于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的预期。 张平是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时作此表示的。 此外,我国服务业与规划预期相比,进展较慢。“十一五”前两年就业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与2005年持平,低于五年累计分别提高4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的规划预期。 在研发投入方面,200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49%,两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与五年提高0.66个百分点的规划预期也有一定差距。 张平同时表示,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取得积极进展,东中西部开始出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局面。
“十一五”规划实施总体进展良好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大多达到预期进度要求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24日表示,“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是好的。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现情况看,《纲要》确定的22个主要指标大多数达到了预期进度要求。 张平是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时作此表示的。 据介绍,为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有关部门采取了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委托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三家机构,分别以各自的独立视角开展了第三方评估。 在《纲要》确定的14个预期性指标中,反映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10个指标完成情况达到或超过预期,反映经济结构的4个指标中,除城镇化率达到预期外,其余3个指标完成情况低于预期。8个约束性指标中,除森林覆盖率指标因缺乏年度数据难以准确评估、节能减排2个指标进展相对滞后外,其余5个指标均好于规划要求。 《纲要》实施前两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高于规划预期,经济处于紧运行状态,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国务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呈现比较平稳和适度回调态势。 《纲要》实施两年半来,我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28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67%;转移农业劳动力2166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4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的规划目标以内。前两年,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3.1%,总体保持稳定;但今年前4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较快,随后连续7个月涨幅回落,物价总水平出现波动性变化。前两年货物贸易顺差分别达到1775亿美元和2618亿美元,国际收支仍不平衡。 我国总人口2007年末为132129万人 处在控制目标内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时表示,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132129万人,年均增长5.2‰,控制在年均增长小于8‰的目标以内。 在谈到“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时,张平说,2007年末全国耕地面积1.217亿公顷(18.26亿亩),年均减少0.1%,控制在年均减少不超过0.3%的目标之内。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进展相对滞后,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1.57%和0.99%,2007年两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出现双下降,分别比2006年下降4.7%和3.2%,两年完成规划目标的32%和22%。 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两年来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完成目标的53%;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0.02,达到规划预期要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前实现目标;节能降耗目标进展滞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下降5.38%,完成规划目标的26.9%。 “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面临严峻挑战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时表示,当前《纲要》实施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对后两年规划实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纲要》实施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从需求结构看,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2007年投资率仍高达42%以上,消费率进一步降至48.8%,外贸依存度高达66%以上。从产业结构看,工业增速过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工业带动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近两年,工业增速都在13%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2.2%提高到2007年的43%,其中,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69%提高到70.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比重均未达到预期要求。从要素投入结构看,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物质资源和简单劳动投入带动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战略性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带来水质、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由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较快,节能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形势更加严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还不到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比较薄弱;垄断行业改革总体推进缓慢,竞争性市场格局尚未形成;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进展不快,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不能满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难以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此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领域改革也需要进一步加快。 ——社会建设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收入分配不合理,分配秩序不规范,城乡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做实个人账户进展缓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有待完善,城乡间、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等事件时有发生。 张平指出,规划实施所面临的新挑战,主要是后两年规划实施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我国对外依存度已相当高,外部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不可避免地使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金融安全等方面受到影响。 张平说,加之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当前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突出。伴随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就业、“三农”、节能减排、金融领域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可能会进一步显现。这对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构成了新的严峻考验。 |
|
||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