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闻

努力培养造就科技拔尖人才
www.casted.org.cn 作者: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白春礼 日期:2009-04-17 文章来源:《求是》 点击数:10720 
 

 

    党的十七大把人才强国战略写进了报告和党章,极大地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凸显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十七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努力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引进更多更好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的中心,始终把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安全、人民幸福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基础、科技支撑和人才储备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在培养造就科技拔尖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快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和凝聚

    建院初期,以严济慈、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等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老一辈科技领军人物,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培育了支撑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拔尖人才队伍。新时期,中国科学院党组深刻认识到,紧密结合科技创新活动,为国家培育科技拔尖人才,建设高水平的创新队伍,是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按照“夯实基础、重点培养、广开贤路”的工作思路,加快凝聚和造就科技拔尖人才。

    面向世界、广开贤路,把凝聚海外人才作为科技拔尖人才的重要来源和补充。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1994年起,中国科学院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以吸引国外优秀科技人才为主的“百人计划”。截至2008年底,中国科学院通过“百人计划”支持海内外优秀人才共1569人,其中从国外吸引了1122名优秀人才。他们中已有29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67人担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71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为充分发挥海外优秀人才的作用,促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强强联合”,提高人才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国内学科交叉和前沿学科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引智与引才并举,于2001年开始实施“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目前,中国科学院根据科研布局、学科发展和培养学术带头人的需求,先后组建了70个创新团队,吸引海外优秀学者495人,其中已有283人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海外知名学者”。在2008年国家“千人计划”遴选中,中国科学院入选的12位海外优秀学者中,有5位是通过“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与中国科学院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并最终加盟的。

    拓宽视野、委以重任,在事业发展中造就科技拔尖人才。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开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不断提升优秀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承担面向国家需求的重大项目,在创新实践活动中造就科技拔尖人才。一方面,不断拓宽科技拔尖人才的战略视野。如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学院1998年联合发起了以“培养21世纪科技界领军人才”为宗旨的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双方分别在本国遴选最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参加。在已召开的11届研讨会中,我国有515名优秀青年科学家参会,他们就国际科技前沿的重大问题与国外优秀科学家进行交流和对话,与国际拔尖青年学者建立直接联系和合作渠道,在国际舞台上接受历练、展露才华。另一方面,委以重任,大胆使用,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如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一些国际知名科学家担任所长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与德国马普学会合作,在国内设立了9个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由中德双方的知名科学家组成委员会,在世界范围内高标准遴选优秀青年科学家担任组长。他们到任后,在提升和凝练科技创新目标、推进管理改革、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遵循规律、创造条件,为造就科技拔尖人才奠定坚实的队伍基础。科技拔尖人才是经过创新实践锻炼,从大批青年科技人才中脱颖而出的。中国科学院遵循科技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青年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培养。对于在创新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人才,我们通过院长基金、职称破格晋升、支持其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和新建研究单元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对于具有较好发展潜质的青年科技人员,通过提供更多的竞争机会、必要的前期支持和出国衔接培养等方式,为其尽快成长创造条件。如设立青年优秀人才前沿领域专项,通过院公派留学计划、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派出青年学者到国外著名实验室进修等。此外,根据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如与中组部共同设立了“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在东北设立了“东北之春”区域人才计划。

    科教结合、寓教于研,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坚持科技与教育相结合是中国科学院教育创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目前,中国科学院已形成以“一校一院”(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为核心、覆盖全院研究所的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段式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截至2008年底,中国科学院共为国家培养了31933名博士、49965名硕士。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中国科学院共有180篇论文入选,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8.3%。这一成功实践充分证明,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规律,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有利于科研与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激发科技拔尖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中国科学院党组通过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创新创业机制,为各类科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上岗、契约管理”的新型用人机制,为科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1999年,中国科学院率先在全国科研系统实行了全员聘用合同制,实现了用人制度的重大转变。2001年,中国科学院停止了单纯的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全面实行岗位聘任制度,职称仅与岗位挂钩。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论资排辈的局面,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走上关键岗位,涌现出一批活跃在世界科技前沿,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拔尖人才。

    建立“绩效优先”的新型分配机制,为科技拔尖人才的价值体现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凝聚和稳定科技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在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科研系统实行了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绩效奖励组成的“三元结构”分配制度,基本工资按国家规定执行,岗位津贴根据岗位职责分级、分类发放,绩效奖励则主要取决于科技人员创新贡献的大小。新的分配机制把科技创新绩效与人员待遇挂钩,使科技拔尖人才的社会价值得到较好体现,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建立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机制,为科技拔尖人才技术转移转化消除障碍。中国科学院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为科技拔尖人才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采取“科技成果+人才”一体化转移的模式,试行知识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探索把更多更好更新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向社会转移、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模式;创办并发展联想集团、地奥集团、三环公司等著名高技术企业,培养了一批全国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家;创办中国科学院联想学院,大力培养懂科技、懂管理、懂创业、懂经营的人才,畅通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价值链,促进高技术产业化。

    三、营造良好环境,为科技拔尖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科学院党组在为国家培育科技拔尖人才的过程中,以“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传统和“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为基础,把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作为党组的中心工作之一。

    坚持党管人才,在政治上关怀科技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党组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明确提出科技拔尖人才应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通过举办研讨班,组织国情考察等方式,对科技拔尖人才进行引导和教育,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设党课等形式,加强对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教育,积极在他们中发展党员,把更多的科技拔尖人才集聚到党的组织中来。同时,在全院上下大力开展创新文化建设,从科学价值、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准则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宣示科学的基本理念,形成有利于科技拔尖人才全面发展和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

    坚持上下互动,在工作上关心科技拔尖人才。人才工作是中国科学院党组的核心工作之一,每一次党组会上一般都有关于科技拔尖人才的专项议题。党组主要领导经常邀请科技拔尖人才座谈,及时了解和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各研究所党委也根据本单位实际,采取建立优秀人才专项基金、为优秀拔尖人才配备学术秘书、提供良好实验设备等措施,为科技拔尖人才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坚持紧扣需求,在生活上关爱科技拔尖人才。院党组成员和科技拔尖人才之间保持着顺畅的沟通渠道,科技拔尖人才可随时与党组成员直接对话,党组成员也通过定向联系等方式,主动与他们交朋友。院党组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关心青年科学家的健康,为此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技拔尖人才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此外,院领导和研究所领导每年都要与地方有关部门协调,努力解决科技拔尖人才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托、住房困难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依靠人才支撑未来发展,是一条越来越宽广可行的发展路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越是重视自主创新、重视人才作用的地方和企业,其抗冲击的能力就越强。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新的挑战、新的任务,中国科学院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奋发向上,着力培养造就更多的科技拔尖人才,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以科技创新的新成就、改革发展的新突破,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成立60周年,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上一条: 我国学科建设呈五大特点和趋势——解读2008-2009中国学科发展状况[2009-04-13]
下一条: 发挥企业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作用 [2009-04-27]
【字体: 【打印本稿】


如果您认为本网站提供的资料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或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并向您致以诚挚的歉意。



相关链接